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静脉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CVST患者行320排头颅CT站式检查,包括CT平扫、各期增强,然后将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出容积图像,传入Vitreafx工作站,处理获得动脉期、动静脉混合期、静脉期及静脉窦期血管重建图像。结果12例CVST中10例累及多个静脉窦,2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CVST直接征象有: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三角征”(3例),“带征”(1例),CT增强显示“空三角征”(4例);间接征象有:血栓形成部位邻近脑组织水肿(3例),静脉性脑梗死(4例),静脉性脑出血(5例)。12例CVST中静脉期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可见特征性“空槽征”。12例患者CVST均经3D—DSA证实。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无创伤、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少,对CVST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 简介:Labbe's静脉是连接大脑中浅静脉和横窦之间吻合静脉,又称下吻合静脉,在脑静脉回流中起着重要作用[1,2]。重型颅脑损伤合并Labbe's静脉损伤时常可导致严重后果,由于颅脑损伤复杂性,如同时合并Labbe's静脉损伤使治疗更为困难。本文通过对榆林市北方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合并Labbe's静脉损伤病例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Labbe's静脉 损伤 外科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23岁,“头痛4天”于2011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1月21日下夜班后突发头痛,呈搏动样痛,伴有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明显肢体乏力、麻木,无意识丧失等,未引起重视,未及时就医,休息3d,头痛未缓解,曾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出血(SAH),经济因素未人院治疗,今头痛加重至我院治疗。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梗死 胃内容物 肢体乏力 意识丧失 头颅CT
  • 简介: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批次决策中不合理流程进行重组,提高PIVAS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对原有流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成立流程改进小组,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对输液配送批次和时间进行重新界定,制定标准化批次分配规范,加强质量监控、人员培训。结果:流程重组,送药准时率、PIVAS服务科室批次设置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PIVAS各个输液批次配液量分配更加合理。结论:流程重组PIVAS输液配送批次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批次 静脉药物 配置 工作流程 重组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24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因素。结果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29/71)。有效组在3h接受溶栓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vs21.4%,P=0.003),而心房颤动比率低于无效组(6.9%vs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0.161,95%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CI:1.482~50.688,P=0.01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疗效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CTA)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DAVF病人临床资料,均行320排CTA及DSA检查,以病变定性诊断、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显示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20排CTA对11例病人均做出正确诊断,DSA首次检查漏诊2例,经行320排CTA获得相关图像信息再行DSA检查发现病变。所有病人经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2年,短期预后均良好,但术后9-12个月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结论320排CTA可良好地立体显示SDAVF病灶特征及其周围骨性解剖结构,但其不能动态显示病灶血流动力学改变,尚不能取代DSA检查。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术 CT血管成像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大脑中动脉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目的:描述并评价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而提出可行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所三级医院急诊科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缺乏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特别是在注射位置方面。结论: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以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知识 调查 急诊科护士
  • 简介: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常见并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该病治愈率和降低并发及死亡率关键。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我们对32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患者采用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起病隐袭,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但随着CT及MRI检查逐步普及及应用,目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并不困难。CSDH手术方法很多^[1],但Mckissock和Richardson钻孔引流术^[2]简单有效,创伤小,被认为是CSDH首选治疗方法。现统计分析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并发症
  • 简介: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脑室腹腔(ventriculo—peritonel,VP)分流术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积水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经VP分流术治疗71例小儿脑积水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蛛网膜下出血约50%-70%是有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故其又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1]。aSAH慢性脑积水是指蛛网膜下出血2w以后所发生脑积水。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6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探讨终板造瘘对aSAH慢性脑积水影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终板造瘘
  • 简介: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约占缺血性卒中1/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是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闭塞。目前认为大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也是隙性脑梗死原因之[1],颈动脉超声可以在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故成为探索脑血管病变早期观察指标,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9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资料,分析隙性脑梗死和血管病变关系。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变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卒中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高,对于患者及社会均会造成严重负担。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运用锥颅血肿尿激酶灌注微负压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2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尿激酶 微创 负压引流
  • 简介:目的研究颅动脉瘤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动脉瘤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d细胞形成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分析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荆豆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抗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三抗阳性细胞数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无动脉瘤者明显降低。

  • 标签: 内皮细胞 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
  • 简介:目前人们对蛛网膜下出血(SAH)病因学仍不完全了解。表现为秒用力呼气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econd,FEVl)和用力肺活量(lowforcedvitalcapacity,FVC)减少肺功能降低是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但肺功能降低是否是SAH危险因素仍不清楚。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肺功能和SAH发病率关系。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肺功能 风险因素 一秒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
  • 简介:目的探讨脊膜瘤老年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脊膜瘤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I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V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0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脊膜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脊膜瘤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老年患者 显微手术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及并发脑中心疝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CT影像学变化,及时双侧开颅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脑中心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