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产后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产后病。肝藏血,为睡眠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分娩出血、流汗、用劲都可能导致产后肝血亏损。肝血亏虚,神魂失养,则夜寐难安。肝血亏虚为产后失眠的病理基础,因此调补肝血法为治疗产后失眠症的重要治法。

  • 标签: 产后失眠 肝藏血 补调肝血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cm×1.1cm×1.8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标签: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 垂体肿物
  • 简介:分娩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抑郁和焦虑是围产期妇女较常见的心理反应,若得不到相应的关注与治疗,可以发生产后抑郁症。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0%~16%,国内报道为15%。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恢复,还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和家庭都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以下是就近几年来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产后 病因 治疗 进展
  • 简介:维多利亚省的精神康复服务是被政府公认为全国领先的。自其1992年建立以来,整个系统正在趋于完善,使用它的服务人从1992年的2000人增至2002年的20000人,从今年起,此服务的全名被改为精神康复及支援服务(PsychiatricDisabilityRehabilitationandSupporrService),精神康复及支持服务的目的是协同临床精神健康服务,在社区中提供精神社会评估,康复和精神上的支援服务。

  • 标签: 维多利亚 精神康复服务 康复宿舍 短期住所康复
  • 简介:目的:研究及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住院的剖宫产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以哌替啶肌内注射,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产后24h与48h的疼痛程度、睡眠优良率、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时间及产妇对睡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h与48h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产妇对睡眠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镇痛效果较好,对睡眠状态影响相对更好,因此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产妇 产后睡眠状态
  • 简介:1924年Bleuler提出脑血管病变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1977年,Folstein等首次报道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其发生率为30%-40%。PSD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在哈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的各项目中,更集中表现在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迟滞和绝望感等四个方面,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康复治疗 伴随症状 常见 HAMD 脑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以及泌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98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后对患者产后抑郁、睡眠以及泌乳方面的影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泌乳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干预于产妇产后护理中,可以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产妇睡眠质量,提高泌乳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 睡眠 泌乳
  • 简介:建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轮流出诊,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与筛查、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辅助医生治疗师进行康复科专业检查及治疗等。康复专科护理门诊开诊以来共进行康复护理评估220人次,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198人次,进行健康指导425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109人次,配合医生进行肉毒素注射45人次,配合治疗师进行吞咽筛查232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吞咽造影45人次,随访患者163人次,参与压力性损伤会诊68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满足患者、医生、护士、治疗师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综合满意度,为专科护士提供了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康复专科护理的发展。

  • 标签: 康复 护理 门诊 构建 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比较。结果:对2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进行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佳(P〈0.05);并且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也能得到改善,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初产妇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脑血管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一例产后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报道,结合38例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复习。结果均急性发病,雷击样头痛是共同的临床症状,可伴有短阵性血压升高。MRI检查大多数患者表现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皮质下白质多发斑片状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低信号。脑血管造影或TCD检查存在颅内大动脉及其分支多发节段性、可逆性痉挛。病理检查无血管炎性改变。;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复查MRI异常信号影消失。结论(1)产后脑血管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机制异常有关,雷击样头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2)MRI检查多表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改变,可伴有皮质、皮质下或分水岭区腔隙性脑梗塞、少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颅内大动脉及其分支可逆性痉挛是产后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4)解除脑血管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产后脑血管病 脑血管痉挛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情绪、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产科待产的初产妇160例,所有产妇均进行无痛分娩,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统计2组产妇分娩结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产妇护理前、出院时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产妇护理前、出院时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剖宫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产后出血量和围产儿死亡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护理前比,出院时2组SAS、SDS、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可显著改善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改善产后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初产妇 无痛分娩 整体护理 分娩结局 情绪 睡眠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康复如识知晓和接受康复治疗状况,为制订适宜的康复知识教育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和成都5个城市社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964例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需求的现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964例卒中患者中,325例(35.7%)社区卒中患者表示接受过康复知识教育,仅有100例(10.4%)表示对康复治疗比较了解和很了解。714例(74.1%)患病后进行了住院治疗,294例(30.4%)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其中198例(20.5%)只接受过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178例(18.5%)接受过运动疗法治疗。出院后,仅有250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不接受康复治疗的原因中,“从来就不知道康复治疗”是最主要的原因,占65.2%。74.j%的患者表示如果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现实中却只有8,3%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接受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的状况总体较差。在社区人群中建立康复宣传措施以及康复治疗计划非常必要。

  • 标签: 卒中 康复 社区 需求
  • 简介:目的研究性病恐怖症的临床特点及康复要点.方法以118例确诊为性病恐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寻找此病症结.结果患者心理行为集中表现为怀疑患上性病或未愈,高度恐惧性病,体征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经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此病的人数已婚者多于未婚者(P<0.0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多于大专以下(P<0.01),既往有性病史者多于无性病史者(P<0.001).结论该病成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应以心理调适为主、药物为辅,加强社会对性病的认识,整治性病医疗市场,减少社会环境的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性病恐怖症 临床特点 康复治疗 健康宣教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双侧治疗组加用双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单侧电刺激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双侧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1);FMA、MBI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侧电刺激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双侧电刺激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PBL式孕期健康宣教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第95医院产科待产的初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BL式孕期健康宣教,2组均干预至产后42d。采用SAS及SDS对2组初产妇干预前、产后42d负性情绪进行评估;采用PSQI对2组初产妇干预前、产后42d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干预前比,产后42d2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产后42d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及PSQI总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式孕期健康宣教可改善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

  • 标签: 初产妇 PBL式孕期健康宣教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为了社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方法: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并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结果:4-7岁前开始训练的41例中能自理生活的27例占65.8%;8岁以后开始训练的66例中有29例可部分自理生活占43.9%。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社区康复 心理护理 小儿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标准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住我院五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选择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釆用随机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为六个月,研究前后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主动参与性明显增加,依从性增强,NOSIE及BPRS研究结束时的评定,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长期住院患者医院内社会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 社会功能康复 精神分裂症 护理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产后不同时间实施乳房配合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分别自产后2h、12h、24h实施乳房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三组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首次泌乳时间、产后48h泌乳量充足者比例、产后48h乳房胀痛发生率及产后30d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产后48h、72h三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h母乳充足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0d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48hⅢ度乳房胀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2h较12h、24h给予乳房配合穴位按摩更能促进产妇早泌乳、多泌乳,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

  • 标签: 乳房配合穴位按摩 干预时间 血清泌乳素 泌乳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