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后倾后、阴道脱垂、张力性尿失禁、腰骶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BMI指数、腹围值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干预 产后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褥期产妇给予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所接收的148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产妇分别为74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延伸服务,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73例(98.65%)明显高于参照组65例(87.84%),研究组的泌乳量较少几率4例(5.41%)显著低于参照组21例(28.3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褥期产妇给予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不仅能够增加产妇产后的泌乳量,同时,还能够满足产妇所提出的护理要求。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 延伸服务 产褥期产妇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单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进行产科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后综合康复护理。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18%和21.82%,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产妇的18.18%和7.27%,观察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78±2.10)d明显短于对照组和(15.68±3.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宫缩痛时间和排尿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显著高于观察组,宫底高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促进产妇子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 产妇产后抑郁 子宫康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产妇运用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治疗后产后康复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产妇,按照产妇本人的治疗意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4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产后恢复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缩宫催乳汤+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联合治疗后,产后5d的泌乳成功率为91.83%;对照组产妇经常规产后康复治疗后,产后5d泌乳成功率为79.59%,观察组产妇在产后5d泌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2h的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产妇,宫缩疼痛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能快速帮助产妇恢复,泌乳成功率也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 标签: 缩宫催乳汤 产后修复 泌乳成功率 康复治疗仪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干预疗效,促进我院就医产妇身体健康。方法将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116例产妇列入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患者。对照组在患者产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条件下开展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产生率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开展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后,研究组在患者产后并发症产生率和新生儿健康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科学的产后方式及妇女保健对产妇身体健康和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显著干预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产褥期 产后访视 妇女保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对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孕妇,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产后康复护理方法。结果对两组产妇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产后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来说,观察组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方法能增加产妇的泌乳量,帮助产妇更快的完成产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 乳汁分泌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并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及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目前临床中作为常见的,会造成女性盆底器官脱落及压力性尿失禁等一些并发症出现,直接影响到女性的生理器官,因此,会导致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妊娠与分娩是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较高的元素,但不同的分娩形式会对机体本身功能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别,如何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成为产妇预后的关键,现报如下。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康复护理在初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乳汁分泌中的积极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期间入我院妇产科生产的102例初产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此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产妇及其家属知情、自愿为前提,按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双盲法分为研究组(52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产后康复护理)、对照组(50例,常规产后护理)两个组别,评估产妇生活质量,同时观察其乳汁分泌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母乳成功喂养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此外研究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可调整产妇心理、生理处更好状态,有利于改善产后生活质量,促进乳汁分泌,对产后恢复有一定积极影响效果。

  • 标签: 产妇 产后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津南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抽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产后妇女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加入护理干预,显效7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计算后为90%(90/100)。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可将其盆底功能提升,加强阴道紧缩程度,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盆底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妇产科78例分娩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产后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产后治疗)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25.6%,观察组盆底肌肉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的经临床诊断(B超和产前检查)的产妇共100例,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内容为在生产前告知产妇需注意的事项,给产妇详细讲解分娩的方式,并介绍生产的医生及护理人员,告知产妇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有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观察组采用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从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小组成立、健康宣教及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级和顺产发生率。依据法国ANAES颁布的GRRUG(会阴肌肉测试标准)进行盆底肌力的测定,级别越高则盆底肌张力越好。结果观察组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顺产率为46.00%,观察组的顺产率为90.00%,观察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V级和≤V级的人数分别为14例和21例,对照组≤IV级和≤V级的人数分别为6例和3例,两组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力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后可改善产妇的产程和顺产率,并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产后康复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6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产妇疼痛评分及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对照组VAS评分及子宫底高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疼痛,促进子宫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初产妇 产后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妨碍女性的工作和社会活动,足以见其危害性。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经过了严格的临床实践,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训练,并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尤其目前产科领域正在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倡导自然分娩的形势下,重视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和重建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产后 盆底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褥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妇产科选出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228例,随机将产妇分成两组,组一114例为对照组,产褥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组二114例为观察组,产褥期采用营养保健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恢复情况上,在子宫恢复高度、泌乳量、恶露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褥期内为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合理的营养保健教育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并可提高产妇舒适度。

  • 标签: 产褥期 营养保健教育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不同时间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盆底康复科收治的300例盆底功能受损患者,按照产后时间长短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是产后42天的患者,第二组是产后3个月,第三组为产后6个月,每组各100位患者。三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康复护理,对其盆地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发生尿失禁的几率方面,第一组明显低于第二、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盆底综合肌力盆底压力分级比较,第一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使产后盆底功能受损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改善盆底功能损伤的状况,避免产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受损 不同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80例,并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研究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研究组产妇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缓解产妇的乳房肿胀疼痛,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 乳房肿胀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盆底筛查,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3个月之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以及盆底肌力和对照组病人存在明显差异,两组病人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几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为其提供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理想,能够对病人盆底肌功能加以改善,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不同时机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择9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4例参照组与72例实验组,参照组只接受健康教育及产后护理,实验组接受盆底康复护理;并将实验组随机分为各24的甲组、乙组、丙组,分别在产后三个月内、半年内以及一年内开始接受盆底康复护理。比较各组护理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盆底静息及收缩压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盆底静息及收缩压力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优于丙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接受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更利于使盆底功能得到恢复,而越早开展盆底康复护理的恢复效果越好。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不同时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生产且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其中顺产组产妇56例,剖宫产组产妇52例,分析两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前后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肉的肌力。结果康复治疗前,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子宫脱垂、阴道脱垂以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Ⅳ级及以上肌力,顺产组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均有影响,康复治疗均可改善盆底功能,但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后盆底功能改善更显著。

  • 标签: 盆底功能 分娩方式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