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的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经鼻蝶内镜手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侵袭性及类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率与肿瘤体积和是否为侵袭性有关。侵袭性肿瘤和肿瘤体积越大者,手术切除率越低。不同肿瘤大小和切除程度的泌乳素(prolactin,RPL)型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型腺瘤患者术后的血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7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者6例、临时性尿崩者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者8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好转。术后,36例患者头痛缓解,28例患者视力、视野改善,3例患者手指灵活度改善;40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者61例(全切除率78.2%),次全切者11例(14.1%),大部分切除者6例(7.7%)。血清激素水平检测显示,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PRL水平,以及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的GH水平分别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 简介:目的分析颞顶枕离断对药物难治性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右侧颞顶枕离断(右侧组),15例行左侧颞顶枕离断(左侧组)。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智商、记忆商和语言功能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3例,平均47.5个月,Engel分级:Ⅰ级21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与术前比较,左侧组术后1年操作智商(PIQ)平均值增加,但是汉语命名测验(CNT)、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VLT)平均值减少(均P<0.05);右侧组术后1年言语智商(VIQ)平均值增加,视觉记忆能力(VM)平均值减少(均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致灶广泛分布于一侧颞顶枕叶的癫癇病人,颞顶枕离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癫癇 多脑叶 颞顶枕离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
  • 简介:目的比较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伽玛刀治疗285例(伽玛刀组),采用射频热凝治疗127例(射频热凝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射频热凝组的治愈率、良好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0.05)。在超过3个月的随访中,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1)。生存分析提示在长期随访阶段,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高于伽玛刀组(P=0.001)。回归分析显示:伽玛刀组病人术后面部麻木(OR=4.43,P=0.01,95%CI:1.45~13.53)、病程≤3年(OR=2.18,P=0.04,95%CI:1.03~4.60)以及既往无手术治疗史(OR=0.55,P=0.03,95%CI:0.31~0.95)是疗效良好的正性预测因子。结论伽玛刀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无创,并发症少,而射频热凝的疗效更佳,但并发症多,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难治性 伽玛刀 射频热凝术
  • 简介: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定位下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治疗的,出血量在30~60m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依据确定脑血肿体表穿刺点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Slicer辅助定位组(3D-Slicer定位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穿刺满意率、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1d、3d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血肿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冲洗次数及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时,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licer可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体表定位;并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彻底引流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3D-Slicer 微创软通道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中岩上静脉的处理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0日,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2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00例患者中,中切断岩上静脉主干2例,其中小脑水肿1例,脑干梗死1例;中切断岩上静脉分支17例,其中小脑出血1例;中完全保护岩上静脉181例。根据责任血管情况,单纯动脉压迫138例,单纯静脉压迫4例,动脉合并岩上静脉压迫58例。结论根据岩上静脉和三叉神经的解剖关系,对岩上静脉中予以不同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岩上静脉,尤其对岩上静脉蛛网膜双层结构的充分锐性分离,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岩上静脉
  • 简介: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尤其是Knosp分级3级以上的侵袭性垂体瘤仍是垂体瘤手术治疗中的难点,手术全切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神经内镜出现后,由于神经内镜独特的成像原理,极大地改善了区的视野和暴露,使一些原来在显微镜下较难切除的侵犯海绵窦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切除成为可能。《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疗效》探讨了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的92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垂体瘤切除术 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侵袭性垂体瘤
  • 简介:两篇文章分别从功能性垂体瘤和突向鞍上及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的角度探讨了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应用;结果均表明神经内镜在经鼻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垂体瘤是鞍区常见肿瘤,大约占脑原发性肿瘤的10%~15%。目前针对垂体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放疗等。溴隐亭、卡麦角林等药物治疗泌乳素腺瘤的效果已得到临床的公认,成为治疗的首选。对于其他垂体瘤,手术切除依然是首选方案。

  • 标签: 垂体瘤切除术 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原发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