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骨科2016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组A组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B组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对比A组明显低于B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术后2年Harris评分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宜身体基础条件差、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后者的手术创伤大,但远期疗效好,适宜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中。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管理,考察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7.2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采取护理管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皆接受瓣膜替换,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分析与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全部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护与治疗,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16例,因失血性休克的死亡患者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例,呼吸衰竭患者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3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之后,需要强化术后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液体平衡与电解质、酸碱平衡、镇痛镇静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注意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既能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还能最大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 术后监护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5月—2018年6月,对我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72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应用循证护理作为分组依据,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循证护理。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中,不仅可以促使髋关节功能尽快康复,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循证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观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1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创口愈合时间等相关手术指征均少于对照组,P<0.O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段、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传统内固定术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及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髋关节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各具优缺点,具体还应根据患者手术耐受性、活动能力及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BL教学法提高心脏瓣膜病见习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实践知识运用的能力。方法以2018—2019年在我科见习学生为授课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和CBL教学组(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C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带教教师均为主治医师及以上,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资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教学评价,制定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实验学生学习成绩更为优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模式在心脏瓣膜病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 标签: CBL教学模式 心脏瓣膜病 临床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行多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例A型血友病性关节炎行多关节置换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KSS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比较。结果1例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2例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术后一周内趋于持续降低趋势,但一周后开始逐渐恢复;KSS评分由术前28.12±3.54提高至末次随访73.5±5.54,Harris评分由术前35.0±2.83提高至末次随访84.0±1.41;1例患者单侧膝关节术后出现关节腔出血,未出现感染、血肿、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A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在进行有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控制出血后行多关节置换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血友病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栓塞,2例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65.22%)、满意8例(34.78%)、不满意0例(0%),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34.78%)、满意9例(39.13%)、不满意6例(26.09%),护理满意度为73.91%,P<0.05。结论加强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拣选6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协同护理干预并研究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组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股骨上段破裂,人工关节移位等并发症的概率为11.8%,较对照组并发症该发生率36.4%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全过程的满意度评价较对照组高,评价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全面提高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股骨上段破裂 人工关节移位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率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4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评价两组手术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输血量、输液量及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针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落实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输血量和输液量,且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有糖尿病史的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行二期翻修患者4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取中可疑组织行细菌培养,分析微生物种类,结合患者术后探讨有效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病例共43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患者18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25例。中细菌培养阳性35例,阳性率81.40%,培养结果阴性8例,阴性率18.60%。其中为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占72.09%,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占16.27%,真菌(白色念珠菌为主)占2.33%,混合感染比例为18.60%。结论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细菌主要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可根据经验选用万古霉素预防;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可用于覆盖革兰阴性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

  • 标签: 髋膝关节置换术 糖尿病 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髋关节置换后患者DVT形成风险防范过程中应用早期系统训练干预的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参与本实验髋关节置换患者共48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将常规训练方法和早期系统训练干预方法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七天后患肢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皮温情况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患者临床治疗后进行早期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及疼痛情况,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系统训练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患者的围期心里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14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围期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围期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的围期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改善,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提升有很大帮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脏移植 围术期 心理应激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慢性心衰患者经超声检查心脏确诊疾病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120例来我院诊断及治疗慢性心衰的患者(观察组)、120例入院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要求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及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查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三项检查结果与慢性心衰疾病确诊结果较为接近,与对照组体检者的检查结果对比后数据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心衰期间,需要医生应用有着较高诊断价值的心脏超声诊断法,以便尽快确诊患者疾病类型,为后续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 标签: 慢性 心衰 心脏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超声诊断冠心病(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48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心脏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共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83%(34/48)、灵敏度为69.44%(25/36)、特异性为75.00%(9/12)、误诊率为25.00%(3/12)、漏诊率为30.55(11/36)。结论采用心脏超声对冠心病患者予以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指导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措施的合理实施。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超声 效果
  • 简介:摘要心脏磁共振是以检索心肌灌注和血管再生、左心室功能及重塑等信息为前提,但因延迟强化成像影响,导致其在弥漫纤维化、心肌微梗死等疾病鉴别中存在限制,但随着T1均衡强化成像的出现,能够弥补此类缺陷,成为鉴别机体是否表现为冠心病的关键措施。本文具体探讨了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进展。

  • 标签: 心脏磁共振成像 冠心病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