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唤醒下手术治疗中央区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548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综合评估后在相应部位埋置颅内电极,经颅内电极脑电图(Intraeranial-EEGi-EEG)确定癫痫起始区(epilepticonsetzone,EOZ)、皮层电刺激(corticalelectro-stimulation,CES)描记脑功能区后,在麻醉唤醒状态下切除EOZ区及周围异常组织,以更好的保留脑功能.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EOZ位于中央前-后回者3例(左侧1例、右侧2例)、中央前回者6例(左侧2例、右侧4例)、中央后回者3例(左侧1例、右侧2例).病理学证实:皮质发育不良7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灰质异位2例)、脑囊虫2例、脑软化灶(胶质增生)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随访2~5年,均系统服用抗癫痫药物(2例遵医嘱停服),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7例、有发作先兆且偶有发作(Engel-Ⅱ级)3例、发作次数减少(Engel-Ⅲ级)2例.手术后早期出现运动-浅感觉功能障碍者2例、单纯运动功能下降者5例、出现深-浅感觉功能减退者1例.经半年的功能康复训练,6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感觉功能部分恢复,2例患者仍轻偏瘫,但肢体远端精细功能部分恢复.结论EOZ位于中央区也可行切除性手术,术中唤醒能更好的保护脑功能.

  • 标签: 中央区癫痫 唤醒手术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舍曲林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疗效。方法人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从62至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活血、营养神经、脑保护、减轻脑水肿等治疗,治疗组在入院时即给予舍曲林口服治疗,50mgQD,10天后评估两组患者NIHSS和Bar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舍曲林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和后期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舍曲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TMR和3.0TMR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运动障碍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床突旁动脉瘤有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风险,其外科手术夹闭通常要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同时由于其相邻骨性结构,硬脑膜附件靠近视神经等解剖结构特点,外科手术往往伴有一定并发症。随着近些年来神经影像学及血管内介入技术(EVT)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成为临床医生广泛接受的治疗手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期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其治疗后仍存在一定动脉瘤再通率,血管内介入治疗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床突旁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对比急、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比急性期患者TENS联合治疗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恢复期TENS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恢复期联合治疗组);其中急性期治疗组随机分为急性期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急性期功能训练组)两个亚组。三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除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分别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以及急性期两亚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有效35例,有效率87.5%;急性期功能训练组有效32例,有效率82%;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有效24例,有效率61.5%。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功能训练组均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治疗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均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急性期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但是急性期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训练
  • 简介:目的研究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Fischer344大鼠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手术组、氩氦冷冻组,每组10只。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及生存期。结果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和氩氦冷冻组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78.5±1.1)d、(171.0±10.8)d和(252.8±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氩氦冷冻组肿瘤体积呈逐渐缩小趋势。结论氩氦冷冻是治疗胶质瘤有效方法,推测可能与瘤细胞破裂,抗原暴露,而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抗体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冷冻疗法 氩氦 大鼠 近交F344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对136例有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用中药熏洗下肢和护理干预;10天为一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好转106例,占77.94%;有效23例,占16.91%;无效7例,占5.41%;总有效率为94.8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安全的。

  • 标签: 中药熏洗 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 热熏 活血通络 阴损及阳
  • 简介:目的:观察固定剂量葛根素与丹参酮对首发急性脑梗死后情感障碍患者疗效。方法88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41例)和丹参酮组(47例),治疗剂量分别为0.3g/d和60mg/d,连续治疗2周。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评分(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血清氨基酸、5-HT浓度差异。结果葛根素组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优于丹参酮组,血清5-HT浓度较丹参酮组明显升高,但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总黄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情感障碍有效,且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均有帮助,其疗效优于丹参酮制剂。

  • 标签: 葛根总黄酮 急性脑梗 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