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验证卡马西平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前瞻性观察近5年以来住本院以后服用卡马西平治疗的男性患者,共60例。结果卡马西平对癫瘸和情感障碍的疗效是确切的,并对情感障碍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偏头痛、室早、冲动、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疗效,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不明显。本研究未遇到尿崩症患者,疗效未得到验证。结论卡马西平的作用广泛,疗效肯定,但是使用过程中除出现一般副反应以外偶尔出现严重的致命性的副反应,需要慎重使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疗效 副反应 迟发性运动障碍 男性患者 情感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伽玛刀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服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PD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失访2例,其余18例中显效3例;进步6例;无效9例,远期总有效率50%.结论对于药效不佳的PD患者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宜注意选择好适应证及有效靶点;术中磁共振成像仅能做到靶点的解剖学定位,不能克服个体解剖差异达到生理学或功能学的定位,这可能是伽玛刀治疗PD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帕金森病 伽玛刀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脑力隆在偏头痛治疗中对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与治疗效果关系.方法将83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脑力隆治疗组42例,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41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MCA、PCA、ICA血流速度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的MCA、PCA、IC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力隆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治疗偏头痛中疗效更显著,这可能与其对血液粘度的明显改善有关.

  • 标签: 偏头痛 脑力隆 经颅多普勒 血液流变学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分析颅咽管瘤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184例颅咽管瘤患者,分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放射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三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治疗方案具有相应的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并发症以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3.59%;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3.26%;术后视力减弱或视野缺损加重的有11.41%,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瘤、癫痫等.平均随访4.36年,16例失访,总体死亡率13.04%.三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以一次性手术全切除最佳,手术不完全切除结合放疗次之,非手术组疗效最差.总体复发率23.91%,非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最高,达33.85%(22/65),手术切除组最低,为16.22%(12/7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以手术切除组效果最佳.颅咽管瘤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我院自1982年来,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痢682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3个月,有效398例(58.4%),无效284例(41.6%)。现对影响癫痢脑立体定向术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立体定向术
  • 简介:在治疗时间窗内(<6h)进行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较为理想的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血流、缓解缺血状态、阻止梗死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从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笔者对我院2002年2月-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总结其治疗经验.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静脉推注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对亚健康状态恢复的疗效。方法:对90例亚健康状态者实施人际心理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其主要临床相-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改善亚健康状态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率为91%。绝望感、无愉快感、空虑感、自卑感、睡眠障碍、烦恼、乏力、食欲减退等分值均低于治疗前。结论:人际心理治疗与亚健康状态情绪障碍的改变相关,可作为一种阻断亚健康状态向临床病态发生的防御措施。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亚健康状态 疗效观察 情绪障碍
  • 简介:近年文献报道肉毒毒素能有效地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1],我们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以肉毒毒素A(BTX-A)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疗效
  • 简介: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脑血管病的不良预后有关.降纤酶是一种哺乳动物凝血及纤溶系统的蛋白质,目前蛇毒类凝血酶已成为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我们采用国家卫生部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提供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以期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治疗 脑血管病 疗效观察 血浆纤维蛋白原 病残率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LMWH治疗组6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旁皮下注射,2次/d,连续10d为1疗程;复方丹参对照组50例,复方丹参250ml静滴,qd,连用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1);并可降低血液粘度(P<0.01);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LMWH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脑梗死 疗效 LMWH
  • 简介:目的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治疗观察疗程为6次以上,治疗前后以观察临床症状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抑郁情绪、自杀等六项因子及中华医学会4级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忧郁情绪、躯体性焦虑、自杀、绝望感、阻滞、认知障碍等六项因子明显改善(P<0.01),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较佳,适合抑郁症的快速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118例颅内动脉瘤用可控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108例痊愈,3例长期昏迷,7例死亡.72例术后2~36个月期间影像随访,无变化者63例,复发8例,1例栓塞后再出血.结论弹簧圈栓塞疗效肯定,但定期随访是必要的,尤其对部分栓塞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疗效
  • 简介:目的用常规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bid,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显效率60.00%,其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无变化4例,恶化0例,死亡数为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显效率38.09%,其中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7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死亡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肌肝增高,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方便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常有益.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目的观察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合用奎硫平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l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合并奎硫平或舍曲林治疗,其中合用组26刨,舍曲林平均治疗剂量为61.35±4.62mg/d,奎硫平治疗剂量均为200mg/d;单用组25例,舍曲休平均治疗剂量为623.28±5.19mg/d,疗程共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漠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了ESS)评定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第1、2、4、6周末的HAMD和HA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着(P<0.01)。②合用组与单用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4.61,

  • 标签: 奎硫平 抑郁症 舍曲林 用药剂量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鸡尾酒疗法"治疗时间窗6~12h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80例时间窗6~12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按区组随机化分成7组,分别为钙拮抗剂和脑复康组、钙拮抗剂和纳洛酮组、钙拮抗剂和胞二磷胆碱组、脑复康和纳洛酮组、脑复康和胞二磷胆碱组、纳洛酮和胞二磷胆碱组和对照组.入院后30min、24h和48h分别进行NIHSS量表评分,90天进行Barthel指数和修正Rankin量表评分.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病情好转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以X2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纳洛酮、胞二磷胆碱可显著提高病情好转率,但仅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可显著提高预后良好率.结论含钙拮抗剂的鸡尾酒神经保护剂疗法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短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鸡尾酒疗法 钙拮抗剂 脑复康 纳洛酮 胞二磷胆碱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组(电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于疗前及疗后2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时电针组治疗抑郁性障碍显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1);电针组HAMD量表总分、HAMA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HAMD量表各因子分、HAMA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绝望感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更显著(P<0.001);电针组TESS量表的行为毒性、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抑郁性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智能电针仪 抑郁性障碍 药物治疗 抗焦虑剂 抗抑郁剂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诊治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儿女性,13岁,以“左颈部搏动性包块1年,突然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感染病史。入院查体:左颈部近下颌角处可见一3.5cm×6cm包块,随脉搏搏动,听诊无血管杂音。DSA、CTA检查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至近颅底处呈囊袋状扩张,边缘完整。术中见颈内动脉动脉瘤呈梭形,长约6cm,最大径约3cm,将动脉瘤切除后用人工血管(内径6mm)与颈内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架桥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结果病理检查见动脉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并粘液变性、玻璃样变性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钙化。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CTA及彩超检查左颈内动脉形态、走行正常、管腔内血流通畅。结论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十分少见,其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及继发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等,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搏动性包块,可引起脑缺血或动脉瘤破裂致颈部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切除后用自体或人工血管重建或血管内放置支架等。

  • 标签: 动脉瘤 颅外段颈内动脉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顽固性癫痫病人,将几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以探讨不同类型顽固性癫痫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患者3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发作发展至全身发作10例,强直-阵挛性发作3例.术前均行头皮脑电视频连续监测及头MRI检查,其中14例行SPECT检查.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6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3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3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胼胝体切开术2例,前颞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10例(海马切除8例,杏仁核切除6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6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结果31例病人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手术总有效率871%,优良率为67.7%.结论多种手术联合治疗顽固性癫痫病人安全有效.

  • 标签: 手术方法 联合治疗 顽固性癫痫 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应用降纤酶首剂10IU,其后5IU隔日1次静脉滴注,共用药3次,总量20IU.并给予血栓通140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4天为基础用药.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用药14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而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内D-二聚体未转阳.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 标签: 降纤酶 血栓通 治疗 急性脑梗死 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