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大型矢窦旁脑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肿瘤位于矢窦前1/3有6例,中1/3有13例,后1/3有8例;其中跨上矢窦两侧的有2例,颅骨侵犯的2例,软组织侵犯的1例合并有肿瘤卒中。采用跨中线骨瓣,显微手术技术切除27例上矢窦旁大型脑膜。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16例,SimpsonⅡ级8例,SimpsonⅢ级3例;术后回访3-36个月,1例术后二个月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暴露上矢窦,充分显露肿瘤,有效控制出血,保护回流静脉,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矢状窦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患者,女,32岁,以“头颈部反复酸痛3年,伴视物模糊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12月3日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后颅窝可见1个类圆形异常信号软组织块影,大小约5.5cm×3.7cm×3.2cm,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未见“脑膜尾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信号稍高,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区,其后上缘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与右侧横窦分界不清,邻近小脑组织明显受推压并见水肿带,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并左移,桥脑轻度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蝶鞍稍扩

  • 标签: 血管周细胞瘤 神经系统 病理诊断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取血管内治疗方法的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的临床资料。共32个动脉,其中24个动脉以弹簧圈单纯栓塞,5个宽颈动脉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个小脑后下远端动脉采取Onyx闭塞动脉及载动脉,2个动脉未栓塞。结果栓塞动脉30个,其中完全栓塞18个(60%),次全栓塞8个(26.7%),不全栓塞4个(13.3%)。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0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1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是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老年人 栓塞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二十碳五烯酸(EPA)预防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A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30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PA降低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CI)为0.29—0.72,P=0.0006]、持续性SCVS发生率(RR=0.13,95%CI为0.04—0.46,P=0.002)、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为0.14~0.51,P〈0.0001),但并不改善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RR=1.15,95%CI为0.98~1.33,P=0.08)、180dmRS评分(RR=1.03,95%CI为0.91~1.16,P=0.65)。结论EPA可预防aSAH后CVS,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二十碳五烯酸 META分析
  • 简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转移形成的研究有多种理论,如:转移肿瘤干细胞理论,“种子和土壤”学说。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对于肿瘤形成、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转移的形成与其周围的微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转移瘤 微环境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的疗效。方法应用玛西普伽玛刀治疗听神经152例,其中84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12~89个月。结果肿瘤体积缩小57例(67.9%)、不变23例(27.3%)、增大4例。听力保留率为70.6%(36/51),出现患侧面神经一过性受损4例(5.3%),出现三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3例(2例为一过性,1例经治疗后缓解)。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有较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对相关颅神经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听神经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疗效
  • 简介:患者,女,49岁,头晕2年,加重伴走路不稳1年于2011年4月25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左右视均有水平眼球震颤,颅神经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Romberg征阳性,

  • 标签: 脊索瘤 桥脑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数字与双能量两种减影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头颅CTA检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8例,对照组行双能量减影CTA技术,观察组行常规数字减影CTA技术,比较两组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减影成功率为17例(94.44%),对照组减影成功率为18例(100%),两组减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低于观察组,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数字减影 CTA 脑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解脱性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TCCF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可解脱性球囊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术后结果显示:1次栓塞成功118例(92.2%);栓塞术后复发10例(7.8%),再次栓塞治疗后达到完全治愈。6例(4.7%)因严重的盗血而闭塞颈内动脉。随访24个月.6例术前失明病人中,好转2例,无变化4例;58例视力下降的病人中,视力恢复正常53例,视力未完全恢复5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可解脱性球囊治疗TCCF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 球囊 可解脱性 栓塞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 标签: 脊膜瘤 椎管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脊髓的假样脱髓鞘病变(TDLs)与肿瘤之间的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脊髓TDLs的误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法对5例收治的脊髓TDLs的患者进行了总结,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疼痛及麻木等;脊柱所有节段均可能受累及;影像学表现包括:占位效应、病灶周边水肿、不规则环形强化等;1例接受病灶活检,另外4例接受病灶手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无法正确判断病理类型;在病理结果证实为TDLs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随访中未见病灶复发及症状加重。结论由于不同的诊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需要谨慎处理:术前应尽量完善各种辅助检查;At中以保留正常脊髓功能为主,不追求病灶全切除,并可进行活检;在病理分析遇到困难时应寻求神经病理学帮助;对于术前高度怀疑为脊髓TDLs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诊断性激素治疗,但需从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密切动态观察。

  • 标签: 瘤样脱髓鞘病变 脊髓 活检 激素治疗 肿瘤
  • 简介: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机制,使细胞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不同的细胞其DNA修复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正常细胞DNA修复能力略强于肿瘤细胞.DNA修复靶向治疗的实质是扩大这种DNA修复能力的差距,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的效能.本文就DNA损伤修复靶向治疗胶质作一综述.

  • 标签: DNA损伤修复 胶质瘤 放疗 化疗
  • 简介:大型小脑幕脑膜是指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径大于3cm的脑膜,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该部位脑膜,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膜瘤 小脑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脑血管病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广大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从而促进脑血

  • 标签: 中华脑血管病 杂志电子版 电子版简介
  • 简介: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的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磁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制得的顺磁性纳米微粒混悬液呈黑色,无絮状物或沉淀。电镜下测量微粒的平均有效粒径为15.3nm。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在体内外微血管内发生凝聚,栓塞微小血管。结论利用顺磁性纳米微粒进行磁靶向微血管栓塞是可行的,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浅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血管栓塞 纳米技术 磁靶向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09年收治的5例椎动脉动静脉瘘病人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表现搏动洼包块者另行手术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达到即刻全部栓塞,临床症状好转,没有发生并发症。5例病人中仅1例瘘口被闭塞而保持椎动脉通畅,其余4例均需要牺牲椎动脉才能闭塞异常血流。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动脉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球囊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WHO分级与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目的探讨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膜病例资料,根据肿瘤侵袭性与否,分为侵袭组(n=18)和非侵袭组(n=50),测定Ki-6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病人中侵袭性脑膜的发生率(41.7%)明显高于女性(18.2%)(P〈0.05)。不同病理等级,侵袭性脑膜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不同年龄段及病理类型,侵袭性脑膜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膜侵袭性或性别,与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理等级和Ki-67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Ki-67表达水平主要与病理等级有关。在相同病理等级脑膜中,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侵袭性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KI-67抗原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