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2 个结果
  • 简介:点阵射频是在射频技术基础上,通过电极或一系列成对排列的微针,以点阵模式发出射频,形成矩阵式的微治疗区。研究证明,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皮肤松弛、痤疮及瘢痕、腋臭等皮肤问题的治疗,还可辅助经皮给药。由于其保留一定量完整的正常皮肤,可为修复提供支持,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疼痛、红肿、结痂等不良反应少,且相比点阵激光,其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因此更适合深肤色人种。该文对点阵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点阵射频 紧肤 痤疮 经皮给药
  • 简介:对于各种光敏感性皮肤病、日晒后加重的皮肤病、皮肤光老化、日晒伤及皮肤黑化等,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治的同患者提供全面的防晒建议,包括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选用防晒剂,合理使用安全、有效的防晒剂确实是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物理防晒剂 皮肤病 敏感性皮肤 皮肤光老化 皮肤科医生 光敏感性
  • 简介:脱发(Alopecia)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病症,传统上治疗脱发主要的方式包括局部外用、系统口服、物理治疗等,往往见效慢、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疗程长,造成患者依从性下降,以至治疗失败。随着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其日益成为治疗各类脱发的重要方式。综述自体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研究前景。

  • 标签: 脱发 自体 毛发移植 毛囊单位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许多领域重要诊断工具,随着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高频超声逐渐应用于皮肤科,特别是肿瘤诊断、边界、深度判定及激光美容术前术后评估。皮肤高频超声可用于正常人群皮肤厚度测量,可分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为肿瘤边界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高频超声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黑素瘤的诊断及深度边界测定。高频超声主要指大于10MHz以上的超声装置,20~50MHz主要用于黑素瘤深度及边界判定,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0MHz以上特别是100MHz超声对于微小黑素瘤特别是小于1mm的黑素瘤在诊断及边界判定方面具有足够优势。近年来超声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应用皮肤肿瘤边界确定,甚至与3D成像技术结合,1min便可确定肿瘤边界。

  • 标签: 高频超声 黑素瘤 边界
  • 简介: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临床上多用于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气虚脏器下垂、自汗、盗汗、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并治肢体萎废等疾患的治疗。

  • 标签: 临床应用 黄芪 兴奋 气虚血亏 肺虚咳嗽 益气升阳
  • 简介:外用糖皮质激素依然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存在的"激素恐怖"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致使许多皮肤病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糠酸莫米松 糖皮质激素 外用药
  • 简介:四妙丸出自清末张秉成著《成方便读》,源自朱丹溪著《丹溪心法》之二妙散(苍术、黄柏),《成方便读》加薏苡仁、牛膝为四妙丸。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湿热下注所致下肢萎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 标签: 四妙丸 皮肤科 临床应用
  • 简介:米诺环素为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性和长效性,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抗菌作用最强。除了抗微生物作用,还有多种生物作用,如抗炎、抗凋亡、抑制蛋白水解,以及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作用。临床上,四环素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痤疮、酒渣鼻、大疱性皮肤病等。该文综述了米诺环素治疗皮肤病的新的进展,如治疗白癜风、色素性痒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肉芽肿性疾病等,以期为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有药物禁忌时提供辅助或备选方法。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病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对比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3TP法)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对TPPA法检测的血清标本共291例(阳性191例,阴性100例),均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进行平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1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与TPPA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77,P〈0.01)。结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又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梅毒抗体 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自动化检测
  • 简介:目的检测解脲脲原体(Uu)tetM基因,并与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etM基因;用多西环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20株Uu分离株中,有32株Uu检测tetM基因阳性;tetM基因检测阳性患者及阴性患者用多西环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1.1%和100%.结论tetM基因检测能较准确地反应Uu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且与临床疗效有很高相关性.

  • 标签: M基因 治疗 解脲脲原体 临床应用评价 阳性 多西环素
  • 简介:当前,我国皮肤科医生资源配置和患者就医渠道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随着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该文着眼于皮肤医疗领域移动APP——汇大夫^TM皮肤云医,围绕医生和患者,阐述如何打造医生个人品牌、建立医患信任关系、高效管理病员及其病历资料,促进就医渠道的畅通和医疗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探讨互联网医疗皮肤云医平台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皮肤科 互联网医疗 汇大夫^TM皮肤云医APP 临床应用
  • 简介:近年来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证明四环素类药物对寻常痤疮、大疱性类天疱疮、酒渣鼻、坏疽性脓皮病、色素性痒疹、白色海绵状痣等常见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皮肤病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负压装置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综合型负压装置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不射精、阴茎短小等常见男性性功能障碍共870例。结果:ED患者总有效率79%;早泄患者总有效率为73%;不射精患者总有效率为66%;阴茎短小患者总有效率为71%。全部患者无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负压装置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较为安全有效的可行性疗法。

  • 标签: 负压装置 治疗 男子 性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析白色念珠菌检测对龟头炎的诊疗过程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龟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均为阳性,行菌株培养和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菌株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18例患者真菌镜检均为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4.92%;白色念珠菌106株(94.64%)。培养菌株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率100.00%;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6.86%、60.78%;1株近平滑念珠菌对咪康唑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敏感;光滑念珠菌对所有药物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其余药物均敏感。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真菌性龟头炎主要病原菌,其确诊依赖于真菌镜检和菌种培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彻底根治龟头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龟头炎 白色念珠菌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除了经典的8种性病外,现在把只要通过性传播而引起的20多种疾病称为性传播疾病,其中疥疮等也归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疥疮是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寄生在人体上是人型螨,寄生在动物身上是动物疥螨,也可传染给人。解放前疥疮流行,解放后生活条件提高及扫黄打黑,1960年左右北方各大城市几乎看不到疥疮。近10多年来疥疮死灰复燃,疥疮患者明显增多,易复发。现就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在我皮肤科就诊的981例疥疮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疥疮 传染性皮肤病 人体皮肤 生活条件 死灰复燃
  • 简介:目的了解梅毒多变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该疾病。方法对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梅毒硬下疳可多发,少数可以留疤,除生殖器外还可以发生在乳房。病例中一患者因乳房赘生物并逐渐破溃而就诊,临床拟诊寻常疣、湿疹、帕哲特病待排,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炎症,然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RPR1:64(+)及TPPA阳性。二期梅毒疹可表现为银屑病样疹、环形红斑、脓疱、扁平湿疣等,其发疹部位可在躯干、掌跖部,也可在头面部。皮疹可与硬下疳重叠出现(13.2%)。结论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须多加注意。

  • 标签: 梅毒 多样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急性睾丸扭转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36例患者年龄3~32岁,平均11.6岁,左侧29例,右侧7例,无双侧同时发病者;发病至确诊时间6h~7d。结果:36例行手术探查,22例术中证实睾丸扭转坏死而行睾丸切除术,14例行睾丸复位术,除其中1例术后出现睾丸萎缩,其他均已治愈。结论: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睾丸扭转 诊断 治疗
  • 简介:皮肤科的外用药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一直备受重视,包括很多自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亦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很多药物或制剂往往注重疗效,配方过程中常忽略产品的质地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患者使用时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受到影晌,另外临床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皮肤损害缺少适合的外用制剂,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抓痕、糜烂等表皮缺损明显的皮损(图1),容易继发感染;不宜直接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和润肤剂.而通常使用的氧化锌或硫酸铜锌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往往过于油腻.洗液制剂有一定的收敛抑菌作用.但表皮的修复相对缓慢.且使用后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及刺激,不利于恢复。

  • 标签: 外用制剂 表皮 患者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