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手术先行”矫治骨Ⅲ类牙颌畸形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37例骨Ⅲ类牙颌畸形患者治疗过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程序,除1例有轻微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面部外形及咬合。整个治疗周期为6~19月,平均13.8月。结论:“手术先行”矫治策略可以用于矫治骨Ⅲ类牙颌畸形,并可缩短治疗周期,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手术先行 正颌外科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
  • 简介:种植即刻负载由于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近年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牙缺失情况下,即刻负载效果被证实是可预期且较为稳定。但对于影响单个牙种植体即刻负载因素及其应用范围,目前尚没有统结论。本文针对单个牙种植体即刻负载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对于其临床效果应用条件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即刻负载 骨结合 留存率 边缘骨吸收
  • 简介:髁突骨折治疗直是广泛讨论的话题.尤其是是否应该使用开放或闭合治疗。我们需要种实用循证治疗指南,同时测量客观主观参数。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考虑相关临床主观参数。

  • 标签: 闭合治疗 临床结果 髁突骨折 横断面 单侧 治疗指南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关系。方法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长度、深度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深度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鞍桥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蝶鞍形态鞍桥发生率有关,唇腭裂患者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标签: 唇腭裂 蝶鞍 鞍桥
  • 简介: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侧上颌骨缺损主客观评价间相关分析。方法:选择因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赝复体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侧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戴入前后咀嚼效率;T-scanⅡ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咬合加载时间(MLT)及咬合力分布状况,完成客观评价。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主观评价表明上颌骨缺损患者对戴用赝复体后咀嚼功能恢复表示满意;赝复体戴入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0.340abs提高到0.492abs(P〈0.01),咬合力中心向缺损侧平均移3.9mm,缺损区可承受定咬合力,改善了患者咬合力分布(P〈0.01)。患者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咀嚼效率高低及咬合力分布测试结果相互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患者戴用赝复体后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结果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 标签: 赝复体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相关性
  • 简介:本文报道种新腮腺切除V形切口设计,该切口仅涉及耳前耳后切口,没有发际线或上颈部切口。可用于接近几乎所有表面腮腺区域.包括上部前部,瘢痕最小。为了评估该技术可行、安全和美容效果,前瞻性地招募15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者,将部分腮腺切除术作为良性腮腺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腮腺切除术 颈部切口 V形 美容效果 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
  • 简介: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它可以通过对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H3K27)甲基化实现对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进而沉默抑癌基因。EZH2功能与肿瘤起始、化疗耐药、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分化密切相关,是基于表观遗传治疗肿瘤个非常有前景靶点。本文就EZH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功能及EZH2抑制剂研究现状做综述。

  • 标签: EZH2 癌基因 肿瘤 抑制剂
  • 简介:目的:对比脉冲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根牙本质敏感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牙周基础治疗(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后出现根牙本质过敏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激光组(60颗患牙)Nd:YAG激光照射治疗,涂氟组(60颗患牙)涂布氟保护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分别记录患牙疼痛程度,计算总有效率以评价短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激光组为95%,涂氟组为93.33%(P>0.05);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激光组为91.67%,涂氟组为90%(P>0.05);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总有效率为88.33%,涂氟组为78.33%(P<0.05)。结论: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在治疗龈下刮治平整引起根牙本质过敏时,1周内脱敏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1个月激光疗效更优。

  • 标签: ND:YAG激光 氟保护漆 牙本质过敏症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例前牙外伤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功能。材料方法:首先详细临床检查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病情病化,依据根折愈合情况,牙髓活力评估,制定进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功能。结论:牙外伤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及时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情况,必要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评估应用矿化牛骨块重建前颌骨牙槽嵴水平缺损onlay(上置式)植骨有效长期结果。材料与方法:14例需要修复无牙前颌骨患者纳入本研究,他们接受onlay植骨。劈开从下颌支外侧获取皮质骨块,以获得约1mm厚骨板。将皮质骨板块状移植物压缩并固定到受区。6个月后,记录增加宽度,植入种植体。

  • 标签: 萎缩性牙槽嵴 前颌骨 植骨 骨块 重建 矿化
  • 简介:目的:验证种用于透光法提取记录咬合点改良校准硅胶可靠。方法:采用预制工具与记录硅橡胶同步制作O-bite校准硅胶块20组,每组三个,采用平板扫描仪透扫生成灰色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及数学公式计算获取校准硅胶不同灰度阈值与硅胶厚度有序数列,拟合回归曲线并建立方程,计算方程决定系数(R^2)。重复扫描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相关系数及根据回归方程模拟取值,评价该改良校准硅胶方法可重复性,验证可靠。结果:共获得60块校准硅胶块,40张.tiff格式灰度图像。建立回归方程R^2=0.984;配对t检验p=0.703;ICC=0.998;相关系数为0.998;根据两次扫描建立两个回归方程模拟取值相等均为147。结论:O-bite材料制作改良校准硅胶块具有优异可重复性,能够可靠地应用于透光法提取记录咬合点。

  • 标签: 咬合 接触点 记录 透光法 校准硅胶
  • 简介: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牙龈卟啉胞菌脂多糖(P.g-LPS)局部应用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修复影响。方法成功构建18只SD大鼠牙周急性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在缺损对应口腔内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sA2mg/kg(CsA组)或CsA2mg/kg+P.g-LPS1μg(CsA+P.g-LPS组),30d后处死全部大鼠,切取双侧下颌骨制作标本切片,HE染色观察CsA单独应用及与低剂量P.g-LPS联合应用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修复影响。结果CsA2mg/kg单独及与低剂量P.g-LPS联合应用,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修复均有定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模拟人体牙周炎恢复期低毒素、微炎症状态牙周情况下局部应用CsA,既不会促进微炎症状态下缺损修复,也不会与微炎症表现出协同作用而导致牙周组织损害。

  • 标签: 环孢素A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大鼠 牙槽骨
  • 简介:目的比较热压膜材料自凝树脂力学性能,为选择更为合适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托提供参考。方法在室温25℃环境下,选用3mm厚热压膜膜片3mm厚自凝树脂各10个,应用万能拉伸测力机测量并比较其力学性能,并在电镜下观察断口形貌。结果3mm厚热压膜材料弹性模量为(1258.10±141.66)MPa,拉伸强度为(24.02±0.09)MPa,压缩强度为(47.55±1.03)MPa,明显低于3mm厚自凝树脂(P<0.05)。3mm厚热压膜材料延伸率为(38.6±0.45)%,明显高于3mm厚自凝树脂(P<0.05)。结论临床上考虑到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对托弹性要求,可考虑此种热压膜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托。

  • 标签: 热压膜材料 自凝树脂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颈部动静脉畸形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22例颈部动静脉畸形病例,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给予单纯经皮穿刺直接注射治疗,2例患者除原灶区经皮穿刺直接注射外,同时行动脉注射治疗,6例患者栓塞硬化治疗完成后,手术切除病变区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及残余病变。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CTA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74岁(平均28岁)。18例(81.8%)患者病变消退率大于90%,4例(18.2%)病变消退率大于50%。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发白或青紫色改变,提示组织缺血或回流受阻。1例患者额部出现皮肤浅层坏死,局部形成薄痂;2例患者出现唇黏膜浅溃疡,均自行愈合。随访发现,3例患者病变继续生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用于治疗颈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尤其对局限性扩张型动静脉畸形效果较好。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平阳霉素 纤维蛋白胶 硬化治疗 栓塞
  • 简介:目的:下行坏死性纵隔炎(DNM)是头颈部感染严重并发症,由于缺乏对DNM理解,死亡率过高。我们评估了牙源DNM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结果,并评估了影响DNM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最新概览。材料与方法:回顾队列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牙源性感染导致DNM患者,分为存活组死亡组。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牙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严重并发症 DNM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数字化排牙,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前磨牙,应用横腭杆腭部种植支抗,用统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内收,牙槽骨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下1/3垂直向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矫正治疗模式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垂直向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三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试件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增加而增加,10wt%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定时间内保持较高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抗菌作用。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锌离子释放 抗菌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戴用舒适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线粒体生成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健康牙齿及慢性牙周炎患牙PDLSCs,分组培养健康PDLSCs(H-PDLSCs)、炎症PDLSCs(P-PDLSCs)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PDLSCs(T-PDLSCs)。培养7d后,采用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及全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线粒体生成及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PDLSCs相比,P-PDLSCsT-PDLSCs组细胞线粒体全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ERRα、PGC-1α、TIMM13、MFN2抗氧化基因PRDX3与SOD2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RRα、PGC-1α、PGC-1β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微环境显著提高PDLSCs氧化应激水平,抑制PDLSCs线粒体生成抗氧化反应。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线粒体生成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前牙区牙缺失种植修复疗效影响。方法本回顾研究纳入2013—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进行上颌前牙区牙缺失种植修复24例患者25枚种植体,其中平台转移组12例(12枚种植体)、平台对接组12例(13枚种植体)。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通过拍摄临床照片X线片检查,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估并评估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MBL),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台转移组与平台对接组均获得100%种植体存留率。平台转移组MBL为[(0.38±0.39)mm],低于平台对接组[(0.98±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3.5,P=0.002)。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PES分别为(9.33±2.61)(8.15±1.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2.5,P=0.168)。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WES分别(6.83±1.59)(7.15±2.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2.5,P=0.437)。结论采用平台转移和平台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进行上颌前牙区牙缺失种植修复均可获得高种植体存留率满意美学效果。平台转移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MBL,但其修复远期效果有待进步临床观察。

  • 标签: 美学 牙科 骨质吸收 平台转移 牙种植 红色美学指数 白色美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