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先天无牙部分是由外胚层发育不全引起的先天牙胚发育异常。根据乳恒牙列、牙胚的缺失情况又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类脚。全口完全性无牙罕见,对患者面部外形、咀爵、发音等功能影响甚大,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全口义齿修复,笔者2006年为1例先天无牙患儿镶配了全口义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牙颌 先天性 义齿 全口 修复
  • 简介:以重建发育方式为主导的手术设计与方法源于唇裂功能基质修复外科的概念。其手术设计与方法的应用原则概括为:(1)矫正畸形组织的顺序为先软组织后骨骼结构:(2)手术不仅要矫正唇裂的外形,更要从其形成原因上予以矫正:(3)骨膜是功能基质.在矫正畸形组织时应采用骨膜下的分离.以保护骨形成的新生层的血供.骨膜上的分离将有损正常血供的解剖结构:(4)消除作用于裂隙的异常生物力.将不连续的解剖结构重新建立;(5)将所有发育中的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

  • 标签: 先天性唇裂 矫正畸形 整复 手术设计 功能基质 骨骼结构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肌性斜颈患者颌面部对称性,探讨颈部肌肉功能异常对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先天肌性斜颈患者20例(男14,女6),拍摄头颅后前位定位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颌面结构形态、位置的对称性。结果面中部、面下部中线均偏向患侧(P〈0.01),患侧面部高度、上颌骨垂直高度、下颌骨体长度均较对侧小(P〈0.01),乳突发育优于对侧;患侧髁突、颧弓较对侧偏外(P〈0.01),颧弓相对于颞部塌陷(P〈0.01);同时发生下颌骨向患侧的旋转移位,加重了下颌骨的不对称畸形。结论先天肌性斜颈可以导致儿童早期发生颌面部发育不对称,颈部结构与功能对儿童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斜颈 替牙期 颌面部对称性 头影测量
  • 简介:先天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特殊类型,分为不消退型先天血管瘤和快速消退型先天血管瘤2种亚型,临床少见,治疗意见尚不统一。本文报告1例右下颌下区不消退型先天血管瘤病例,经口服普萘洛尔(14个月)治疗,获得理想效果。认为不消退型先天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或消失,应早期干预。口服普萘洛尔的不良作用少且轻,可作为一线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瘤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下颌下区 普萘洛尔
  • 简介:为了系统地了解先天缺牙的流行学和有关的病因学因素,笔者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已报道的研究在流行学的结论方面的差异很大。其中大部分是回顾性的影像学研究,报告的患病率在2.6%至11.3%之间。已经确定先天缺牙存在着种族差异:在对高加索人种进行的研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上颌侧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而在对亚洲人种的研究中,下颌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女性较男性的患病率高(分别为3:2)。广泛报道先天缺牙经常合并有系统性疾病和萌出牙齿的畸形。先天缺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最近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展确定了肌肉特异的同源盒基因(Msx1和Msx2)在牙齿发育方面的重要性。与较严重的先天缺牙,包括外胚叶发育不全等特异相关的基因,已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了鉴别。尽管如此,遗传特征的多样性表达提示了与先天缺牙高度相关基因的多基因模式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先天缺牙 流行病学 文献回顾 病因学 系统性疾病 外胚叶发育不全
  • 简介:先天牙齿缺失的病人会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治疗愿望需要正畸科与修复科医师共同的努力。很多方法都可以用来修复由缺失牙造成的间隙。大部分患者在进行完善的修复治疗前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本系列的第二部分讨论正畸学治疗方案以供不同的选择。

  • 标签: 正畸学 临床处理 先天缺牙 正畸治疗 修复科 牙齿缺失
  • 简介: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三部分,详细叙述了修复医生在先天缺牙患者的治疗中的作用,涉及了种植、粘接技术和可摘义齿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调查者描述了临床适应证,并比较了几种治疗方法相对的优点和缺点。

  • 标签: 先天缺牙 修复学 临床处理 治疗方法 临床适应证 可摘义齿
  • 简介:先天缺牙可系遗传因素引起,也可在胚胎发育阶段因牙胚发育障碍造成。牙缺失可导致牙槽突生长发育不足,可影响面部美观,也可造成发音和咀嚼功能障碍。本文二例先天缺牙病例具有明显家族性。病例一:陈××,女,7岁,替牙,11部位两颗多生牙,已萌,呈圆锥形;11...

  • 标签: 家族性 数目异常 先天缺失 先天缺牙 牙齿 牙缺失
  • 简介:牙齿的先天缺失,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颌面部发育及美观,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错牙合畸形等口腔常见疾病。研究先天缺牙的病因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牙齿生长发育这个口腔科学的基础问题,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口腔常见的发生发展。牙齿发育的过程是牙源性上皮与颅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诱导、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许多基因、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分子参与了牙齿发育的网络调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先天缺牙的发生。目前已经有超过80个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先天缺牙的发生,涉及BMP、FGF、EDA/EDAR/NF-κb、P53、PAX9、SHH和WNT等多个信号通路。本文将以先天缺牙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为基础,对目前先天缺牙的遗传学病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先天缺牙 致病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1983、1995、2005年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学调查资料表明,龋仍然是危害人类口腔的常见和多发病。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民族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不尽相同,龋发病也存在很大差异。开展龋流行学研究有助于探索龋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龋发病率,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糖尿和根尖周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二者的病因均不完全清楚。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根尖周感染尚无定论,糖尿病患者的根尖周感染也常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综述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伴发根尖周炎感染难以控制的原因及糖尿病患者根尖周感染的控制方法,以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根尖周病 感染控制
  • 简介:猫抓是青少年中良性淋巴结的最常见病因。一名21岁的患者14天来左颏下淋巴结无症状性肿胀。临床和X线检查未发现牙源性病因。切除一个肿大而坚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发现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猫抓相符。本文总结了最近的有关文献,并对猫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猫抓病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 简介:近年来,随着牙科粘接材料的发展和改进,在龋治疗过程中已不再强调G.V.Black的龋备洞要求。目前,龋微创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尽量保存健康的牙齿结构,聚焦于龋预防,实现再矿化和最小的牙科创伤。

  • 标签: 龋病:微创
  • 简介:乳牙牙髓及根尖周是儿童口腔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多发病,是引起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的治疗原则与其解剖生理特征及儿童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对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的治疗原则、方法及临床注意事项等进行评述,并强调根管治疗术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乳牙 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放线菌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菌的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的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的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菌。为防止放线菌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的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
  • 简介:牙周病与糖尿均为常见,流行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具有相关性,且两者相互影响。牙周病与糖尿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糖尿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老年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损伤的特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牙周病 糖尿病 牙周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Kimura(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IMURA病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理学
  • 简介:近十多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对致龋菌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从而对龋发病机制给予了深层次诠释,同时开拓了对龋病防治的新视野。从龋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观点出发,本文着重介绍关于龋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因素方面的研究,附带介绍饮食因素和宿主因素方面的研究概况。

  • 标签: 龋病病因 细菌 饮食 宿主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在新疆医科大学维汉青年人中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维汉医学生(年龄17~28岁)进行了TMD患病状况及咬合情况调查。按照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包括既往功能紊乱指数和临床检查功能紊乱指数。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无既往功能紊乱者(Ai0)占73.40%,既往功能紊乱者(AiⅠ+Ⅱ)占26.60%,无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O)占60.50%,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Ⅰ~Ⅲ)占39.50%。结论:TMD的患病率为39.50%,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异常猞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袷组,TMD的发生与夜磨牙、偏侧咀嚼有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