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自体牙移植术从20世纪中叶开始有文献记载(PubMed)至今仅有50年的历史,此间其经过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现已成为一种安全和具有可预测性的操作。虽然目前自体牙移植术尚未被列入缺牙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中,但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其必将对保持牙列完整,恢复牙槽突高度,并提供可接受的美学和生理学结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自体移植 牙移植 颌面创伤 牙槽突
  • 简介:舌侧正畸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日本Fujita和美国的Kurz先后发明的。是将正畸矫治器安装于牙齿的舌侧面(内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达到了完全"隐形"的效果,因此又称为舌侧隐形正畸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正畸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治疗装置 内侧面
  • 简介:口腔修复科所使用的冠桥修复体部分采用了全瓷材料。高强度的冠桥基底冠多由氧化陶瓷制成。由于氧化锆陶瓷的生物学相容性好、疲劳强度高,其应用越来越广泛。Metoxi最先开始供应氧化锆陶瓷。该公司提供成品氧化锆陶瓷产品.如根桩、基台和种植体,也提供可通过诸如CAD/CAM技术加工成为成品根桩、冠和桥基底冠的陶瓷坯体。可以说回顾Metoxi的历史也就等于回顾多个领域医用高科技陶瓷的历史。本文概述了高强度氧化锆陶瓷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

  • 标签: 基台 全瓷 氧化铝 种植体 工业陶瓷 氧化陶瓷
  • 简介:目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数字化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多种口腔修复体已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工制作。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快速、高效、椅旁一次完成的临床治疗手段。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从问世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本文就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的历史演变、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 标签: CAD/CAM 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 口腔修复学
  • 简介:本文介绍标准型生物调节器的构造、作用原理与适应症,使用时机与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上颌骨 错
  • 简介: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口腔正畸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丛性的实践效果。方法对286例错胎畸形患者在口腔正畸治疗时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临床。开展相关护理。结果整个护理过程护患沟通良好.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逐年上升,2012年患者的满意率为95.2%、依从性为93.8%,2013年满意率为97.3%、依丛性为95.6%,2014年满意率为99.5%、依丛性为98.5%。结论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可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与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口腔正畸治疗 护患关系 治疗依从性
  • 简介:以重建发育方式为主导的手术设计与方法源于唇裂功能基质修复外科的概念。其手术设计与方法的应用原则概括为:(1)矫正畸形组织的顺序为先软组织后骨骼结构:(2)手术不仅要矫正唇裂的外形,更要从其形成原因上予以矫正:(3)骨膜是功能基质.在矫正畸形组织时应采用骨膜下的分离.以保护骨形成的新生层的血供.骨膜上的分离将有损正常血供的解剖结构:(4)消除作用于裂隙的异常生物力.将不连续的解剖结构重新建立;(5)将所有发育中的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

  • 标签: 先天性唇裂 矫正畸形 整复 手术设计 功能基质 骨骼结构
  •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的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的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的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的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的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的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的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的均质材料性质。

  • 标签: 粘结修复 临床证据 替代治疗 高嵌体 循证理念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