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口腔颌面部外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身外伤的5%,其中有90%患者伴有牙齿外伤。儿童牙齿外伤的发生率更高,由于儿童外伤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治疗和预后较复杂,治疗计划的制定除急诊处理外,还要考虑牙体牙髓的治疗、咬合诱导以及进一步的修复治疗等多方面因素。外伤乳牙的治疗除了对症处理外,还应预估外伤对继承恒牙胚的影响。本文依据年轻恒牙及乳牙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分类总结了儿童牙外伤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外伤 年轻恒牙 乳牙
  • 简介:在许多国家,牙外伤已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外伤所累及的年轻恒牙在形态和结构上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根尖孔开放,髓腔宽大,根管壁薄。当年轻恒牙发生冠折和脱位性损伤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其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年轻恒牙的牙本质小管比成熟恒牙的粗大,外伤冠折累及牙本质时,细菌容易进入牙本质小管感染牙髓;牙本质长期暴露,可造成牙髓坏死和牙冠变色。年轻恒牙外伤后应尽量保存暴露的活髓,选择氢氧化钙行盖髓术或活髓切断术;年轻恒牙即便发生牙髓坏死,也应选择根尖诱导形成术,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完成。

  • 标签: 年轻恒牙 牙外伤 治疗 预后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及牙齿美学意识的增强,牙外伤的应急处理及美学修饰效果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医生在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和局限,文章结合牙外伤国际规范化治疗原则,贯彻微创美学治疗理念,提出牙外伤微创美学治疗设计,以期提供牙外伤微创美学诊治完善思路。

  • 标签: 牙齿外伤 微创 美学 治疗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上颌单侧中切牙矫治模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的要点.方法从40例切牙外伤正畸病例中,选出患者19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2例;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14.5岁,均存在牙量与骨量不调需拔牙矫治病例.所有患者采取拔除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第一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矫治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基本正中,侧貌得到改善.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方法,发现牙性指标4项:U1-NA(27.5°至23.3°)、L1-NB(36.4°至32.5°)、L1-MP(97.2°至93.5°)角度减少,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减小,U1-L1(11.83°至124.4°)角度增加,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凸度减少;软组织指标2项:上唇凸点-E线距(Ls-E)从3.5mm减小到1.2mm、下唇凸点-E线距(Li-E)从4.1mm减少到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原则,用Bolton指数指导设计和有效支抗控制,非常规拔牙模式矫治,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上中切牙 牙外伤 正畸治疗 拔牙模式
  • 简介:影响牙再植的因素众多,牙再植的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改善牙再植的预后一直是儿童牙科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牙再植的过程一般包括患牙及牙槽窝的处理、惠牙再植和固定。辅助治疗则包括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局部抗菌措施、破伤风疫苗的强化等。由于牙根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惠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状态的差异等原因,患牙的根面处理及再植后的固定措施有所差异。此外,还需根据患牙牙根发育是否完全、患牙根面是否有活性牙周膜细胞覆盖等对患牙牙髓进行相应的观察或处理。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牙脱位 牙再植术 牙周膜细胞 根面处理 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例前牙外伤的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的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材料和方法:首先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的病情病化,依据根折的愈合情况,牙髓活力的评估,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结论:牙外伤的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的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的情况,必要的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 标签: 牙外伤 牙脱位 牙再植 即刻再植
  • 简介:根管闭锁(pulpcanalobliteration,PCO)是牙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年轻恒牙。PCO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后受损的牙髓出现血管再生和(或)神经再生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本身或者复位固定外伤牙后牙髓血液流量的改变导致。对于牙外伤后出现PCO的患牙,一些学者认为根管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根尖周炎症,而且有利于患牙的美容修复。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可对患牙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只有伴有PCO的外伤牙出现牙髓坏死或者发展为根尖周炎时才考虑根管治疗,而且根管治疗对PCO的患牙是一项挑战,在技术上是复杂的。总之,为了及时检测到PCO的发生,对外伤牙定期随访和密切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牙外伤 根管闭锁 根管治疗
  • 简介:外伤是口腔急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牙外伤常常导致患牙不能保留而需要拔除.以往前牙缺失后采取传统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或者常规种植修复,通常需要3~6个月的等待,在这期间患者需要经受缺牙或佩戴活动临时修复体带来的不适.近年来,即刻种植技术迅速发展,不仅能更快地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同时能起到尽可能保存原有软硬组织的作用.但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即刻种植在适应证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因为牙外伤常发生在前牙美学区,需要考虑相应的美学风险.因此,特别是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即刻种植手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即刻种植在牙外伤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分享即刻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和病例分析.

  • 标签: 牙外伤 即刻种植 前牙美学区
  • 简介:目的:了解颌面外伤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方法:选择60例老年颌面外伤住院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和语言交流,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观察对老年患者医疗活动所起的意义。结果:通过对老年颌面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使用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对患者的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对老年颌面外伤患者除了积极的医疗救助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 标签: 老年人 颌面外伤 心理 疏导
  • 简介:对于儿童及青春期青少年来说.由于外伤所致的上颌中切牙损伤十分常见.并且最终有可能导致中切牙的早失。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种植修复,自体牙再植,以及正畸关闭间隙后树脂塑形。病例报告中所展示的患者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上下牙列拥挤.Ⅰ类咬合关系,伴有上颌中切牙外伤史。治疗计划为拔除上颌中切牙及下颌前磨牙后,关闭拔牙间隙。该病例主要表明,对于一些Ⅰ类牙列拥挤及Ⅱ类非牙列拥挤的患者.选择性地运用正畸方法关闭间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效率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中切牙 牙外伤 关闭间隙
  • 简介:针对根尖孔未闭合的年轻恒牙的根管治疗是一项挑战。长期应用氢氧化钙糊剂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一种已被认可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伴有许多临床问题。制备根尖屏障是这类患牙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三氧化矿物盐聚合物(MTA)具有作为根尖充填材料的潜能,尤其在年轻恒牙的治疗中。MTA具有治疗时间短、封闭性好及生物相容性高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根尖诱导成形的方法。本病例报道将汇报4例上颔切牙牙髓坏死、根尖孔未闭合且并发根尖周炎的临床病例的治疗(应用MTA根尖屏

  • 标签: 上颌中切 中切牙 充填外伤
  • 简介:重度牙周炎患者伴有上前牙扇形移位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难题。临床中,医生需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考虑如何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文章通过1例应用多学科手段治疗的重度牙周炎合并上前牙前突复杂病例,讨论美学区牙齿拔与留、缺失牙修复、龈乳头重建等临床问题,期望为前牙美学区域的多学科治疗提供经验。

  • 标签: 前牙缺失 多学科治疗 病理性牙移位 龈乳头缺陷
  • 简介:目的: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专家咨询法(Delphitechnique),建立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的评估方法.为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提供研究手段。方法:首先采用AHP法将颌面部解剖损伤按软组织伤和硬组织伤分层建立详细的损伤指标,并将最终评价指标按损伤程度分级,再用Delphi法对每一层的评价指标分别两两比较评分,求出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将其与评价指标的程度分级相结合,获得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结果:得到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即平均组合权重(Ci)与评价指标的严重度分级(Pi)的乘积和(即∑i=1^mCi·RPi)。结论:Delphi法和AHP法结合,是建立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评价的有效方法,可使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评价的定性描述定量化。

  • 标签: 颌面部损伤 层次分析法 DELPHI法 损伤严重度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的变化与固定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对65例129颗重度磨耗牙,根据垂直距离有无变化,分为三类修复:①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未减小,牙合龈距离尚能进行常规固定修复;②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未减小,牙合龈距离不足进行常规固定修复;③重度磨耗牙伴有垂直距离减小,牙合龈距离不足进行固定修复,须升高垂直距离。追踪观察1-7年,其中56例为两年以上。结果:65例病例中有63例修复后牙体、牙髓、牙周基本健康,修复体无脱落、无破损;咀嚼功能、美观改善均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问题或未加重。结论:根据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有无变化进行固定修复方法选择,临床思路明确,便于临床医师掌握,在临床是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牙体重度磨耗 垂直距离 固定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选择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6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间隙等分析,其中37例患者采用垫式可摘义齿修复,19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随访1年后,56例患者咀嚼功能均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面型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了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过渡性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重建
  • 简介:一、病史患者,男,初诊年龄11岁。主诉:牙齿前突。患者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史,自诉无口腔不良习惯。二、临床检查1.口内检查:恒牙(牙合)期,双侧第一恒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黯Ⅲ度,下前牙咬在上颚黏膜上,覆盖9mm。上前牙唇倾明显(图1)。2.口外及面部形态:患者凸面型,下颌后缩,颏唇沟明显(图1)。

  • 标签: 非拔牙矫治 患者 安氏Ⅱ类 深覆盖 口腔不良习惯 临床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重度磨耗后牙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颗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式分体桩桩冠进行修复,即根管预备取印模后分别制作插销式分体桩及另一部分桩冠、玻璃离子粘固,完成修复。结果:60颗修复体均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咀嚼功能良好,牙周健康,患者满意。结论:对于黯龈距过低(〈3mm)的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插销式分体桩 重度磨耗 桩冠
  • 简介:目的: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试排牙时闭口式二次印模法,针对性的精细排牙以及良好的基托磨光面形态,观察修复效果。方法:选取52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用托牙基底板做颌托基托,采用试排牙时闭口式二次印模法,人工排牙时注意中性区位置,基托磨光面形态呈凹面型,完成注塑全口义齿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固位力明显增强,很少发生黏膜压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试排牙时闭口式二次印模法,细致的个性排牙,以及良好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有助于提高全口义齿的固位功能、封闭功能和舒适性。

  • 标签: 义齿 全口 无牙颌 牙槽嵴 印模 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