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年余。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偏右下方隆起,可触及5cm×4cm的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瘤伴液化。临床诊断右甲状腺腺瘤囊性变。2006年3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身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胸和颈前部皮下注射膨胀液(50ml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mg)。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横形切开皮肤约1.2,插入无损伤分离棒,在深筋膜和颈阔肌下钝性分离面积约为18cm×12cm的腔隙。

  • 标签: 内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无瘢痕 颈部 甲状腺右叶 吞咽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例,根据患者是否为瘢痕子宫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为非瘢痕子宫产妇,20例,实验组为瘢痕子宫产妇,2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产后感染)。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临床应该要重视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加强相应的管理,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 剖宫产 比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清宫术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治愈并保留子宫,治疗成功率为100%。42例为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后2周复查阴道彩超子宫恢复正常,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于术后20~45d降至正常,阴道流血持续时间25~36d。3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后子宫瘢痕处仍有包块,故采取经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1例疑子宫瘢痕处不全破裂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经腹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联合子宫瘢痕修补术。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15±3)d,阴道彩超显示子宫恢复正常时间为(22±7)d。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清宫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长,子宫瘢痕妊娠在临床当中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子宫瘢痕妊娠来说,要注重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找到有效的护理措施,进一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本文主要树立临床当中关于子宫瘢痕妊娠护理方面的新进展,首先介绍具体的护理措施,然后对近些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护理模式进行临床研究进展的介绍,呈现出新型护理模式,对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性瘢痕采用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的优势。方法:50例研究对象均筛选自我院2021年1-2022年6月间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25例对照组,为手术联合硅胶瘢痕贴治疗;另外25例观察组,为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对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查阅,并完成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对增生性瘢痕治疗的效果更突出,值得在临床中积极运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CO2点阵激光 硅胶瘢痕贴 增生性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性瘢痕采用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的优势。方法:50例研究对象均筛选自我院2021年1-2022年6月间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25例对照组,为手术联合硅胶瘢痕贴治疗;另外25例观察组,为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对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查阅,并完成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对增生性瘢痕治疗的效果更突出,值得在临床中积极运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CO2点阵激光 硅胶瘢痕贴 增生性瘢痕
  • 简介:体重增加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情绪、生物学、社会、心理、环境——这诸多原因不可能由一粒简单的胶囊解决掉。尽管几百年来出现了许多减肥的方法——从减肥皂,到以醋为基础的速效减肥食品,甚至到安非他明,但种种的减肥潮流都以失败告终。

  • 标签: 减肥食品 体重增加 安非他明 生物学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如何选择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收治的141例瘢痕子宫并且再次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产妇中,有34例阴道试产,共24例试产成功(包括20例自然分娩,以及4例应用胎吸助产与会阴侧切).共117例选择再次行剖宫产(包括107例直接进行剖宫产,以及10例试产失败改于急诊行剖宫产).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宜在严密的监测下予以充分的阴道试产,并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再予以及时的剖宫产处理.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剖宫产 阴道试产
  • 简介: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既往切口瘢痕处,是异位妊娠的一种罕见类型。Vial等提出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孕囊向宫腔生长,有继续妊娠的可能,但常常至中、晚期发生子宫破裂及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另一种是绒毛深深地植入瘢痕中,孕早期即发生出血甚至子宫破裂,危险性极大。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7例后一种类型的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瘢痕妊娠 子宫剖腹宫产手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瘢痕部位妊娠(CSP)是子宫手术或剖宫产术的一种严重性远期并发症[1]。随着我国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CS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有研究报道CSP发生率达到0.45%。国内报道其发生率达到4.4%[2]。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可能导致大出血、瘢痕穿孔性腹腔出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临床治疗及护理都比较棘手。

  • 标签: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产妇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医院瘢痕妊娠患者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用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SDS抑郁情绪评分、SAS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剖宫产 疤痕妊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15例,AAA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BBB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BB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A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而言,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具有良好效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情况有效、良好,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术后 子宫瘢痕妊娠 效果分析
  • 简介: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使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了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患者9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下段剖宫产 妊娠 瘢痕处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共45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双侧子宫动脉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及病损切除术组(C组),记录所有病例的误诊漏诊情况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超声结合血HCG检查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95.56%。治疗上,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并顺利出院。C组患者中,出现2例术中大出血,所有患者子宫恢复情况及血HCG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结合血HCG检查在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治疗上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经济状况前提下,选择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由于国内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CSP如不能早期诊断、处理不当、延误诊治,则可能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全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此疾病要有足够认识和掌握。目前CSP确切发病原因不明,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基层医院临床处理困难,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部位 异位妊娠 子宫破裂 临床处理 CESAREAN
  • 简介: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hear,HS)和瘢痕疙瘩(fibroblast,FB),是皮肤纤维化的典型表现,其病理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由于其治疗难,易复发而在临床上倍受重视。目前它们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性激素与其发生、发展及转归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病理性瘢痕 性激素 增生性瘢痕 皮肤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