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推动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方法 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开始/结束)门诊就诊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差异,分析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措施。结果 不同标本采集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放置时间APTT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放置时间PT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凝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准确分析检测者具体情况,需要科学控制标本采集量,规范凝血检验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合理,准确鉴别检测者情况。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采集量 合理性 标本放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选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20年1-12月期间抗肿瘤药物医嘱100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其不合理医嘱。结果:统计结果可知溶媒量过大70例,溶媒量过小30例,溶媒选择异常80例,医嘱输入错误20例,剂量选择异常10例,药物配伍问题2例。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出现不合理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审方药师的干预力度,保证抗肿瘤药物安全应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时应用药学干预对用药合理性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12年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诊断并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用药指导和药学干预指导,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用药不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包括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在内的临床指标均少于对照组,综合不合理用药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应用药学干预的干预效果和干预质量均有良好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费用压力,并大幅减少发生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用药合理性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200例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汇总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具体用药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多为二联用药与单一用药,利尿剂与钙拮抗剂是常用药,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是16.00%,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率是13.50%。结论: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期间依然有较多应用不合理与不良反应现象发生,需高度重视该类药物的用药适应症,尽可能科学、合理、准确、安全用药。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二联用药 单一用药 不合理发生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开启处方前置审核干预后对老年高血压处方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及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的每月200张处方,共计3200张;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前后8个月门诊老年高血压处方合理性的变化。结果:在3200张处方中,经排除同一时间,相同处方得3103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有225张(占比7.25%)。老年高血压患者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因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72.44%)。启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处方合格率由89.29%上升到96.06%。结论: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干预后,可以显著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处方合理率,减少不合理用药风险。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评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阿奇霉素共同应用合理性。方法:选择性抽取于院内施展针对干预方案的72位肺炎患儿实行探察,日期限定范畴为2020年(1月17日)-2022年(1月12日)。遵照奇偶性原则将择取对象分于两个组别并分别施以区别干预内容。前者(奇数,对照组)数值为36位,采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干预。后者(偶数,观察组)人数数值与前者一致,在其基础上施以阿奇霉素共同干预。探析择取对象干预、预后、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并予以组间评估。结果:单项或联合干预采取下,相比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数值、湿啰音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长均得到明确改善(P<0.05)。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照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阿奇霉素共同应用十分合理,对患儿恢复有促进性,未见严重毒副反应,施行科学性较强且效果确切。

  • 标签: 阿奇霉素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治疗效果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6月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2020年上半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共使用1173例次。比阿培南占比64.88%;美罗培南20.5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4.57%;比阿培南和美罗培南使用最多科室的为呼吸内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最多的科室为ICU;药物使用适应症主要包含呼吸系统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脓毒症等。药物不合理使用约为7.67%,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还需进一步加强药物合理使用。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临床用药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种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指导的合理性分析 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选的7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采用药剂师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和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5.13%,低于对照组20.51%,P

  • 标签: 多种西药 不良反应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对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价值。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研究要求选出2020年1月-2021年12期间我院6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抗菌药物)和观察组(实行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进而对于两组合理用药比例、费用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对比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和利用率更高(96.67%),且抗菌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分别为618.41±127.10元、3.33%,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药剂科 抗菌药 用药管理 合理用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5例;将常规药物用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比较2组观察指标、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合理用药率比对照组高,合理用药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剂科 抗菌药物 临床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蓝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收入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40例为分析的治疗样本,时间定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然后经计算机表法处理小组,20例为参考组接受蓝光治疗,20例为分析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分析组的胆红素浓度与黄疸消退时间均小于参考组,同时P<0.05;分析组的有效率大于参考组,同时P<0.05。结论:蓝光+茵栀黄口服液,应用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有效率与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黄疸消退时间,这种治疗方案更值得临床借鉴或是推广。

  • 标签: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蓝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收入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40例为分析的治疗样本,时间定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然后经计算机表法处理小组,20例为参考组接受蓝光治疗,20例为分析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分析组的胆红素浓度与黄疸消退时间均小于参考组,同时P<0.05;分析组的有效率大于参考组,同时P<0.05。结论:蓝光+茵栀黄口服液,应用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有效率与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黄疸消退时间,这种治疗方案更值得临床借鉴或是推广。

  • 标签: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5例;将常规药物用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比较2组观察指标、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合理用药率比对照组高,合理用药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剂科 抗菌药物 临床用药 合理性
  • 作者: 黎廷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2-12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期
  • 机构: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六枝特区5534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6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时还要接受药剂科所参与的临床用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用药的不合理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接受了药剂科参用药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未接受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接受了药剂科参用药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未接受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以及住院时间都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在抗菌药的用药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用药管理可以显著提升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出院,避免了医患矛盾,具有优秀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剂科;抗菌药;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控人员在医院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按照相关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有320例合理应用莫西沙星,合理率高达80.00%,发生不合理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原因包括错误的用药指征、较长的治疗疗程和药物选择不恰当以及药物之间发生作用。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结论:临床医师在用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对用药的适应症进行严格的把握,加大临床监测用药力度,使老年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莫西沙星注射液 老年患者 用药合理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为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HIS系统调取2017年~201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处方及病例资料,从中随机抽取3000份,分析和评价评价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 中西医结合用药合理处方为2887份(96.23%),不合理用药以抗生素滥用、用法用量不合适、联用不适宜和重复用药为主。报告135例(4.50%)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是用药不合理、有药物过敏史和年龄≥50岁。结论 我院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用药基本合理、经济和安全,但仍存在用药不合理导致不良反应等问题,需加强管理进一步改进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妇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 用药方法 合理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前后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实际情况。方法:研究中随机选取使用抗菌药物的2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分隔线,分为加强管理前后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124例患者,对比两组用药不合理情况、药物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情况发生率、满意度。结果:经研究表明,在加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明显降低、药物合理性有所提升,同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有所缩减、不良情况发生率减少,而且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大大提升,各项数据均优于加强管理前的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通过在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临床用药合理性明显有所提升,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促进其尽快康复。

  • 标签: 药剂科 抗菌药物管理 临床用药合理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处方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效果。方法 抽取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前的100张中药处方(2020年1月-2021年12月)(对照组)、实施后的100张中药处方(2021年1月-2021年12月)(观察组),对比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药处方合理性、用药差错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有效提升。

  • 标签: 中药处方 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 合理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常规药方管理以及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0例行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行中药治疗的患者均等分为250例对照组(常规药方管理)、250例实验组(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处方不合理情况,实验组别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处方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 中药 处方 合理性 用药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