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自主活动试验、运动协调试验和戊巴比妥钠催眠/睡眠试验,考察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清醒Beagle犬遥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指标的检测,考察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右旋布洛芬注射液20、40、80mg/kg剂量时对小鼠自主活动、爬杆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剂量为80mg/kg时与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催眠/睡眠具有协同作用;剂量为10、20、40mg/kg时对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没有显著影响。相同剂量条件下,右旋布洛芬注射液与布洛芬注射液比较,不良反应未见增加。结论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自主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没有显著影响,大剂量时与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催眠/睡眠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右旋布洛芬注射液 安全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 简介: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是一种完全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其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雷莫芦单抗目前被获批适用于晚期胃癌、食管胃交界腺癌、结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本文就雷莫芦单抗的药理、药代动力学、不良事件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雷莫芦单抗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试验
  • 简介: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药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为混合式教学在医药学院校本科生中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传统教学 自主学习 药理学
  • 简介:药理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多年来护理专业药理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应用”现象.根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药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依据护理技能培养的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近年来对高职护理学专业药理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优化,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药疗护理”的理念,为培养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导向 药疗护理
  • 简介: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参与,药理作为"四大药学"之一,是药学学科的龙头课程。以八年制本硕博班药理实验课程为例,以传统实验教学为基础,辅之创新教学方案,将传统的综合性实验转变成与新药研发相结合的药效及机制的研究型实验,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或科研中更具竞争力。

  • 标签: 八年制 药理学实验 人才培养
  • 简介:目的通过网络药理方法,探究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方法对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有效分子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中收集化学结构数据、基因组学数据、蛋白组学数据、药理数据.结果根据网络药理预测发现,即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有效分子共20个;黄芪六一汤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线粒体以及细胞器膜,并通过与各种离子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式影响跨膜和转运作用.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甾体激素合成代谢途径,也参与2型糖尿病引发的心肌收缩和由于神经系统变形或退化引起的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并发症.结论黄芪六一汤通过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参与能量代谢而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黄芪六一汤 网络药理学
  • 简介:目的:分析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选取元胡止痛滴丸当中的主要代表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在网络药理的基础上,分析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以及配伍合理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均可以作用于所形成的23个潜在蛋白靶点以及19条相关的通路当中。其中,作用通路主要包括血管舒张、中枢镇痛、炎症及免疫等多个环节,各个通路群间通过均有共同的靶点相连,且显示出了不同成分之间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效果。结论:元胡止痛滴丸主要作用于中枢镇痛等靶点蛋白发挥止痛、活血的功效,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配伍合理性。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元胡止痛滴丸 原发性痛经 配伍 合理性
  • 简介:中国药理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DID专委会)心血管病学分委员会(分委会)和老年药源性疾病学分委会成立暨慢病管理研讨会于2017年3月30日下午在北京召开.DID专委会主任委员王育琴教授、副主任委员李玉珍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委会委员五十余人出席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药源性疾病 中国药理学会 心血管病 病管理 疾病学
  • 简介:银杏Ginkgobiloba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天然药物之一。银杏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改善脑血流、神经保护、抑制血小板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哮喘、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就银杏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银杏药理资料,进而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银杏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癌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哮喘
  • 简介:红景天苷能对抗缺氧、H_2O_2、高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烟雾、失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抗缺氧、高糖、去甲肾上腺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产生血管保护作用并改善血管功能。红景天苷对阻力血管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双重调节作用;其血管舒张作用是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能对抗KCl、CaCl_2、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高原缺氧、H_2O_2、氯气等对血管的挛缩和损伤作用。红景天苷能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抑制大鼠因缺氧或野百合碱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抑制多种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提高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 标签: 红景天苷 酪醇 血管 药理作用 肺动脉高压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能对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高糖、H2O2、脂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其血管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也能对抗血清、ox-LDL、高糖、瘦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产生血管保护作用和改善血管功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血管损伤,减轻球囊导管损伤引起的血管狭窄,抑制静脉桥移植后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防止血管狭窄,以及防止多种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的血管狭窄;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也有对抗伤害因子抑制增殖或促进增殖的双向作用,因此对血管生成也有双向调控作用,能抑制角膜、糖尿病动物视网膜及肿瘤组织内的血管新生;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对正常的和多种高血压动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 标签: 熊果酸 齐墩果酸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狭窄 血管生成
  • 简介: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熊果酸、红景天苷等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对骨骼肌产生正性作用,即促进骨骼肌利用糖和脂质,增强肌糖原和肌蛋白合成,增加骨骼肌质量、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体积,并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熊果酸还能刺激肌卫星细胞增殖、成肌细胞肌性分化,促进骨骼肌中新的肌细胞生长,促使骨骼肌强壮.其次,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下调骨骼肌特异性的肌肉萎缩素-1和肌肉环状指蛋白表达,及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最终可以防治肌萎缩和疲劳引起的骨骼肌损伤.

  • 标签: 女贞子 熊果酸 红景天苷 肌肉生长 肌萎缩 肌疲劳
  • 简介:绞股蓝皂苷为绞股蓝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其在药材中含量高、容易获得,主要生物活性体现在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心脑血管保护等方面。绞股蓝皂苷易受酸、碱、酶的影响而降解,水解后不仅脱去糖生成次级苷,而且苷元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绞股蓝皂苷水解产物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寻找结构新颖、活性更强的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 标签: 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 水解产物 三萜类化合物 达玛烷
  • 简介: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的检查和评价要结合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考虑、逐步分析,并使用国际统一推荐的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避免主观、不确切的诊断。简要介绍了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的基本原则,大体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毒性病理学诊断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国际统一,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解剖病理学与临床病理学数据结合一致性分析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 毒性病理学 靶器官毒性 临床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〇=0.02727,P=0.7572)。结论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WT-1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