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慢性疾病,其致残、致死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症导致的慢性并发症。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是目前公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许多研究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Hcy水平测定来了解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症 颈动脉硬化 高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野战条件下,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犬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颈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犬模型(n=4),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覆膜支架对其进行血管重建,术后30min、1周复查脑动脉造影,观察颈动脉通畅情况、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犬均存活,术后30min脑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周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无再通,供血动脉无闭塞,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结论在野战条件下,使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微创介入方舱 动脉瘤 假性 颈动脉损伤 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人治疗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27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70%)的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52例和药物治疗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事件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3±10.9)个月。结果支架置入组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例(1.9%),药物治疗组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4例(18.6%)。结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单纯药物治疗 支架置入 重度狭窄 治疗疗效 起始部 椎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及这些指标在体检筛查动脉硬化上的应用。方法对481例体检人员进行CAVI、ABI、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ABI,CAV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相关度更高(r=0.437,P=0.001),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与未检出斑块的人群CAVI、A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I正常与异常人群比较,ABI无显著性差异,而IMT、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VI和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有相关性,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给出CAVI的正常值范围对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更为敏感,但各个指标之间不能相互替代,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心踝血管指数 踝臂指数 颈动脉超声 内中膜厚度 动脉硬化
  • 简介:Q刘阿姨:为什么放了支架,冠状动脉还会堵塞呢?A王院长: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冠心病是所有的冠硬化的疾病,支架只是对狭窄最严重的病变进行了治疗,但动脉硬化的病根并未解决,所以,还可能出现新的狭窄。一旦出现了胸闷、胸痛,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 标签: 支架 狭窄 心脏 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 医院就诊
  • 简介:目的:检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Apelin-1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Apelin-12水平;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Gensini评分结果分组,将Gensini积分(GS)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划分为四组:GS≤18,18~32,32~47,>47。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BP4在GS1及GS2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elin-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RBP4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01),单支、双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单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elin-12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RBP4在LAD病变组中高于对照组、Apelin-12在LAD病变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在RCA、LCX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Apelin-12水平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关。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视黄醇结合蛋白4 APELIN-12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尿道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TUVP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单纯尿道扩张术9例,尿道外口切开术4例,尿道内切开术+尿道扩张术7例,尿道内切开术+电切术5例,均治愈;2例拒绝治疗。治愈率92.6%(25/27),随访6个月以上,均排尿通畅。结论TUV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有多种原因,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加强护理、控制尿路感染等可预防TUVP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尿道狭窄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67.35%。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脉之外的疾病。结论MSCTA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近年来,外周动脉留置导管在ICU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用于需要频繁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血管壁损伤,并能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另一方面用于需要持续动态监测有创血压的危重患者,为医生提供迅速、直观、准确的血压数值,及时发现瞬间的动脉血压变化,提高临床监测效率,实时指导临床用药。因此,维持外周动脉留置导管通畅成为护理关注的焦点。如果导管阻塞,不仅影响正常的监测,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增加医疗费用。所以,广大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留置导管 外周动脉 临床监测 护士工作量 血压数值 血标本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A型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随访结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主要是切除主动脉中的内膜易破裂、撕裂部分,对剥离内膜进行修复,然后行人工血管移植置换/成形,并建立起主动脉管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心肌缺血、心瓣膜病变进行处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8例,发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延迟苏醒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要降低ASAAD的病死率,尽早手术是关键。术式的选择要根据夹层破口范围、位置、根部增宽、主动脉瓣等情况来决定,“手术简化、效果良好”是基本原则。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诊外科 手术
  • 简介: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国外报道发病率50%以上,25%左右有临床症状。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的独特疗效备受人们关注,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一些并发症也引起注意,本文拟就UAE治疗过程中对卵巢的保护进行探讨,旨在为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子宫动脉栓塞术 生育期妇女 纤维结缔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在移植肾失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1月29例移植肾失功患者行动脉介入栓塞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评估,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处理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有2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肾区钝痛、腹胀等,除1例长期低热外其余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2例复查有少量血流存在,予以再次栓塞后血流完全阻断,1例发生皮下血肿。无发生异位栓塞病例。结论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对移植肾失功患者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移植肾失功 动脉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4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生术后谵妄28例,发生率为33.3%。21例(75%)为一过性谵妄(〈24h);7例(25%)为持续性谵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发生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颅外段椎动脉峰值血流参数离散度对颈椎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比较44例颈椎病共88条椎动脉和33例健康人共66条椎动脉之间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S/D),峰值流速离散度(PVD).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径(ROC)曲线选取临界值.结果两组间PSV、S/D、PVD差异显著(P<0.01).以PVD7.85为诊断值,敏感性为83.7%,特异性72.9%.若以PVD值为10.2为诊断值,则敏感性为55.8%,特异性为100%.以S/D值2.5为诊断值,敏感性为83.7%,特异性62.5%.结论应用ROC曲线确定的PVD值与S/D值将有助于颈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超声描记术 椎动脉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目的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检测.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101例,正常患者56例;根据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患者91例,不符合ST段下移标准的患者66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ST段下移78例,其他患者(对照组)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T段下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67.5%,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74.2%,假阳性率32.5%,假阴性率39.3%,且单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与双支、多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敏感度较双支、多支病变高,但从整体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行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灯盏生脉胶囊(540mg,Ti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卒中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不但能够降低脂蛋白a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还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卒中患者再次发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灯盏生脉胶囊 脑梗死 脂蛋白A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和15年内再次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199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行PCI术或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取患者静脉血进行与氯吡格雷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正常代谢型组(*1/*1)、中间代谢型组(*1/*2和*1/*3)和慢代谢型组(*2/*2、*2/*3和*3/*3),回顾性分析患者PCI术后1年内和首次PCI术后15年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与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10例患者,男性148例,女性62例;年龄49-84岁,平均(67±10)岁;行首次PCI术者163例,行2次PCI术者47例;单独行PCI术者18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者25例。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者分别为158、156和91例。正常代谢型组、中间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PCI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13/98)、24.7%(23/93)和31.6%(6/19),慢代谢型组和中间代谢型组的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代谢型组的2.37倍和1.86倍。携带CYP2C19*2或*3等位基因是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781,95%置信区间(CI):1.042-3.046,P=0.035),适量饮白酒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防护因素(OR=0.054,95%CI:0.175-1.016,P=0.045)。正常代谢型组、中间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首次PCI术后15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7%(32/98)、33.3%(31/93)和36.8%(7/1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OR=3.243、95%CI:1.245-5.165,P〈0.05)和有冠心病家族史(OR=2.683,95%CI:1.232-5.359,P=0.006)是PCI术后15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统 多态性 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过程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产生慢血流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科室进行急诊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结果入选30例AMI患者经手术均成功开通罪犯血管,符合标准:残余狭窄<20%,获得TIMI3级血流,操作成功,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术中4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TIMI2级,其中上腔静脉(LAD)病变3例,右冠脉主干(RCA)病变1例,4例慢血流患者立即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ml,其中1例同时注入硝酸甘油200μg,重复造影,证实慢血流消失,血流TIMI3级.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1周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急诊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班和硝酸甘油法治疗AMI引起的慢血流效果较为满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处理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