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制备富含Bi2O3的封接玻璃,分别用XRD、膨胀仪、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富含Bi2O3系统可形成玻璃,经造粒成型、热处理后可化。玻璃的转变温度Tg和软化温度Tf分别为438℃和475℃.在420℃时电阻率达6.4×10^7Ω·m,在30-300℃膨胀系数α达8.82×10^-6/℃,可取代金属封接用的传统含铅封接玻璃,并且满足环保对无铅的要求。

  • 标签: 无铅 膨胀系数 软化温度 电绝缘 金属-金属间封接
  • 简介:采用DTA、XRD、SEM、TEC(热膨胀系数)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加入K20前后LZAS系统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650℃化时,试样析出γⅡ-LZS和方石英晶体;725℃时,γⅡ-LZS逐渐转变为To—LZS晶体,并且出现β-石英固溶体;800℃时,p石英固溶体转变为p一锂辉石固溶体,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制得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在(50-130)×10^-7℃^-1(20-500℃)之间,其大小取决于相的种类和含量。并且K2O的加入降低了玻璃的转变温度、粘度,抑制了玻璃的析倾向,增大了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 标签: K2O 微晶玻璃 微观结构 热膨胀系数
  • 简介:据悉,由南开大学、天津津能公司等共同投资建设的新型光伏电池——非硅和硅叠层电池生产线,目前在天津高新区建成投入生产。并将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受到用户欢迎。

  • 标签: 叠层电池 生产线 微晶硅 非晶硅 投产 南开大学
  • 简介:铁磁性玻璃由于具有磁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用作磁感应热疗的热种子材料。采用SiO2-Na2O-CaO-P2O5-Fe2O3五元系统,通过共沉淀-熔融法和熔融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铁磁性玻璃,利用XRD确定其相并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粒尺寸,并通过VS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玻璃液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不经过热处理过程即可制得具有磁铁矿唯一相的铁磁性玻璃并具有生物活性。共沉淀-熔融法制备的样品磁性更强。

  • 标签: 共沉淀-熔融法 熔融法 铁磁性微晶玻璃 磁性能
  • 简介:由于空心玻璃球(HGM)具有呈完全球形的空心体、密度小、热导率小以及极好的流动性等特点,从而使得以空心玻璃球为核心的一系列新型材料得到广泛运用。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了液滴法、干凝胶法、降解芯轴技术和喷雾干燥法等HGM的制备方法以及HGM粒度、壁厚、耐压强度等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空心玻璃微球液滴法 干凝胶法 降解芯轴技术 喷雾干燥法
  • 简介:采用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不锈钢或玻璃衬底上制备Si(硅)薄膜,研究沉积温度对PECVD法所制备的硅薄膜性质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沉积腔内沉积温度的不断升高,硅薄膜化率、晶粒尺寸在200-400℃范围内不断增加。当沉积温度为400℃时,薄膜的化率、晶粒尺寸得到显著提高,当沉积温度超过500℃时,薄膜的化率、晶粒尺寸反而略有下降。在本实验室条件下,沉积温度为400℃时十分有利于硅薄膜由非硅转化为硅。

  • 标签: PECVD 沉积温度 微晶硅薄膜 晶化率 晶粒尺寸
  • 简介:把沸腾的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会发生什么奇迹?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非、纳米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验收会上这种神奇的东西:一片薄得像玻璃纸一样的“铁片”和一根不到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铁丝”通过了验收,它们就是熔融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后的结果,专家称其为“非、纳米材料”。

  • 标签: 纳米晶材料 非晶 世界 快速冷却 科技项目 北京市
  • 简介:以川西白云母为主要原料,铝粉为还原剂,采用铝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α-Al2O3/β-SiAlON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物相变化及配铝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0℃和1450℃,所有样品的主要产物均为α-Al2O3和β-SiAlON相,但铝粉用量为35%(质量分数,下同)的样品经1350℃铝热还原氮化后的产物中含β-SiAlON相较多;当铝粉用量和加热温度分别为45%和1550℃时,反应产物中不含α-Al2O3和β-SiAlON相,却出现了AlON、AlON和Si3Al7O3N9相。

  • 标签: 微晶白云母 铝热还原氮化 相变 Β-SIALON
  • 简介:建立在众所周知的原理基础上的热激光切割技术(thermallaserseparation,TLS)用于切割脆性材料。应用范围包括切割显示器玻璃(包括层状玻璃)、浮法玻璃生产线上的玻璃边缘、氧化铝陶瓷等。与其他的激光技术比较,用TLS取代机械法切割圆有诸多优点。本文论述了TLS在切割半导体硅片领域的应用。

  • 标签: 激光切割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线 晶圆 氧化铝陶瓷 半导体硅片 脆性材料
  • 简介:制备了不同亲水程度的丙烯酸热塑性共聚物,将其加入水性脲醛树脂悬浮液中,加入量为5%~10%。亲水性强的丙烯酸热塑性树脂制成水溶液加入脲醛悬浮液中;而疏水性强的丙烯酸树脂则制成表面活化荆稳定型乳液加入脲醛树脂悬浮液中;亲水性适度的丙烯酸树脂制成自分散水性悬浮液与脲醛树脂悬浮液混合。未通过热塑性树脂改性的脲醛树脂(其质量分数为60%)其黏度为约112mPa·s(30℃),加入5%热塑性树脂(其质量分数为58%)改性后的脲醛树脂悬浮液黏度为114mPa·s左右(30℃),当加入10%热塑性树脂(其质量分数为63%)时,所有改性过的脲醛树脂悬浮液的黏度均超过200mPa·s。通过降低热塑性树脂的分子质量可使改性后的脲醛树脂的黏度降低约50%。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通过疏水性和亲水性适度的热塑性树脂改性的脲醛树脂发生相分离,热塑性树脂分散于连续的脲醛树脂相中。而由亲水性强的热塑性树脂改性的脲醛树脂显示为单相。

  • 标签: 热塑性树脂 脲醛树脂木材粘合剂 化学改性 耐湿性 韧性
  • 简介: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NiZn铁氧体的前驱体粉末。对前驱体在900℃热处理后,得到尖晶石型NiZn铁氧体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体形貌为准六角形,粒径大小Dsem≈3.5μm,而Dxrd≈80nm,即Dsem≈44Dxrd这是NiZn铁氧体制备领域一个新颖的结果。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样品可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 标签: NIZN铁氧体 共沉淀法 前驱物
  • 简介:采用新颖的碳热还原和氮化前驱体法制备Ti(C,N)须,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250℃条件下,产物主要相成分是Ti(C,N)须,含有少量的Ni和TiN成分,须直径为100~200nm,反应温度低于1250℃时,钛的氧化物还原不充分,而过高的温度也不能促进Ti(C,N)纳米须的形成。

  • 标签: Ti(C N)晶须 碳热还原 前驱体
  • 简介:在低温下制备了粒径小于10nm的ZnO纳米,用旋涂法制备ZnO纳米薄膜,XRD分析ZnO相是纤锌矿结构;SEM与AFM表明,纳米薄膜在300%退火后薄膜的厚度明显减小到130nm,表面粗糙度降低到3.27nm,粒径明显增大;紫外-可见吸收和透射比光谱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吸收肩更明显,薄膜具有高的透射率(75—85%);薄膜方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大,300℃以下退火方阻增加很小(小于8.5Ω/sq),400℃以上退火方阻大幅增加(大于21.1Ω/sq),因此,ZnO纳米薄膜最优退火温度点为300℃。

  • 标签: ZNO纳米晶 ZNO薄膜 水热法 旋涂法
  • 简介:据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张铁锐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的普适的水溶性纳米的制备方法,获得了尺寸可控、稳定的水溶性纳米。研究人员结合小分子和聚合物修饰的优点,设计利用具有多炔基端基的长链表面活性剂分子进行配体加成,进而通过点击化学方法将表面的炔基进行原位交联,从而获得单分子聚合物层保护的水溶性纳米

  • 标签: 制备方法 纳米晶 水溶性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长链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修饰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纳米结晶技术,开发出一种能让门窗更聪明的智能玻璃。这种玻璃中嵌入了一层超薄纳米涂层,可按需调整进入玻璃的光线,能做到明暗可控、冷热可调,有望大幅降低建筑的空调和照明开支。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 标签: 智能玻璃 透光 《自然》杂志 纳米涂层 国家实验室 物理学家
  • 简介: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接近常压状态下,在氩气(Ar)和氢气(H2)的气氛中,以硅烷为源气体,在沉积区域加载脉冲负偏压对沉积过程进行调节,在基片上沉积得到具有荧光特性的含有Si纳米颗粒的SiOx薄膜,并在原气氛(Ar+H2)中进行退火处理,SEM、TEM、FTIR、PL显示,退火后薄膜的网格结构被破坏,颗粒性更加明显,化学成分中Si—H减少,Si-O-Si增加,同时有少量si纳米晶粒析出,退火后的薄膜发光峰出现大幅蓝移,发光基团趋于单一,这与Si纳米晶粒的出现相对应。

  • 标签: 退火 Si纳米晶粒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概述了现有非合金的种类,并从合金的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3个方面阐述了合金的非晶形成机理,同时全面总结和探讨了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Inoue经验规律、△H(熔化焓)、△S(熔化熵)、过冷液体温度区间△Tx(△Tx=Tx-Tg)、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Trg=Tg/Tm)、粘度(η)、αβ1/3、临界冷却速度(Rc)、非晶晶化开始温度(Tx)与合金开始熔化温度(Tm)之比(Tx/Tm)、合金开始熔化温度(Tm)与玻璃转变温度(Tg)或非晶晶化开始温度(Tx)之差△Tm(△Tm=Tm-Tg或△Tm=Tm—Tx)、电子浓度e/a、原子尺寸、重力等。

  • 标签: 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块体非晶合金 快速凝固
  • 简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非硅薄膜,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射频功率、气体总压、硅烷比例、沉积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因素进行了研究,对透过率和电阻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ECVD法成功制备出非硅薄膜。正交实验表的分析得知,气体总压对透过率影响最大;硅烷比例对电阻率影响最大。制备非硅薄膜的优化条件为:射频功率30W、气体总压100Pa,硅烷5%、沉积时间5min、退火温度300℃、退火时间45min。非硅薄膜的光透过率93.18%,电阻率为13.238kΩ·cm。

  • 标签: PECVD法 非晶硅薄膜 光电性能
  • 简介:详细阐述了玻璃的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将物理钢化法分为气体钢化法、液体铜化法、微粒铜化法。根据处理温度的不同,将化学铜化法分为高温化学钢化法和低温化学钢化法。描述了两种铜化玻璃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 标签: 钢化玻璃 物理钢化 化学钢化 机械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