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社会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历史,以及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和作为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发展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决定因素是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劳动,它是人类历史存在和延续基础。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劳动方式与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适应,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原始劳动

  • 标签: 劳动者 自主劳动 自由劳动 劳动方式 生产资料 劳动社会化
  • 简介:十四大已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建立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原有的劳动经济理论与劳动管理体制,是适应产品经济发展和运行理论和体制.这就需要在劳动经济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原有的劳动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经济型劳动管理体制.

  • 标签: 社会保险金 劳动者 社会保险制度 经济理论 劳动力市场 劳动管理体制
  • 简介:关于劳动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买与卖时,写道:“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能运用体力和智力总和”.笔者认为,根据研究需要,有必要将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看作是两个不同概念严格加以区分.因此,笔者将劳动能力解释为“客观存在于人体内,当人参加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或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时,人自身所能运用体力与智力之和”.通常,劳动能力个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一、人是劳动能力载体.因为人劳动能力总是和有生命的人类个体结合在一起.它不能脱离活的人体而独立存在.只有人方有可能具有劳动能力.

  • 标签: 劳动能力 劳动力资源 开发利用 物质资料生产 服务性劳动 基本特征
  • 简介:我国《公司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公司解散程序作出了相关规定,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解散公司诉讼制度。由于我国解散公司诉讼制度刚刚建立,条文规定过于原则,致使这类案件审理过程标准不一,当事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系。因此合理理解和运用司法解散制度尤为必要。

  • 标签: 公司解散 解散公司诉讼 当事人
  • 简介:在马克思之前,理论界普遍认为工商企业只有一种资源,这就是资本.因为资本不仅可以购买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也可以从劳动力市场购买劳动力.资本家拥有资本,即拥有资源,也就拥有剩余索取权,这是天经地义.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后提出了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运动公式G—W—G’中,△G=G’—G,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家剥削收入实质是无偿占有劳动创造剩余价值(△G).马克思这一著名理论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基础,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当我们向资本主义世界学习其先进技术和先进

  • 标签: 劳动者 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 剩余索取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创造价值
  • 简介: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学分会96年会于1996年8月20日——23日在江西九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培训中心召开。全国14所普通高校、5所成人高校和5所中等专科学校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分会顾问、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江西省劳动厅厅长梁文星、九江市副市长余秉绶和江西省劳动厅副厅长龚绵春出席了此次年会。本次会议主要议题有二:1、劳动科学体系建设问题;2、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 标签: 劳动科学 劳动学 职业安全卫生 江西省 保险制度改革 1996年8月
  • 简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以下称《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将由过去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转移到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便是要调节所有、经营和职工之间关系,建立科学企业领导机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经营机制。适应改革需求,从国有企业劳动体制这一大方面着手,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新型用工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大举措之所谓全员劳动合同制,是指企业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进行劳动管理

  • 标签: 劳动合同制 用工制度 劳动关系 企业领导机制 放权让利 协商一致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事物,人们利益关系、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会出现许多新变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学科领域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形势飞速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合理地、科学地调整和更新劳动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任务和目的,以适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是市场经济下迫切需要思考重要问题之一.

  • 标签: 劳动学科 劳动经济学 适应市场经济 工作研究 学科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领导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领导有效性。领导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及时调适.将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本文探讨了领导在不同任职时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其作出了理论上分析,并提出了领导自我调适方法。

  • 标签: 领导者 心理问题 调适
  • 简介: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劳动人事体制是社会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但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而且首先要把劳动力推向市场.本文拟对将劳动力推向市场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一、简要回顾在解放初期,理论上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本质特征,是私有制必然产物.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每个劳动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就业 推向市场 主人翁地位 劳动就业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依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特征,分析了政府、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所承担角色;指出:政府、学校和企业是职业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三大主体;并详细阐述了政府、学校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作用。

  • 标签: 职业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 政府 学校 企业 主体
  • 简介:当前,各地都在抓《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落实.随着企业经营权逐步到位,企业享有了劳动用工和分配自主权.如绍兴市劳动部门已作出决定,企业今后招工,其条件、时间、方式和数量自主决定,并有权决定职工工资标准、标准工资和分配形式.职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使劳动力使用和管理趋于社会化、市场化.这一制度重大改革,不仅对劳动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引起了对职业培训运行机制和培训模式冲击.

  • 标签: 职业培训 劳动力市场化 劳动者 企业自主培训 劳动力管理 岗位培训
  • 简介: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劳动体制改革,必然伴随着劳动关系变化。在我国逐步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各种劳动关系也在动荡和演化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两大主体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增多,因而使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日益突出。新经济体制对劳动关系及其调整对策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认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特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法律规范建设,以便在新形势下谋求建立公平、和谐劳动关系。本文所研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和使用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所发生各种关系,即通常所讲劳动关系或劳资关系。“劳动关系”一词英文为LabourRelation(或称“劳资关系”),最早使用见诸1935

  • 标签: 劳动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争议行为 劳动关系调整 劳动合同 劳资关系
  • 简介:介绍了国家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同工同酬”和使用范围之“三性”规定,阐述了国家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企业劳动用工及.其劳务派遣带来巨大影响,并针对出现问题提出了相应应对措施,为提升了钢铁企业人力资本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新形势 用工机制 钢铁行业
  • 简介:十五大以后,我国一些具备条件国有大中型企业将实行股份制改造,一些小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将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国企业所有制和经营管理体制一场深刻变革,标志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企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对我国劳动工作将产生显著影响和一系列关联作用,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劳动工作主要影响1.对劳动关系影响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职工原先与国家劳动关系变成职工与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职工不再是国家职工,而成为真正企业职工。在股份制企业中一般都实行职工持股制,使职工成为所有之一,从而使职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劳动又是所有

  • 标签: 股份制改造 劳动关系 社会保险基金 股份制企业 下岗失业 失业保险基金
  • 简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现状及特点我国进入80年代未90年代初,世世代代与黄土相依为命中国农民.背井离乡,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经济发达沿海城市顽强地开辟自己生存空间,成为震撼整个社会“民工潮”.所谓“民工潮”实际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民工潮”一年比一年汹涌,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199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找工作有4000多万人.其中进入城镇各类单位成为职工有1200多万人.1993年全国流动人数高达6000万以上.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 流动问题 跨地区流动
  • 简介:纵观历史,每当经济发展时,企业往往偏重于抓生产任务,而忽视安全工作,造成各类事故猛增。据统计,历史上我国在1958年、1960年和1978年前后出现过三次伤亡事故高峰。1992年各类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共计95445人、伤16万多人。而且重大恶性事故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事故174起。直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安全生产 保护工作 伤亡事故 预防为主 转换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