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平等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价值,是一个原则,是一项权利,是一种地位。平等是人类的理想,但不平等是社会的常态。罗尔斯认为偶然性会导致不平等,并提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满足两个条件。我们认为不平等的存在,从某种层面上讲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不平等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时,这样的不平等才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能够容许的。郭兴利博士的《论不平等的法律调控》是对不平等问题积极回应的一部力作。

  • 标签: 平等 不平等 限度 法治
  • 简介: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紧张、愤怒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使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而且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加速人体衰老过程。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认为,“心理压抑是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 标签: 心理平衡 人体免疫功能 消化性溃疡 医学专家 不良情绪 动脉硬化
  • 简介:弱者安全权是弱者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当弱者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与不利性不能实现充分的安全自力救济时,必须建立平衡的供给结构。弱者的能力贫困是弱者安全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对能力贫困实行补助,是基于权利位阶理论推导出的安全权优先原则以及基于社会契约理论推导出的倾斜性保护原则。弱者的安全权行使是一个悖论,弱者往往会成为事实与想象中的安全事件制造者,实施硬暴力以积极掠夺或利用弱者身份消极抵抗。弱者的安全困境在于弱者安全感的缺失与常规安全供给不足,弱者很难实现身份转化与充分信息下的策略选择。应兼采安全规范的立法差别化与司法和执法均等化,推动以公民身份和社区参与为内容的安全权力重组。

  • 标签: 弱者 安全权 警察 结构 供给
  • 简介:国民党进一步成为“选举机器”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党国体制”早已被台湾民众所诟病,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部的职能进一步弱化。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虽然兼任国民党主席,但并不以国民党中常会为决策机构。加之台湾选举频繁,国民党中央也成为选举的指挥中心,各地方党部也成为地方选举运作枢纽。2011年国民党朝“选举机器”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 标签: 国民党 台湾选举 平衡 台湾民众 民主化进程 台湾当局
  • 简介:刑事和解在当事人自治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国家为顶点,犯罪人与被害人为底边的三角模式。在刑事和解中,国家适当让渡了部分司法权,鼓励双方当事人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框架下,以犯罪人的积极赎罪换取被害人的谅解和刑罚减免,依当事人的契约自由,维护国家法律的公正威严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了犯罪人、被害人和社会三方共赢,达成了实质上的三角平衡

  • 标签: 刑事和解 三角 平衡 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法律 当事人
  • 简介: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其亚太盟友挑战中国,试探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中美要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双方首先需要防止中美关系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溢出'非敌非友'的框架。

  • 标签: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防御性现实主义
  • 简介:就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而言,法律应在慎重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权利分配,设置兼具逻辑合理性和价值说服力的构成要件,最终实现利益平衡——此应为立法论上的目的,亦为解释论指明了方向。《物权法》建立了以第106条为核心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其法理基础是登记公信力,社会基础是交易安全与效率,可谓根基稳固。然而,善意取得制度对第三人的优先保护不应是无限制的,法律对真实权利人的利益也应予以适当的关注,因此,在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时须围绕登记公信力和第三人之"善意",通过对其构成要件的合理解释来平衡真实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

  • 标签: 不动产善意取得 登记公信力 善意 利益平衡
  • 简介:工资集体协商是我国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主要手段,它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国民经济发展成果。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需具备一定条件并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把握好工资集体协商的举措,有利于实现劳资利益平衡

  • 标签: 工资集体协商 劳资关系 劳资利益平衡
  • 简介: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关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 标签: 美国 亚太战略 中美关系
  • 简介:长期主导全球经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导致了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使收入不平等分化更加严重,加剧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影响了国家凝聚力和社会信心,破坏了社会稳定与安宁。解决收入不平等加剧,对策上要制定收入增长战略,改革收入分配,促进经济持续的包容性增长;政策上要改革税收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减少非正规就业等。各国工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切实保护工人权益。

  • 标签: 经济危机 收入 战略 政策 工会
  • 简介:文章分别对警察权和公民权加以诠释。分析了警察权与公民权既统一又冲突的关系,从警察权源自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服从公民权需要、接受公民权监督等,归纳了二者统一的实质;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自由裁量与权益评判、执法权威与消极对抗等矛盾,归纳了二者冲突的表征。论述了探求并实践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对策,包括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人权保障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法律规制、以程序公正原则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等。

  • 标签: 警察权与公民权 平衡 社会法治 维度 既统一又冲突
  • 简介:企业面对其本身所应担当的责任,经历了一个从“客观排斥”到“被迫接受”,最后“主动履职”的过程。特别是面临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频发的环境事件,人们总在反思中不断趋于各要素间正义的平衡,更接近理性。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反思平衡 代际正义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在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同时,又保留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原有“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两者抵牾,必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和冲突。必须认真对待两者的冲突,顺应刑事诉讼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实现为导向,兼顾司法实践需求,降低法律自身的冲突,避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这一法律原则落空,应提升法官的心证能力,去除对口供的路径依赖心理,实现从人证到物证侦查模式的转变,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降低非法获取口供的诱因,以实现对两者冲突的平衡

  • 标签: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如实回答义务 冲突与平衡
  • 简介: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部分美国人认为,中美之间的战斗已经打响,比如货币战、贸易战、网络战、间谍战、太空战,而一场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接下来可能爆发,"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从这方面讲,了解中国对于美国来说显得十分必要,甚至有人认为,美国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正确看待中国崛起,美国人需要全面了解中国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 标签: 美国 中国 中美竞争 误读
  • 简介:前言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尤为显著。2001年中国与东盟同意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于3年后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有了大幅增加。贸易额从2003年的600亿美元骤增至2008年的1970亿美元(增加228%),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军事合作 东南亚 权力转移 自由贸易协定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