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作者: 杨海澔李伟张广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股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引流量情况、手术后的失血量,总输血量,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骨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引流量情况、手术后的失血量,总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骨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为治疗该病患者提供较为突出的临床依据,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悬吊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悬吊训练(SET)加常规康复组(A组)(n=10)和常规康复组(B组)(n=10)。A组进行悬吊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B组进行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15d、术后30d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分)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天,A组HHS评分为70.00±1.85,B组HHS评分为69.10±2.33,两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d,实验组患者的HHS评分为78.30±2.63,对照组患者的HHS评分为75.10±3.4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训练在短期内可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悬吊训练30天训练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悬吊训练 常规康复运动 Harris髋关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种内镜下微创前路髋关节置换术(Endo-THA)并回顾性分析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对30例患者(32髋)行Endo-THA术,其中男12例13髋,女18例19髋,年龄32~87(63±14)岁,体质指数(BMI)(26.9±4.5) kg/m2。通过平卧位直接前入路,用一个近端长5~6 cm的横向切口和一个远端1 cm的穿刺切口。在内镜完成髋臼侧磨锉与股骨侧松解,分体式打入髋臼假体。股骨侧通过顶钩法在横切口内完成准备与假体的安装。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假体植入位置角度、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股外侧皮神经功能情况及患者自觉满意度。结果30例(32髋)手术切口长度(5.9±0.4) cm,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时间(65±14) min,术中出血量(136±56) ml,髋臼外展角41.4°±3.6°,髋臼前倾角16.0°±5.3°,术后6、24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均≤2分,活动锻炼后VAS评分与静息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相同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内所有患者均可下地。术后住院1~3(2.0±0.9) d。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35.5±8.1)分,术后6个月为(94.7±3.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无患者诉大腿前侧麻木,自觉满意度评分(9.3±0.5)分(满分10分)。结论Endo-THA术安全有效,避免了常规前路手术中拉钩对阔筋膜张肌的压迫,可应用于肥胖及肌肉健硕的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内镜下关节置换 微创 直接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训练与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各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分别纳入常规护理之常规组、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之康复组,跟踪随访对比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与全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第1、2、4、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7.0±10.7)分、(64.3±12.8)分、(74.4±11.1)分、(85.2±12.2)分高于常规组(45.6±11.4)分、(57.6±14.2)分、(65.1±17.5)分、(72.0±19.2)分,常规组感染率15.0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10.00%、并发合计例次率45.00%高于康复组2.5%、0.00%、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落实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有助于促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风险。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医学 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除感染性关节疾病外,所有慢性髋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包括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月福于锡欣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前外侧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两组(n=30),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中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效果差异不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前倾角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例中,选取18例、其股骨假体柄前倾角为15±3°、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5-20°,作为标准组。选取19例、其股骨假体前倾角范围为3-10°、19-36°,复合前倾角男性控制在20-35°、女性控制在30-45°,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样本间均值成组t检验,两样本间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假体前倾角较大或较小的病例,通过控制复合前倾角,可以使人工髋关节获得较好的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

  • 标签: 复合前倾角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