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悬吊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悬吊训练(SET)加常规康复组(A组)(n=10)和常规康复组(B组)(n=10)。A组进行悬吊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B组进行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15d、术后30d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分)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天,A组HHS评分为70.00±1.85,B组HHS评分为69.10±2.33,两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d,实验组患者的HHS评分为78.30±2.63,对照组患者的HHS评分为75.10±3.4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训练在短期内可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悬吊训练30天训练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悬吊训练 常规康复运动 Harris髋关节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纳入本次研究,实施随机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40例)给予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结果术后1d,两组MMSE评分基本一致,P>0.05;但术后3d与7d,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芬太尼使用量为600μg。术后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为13例,组间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

  • 标签: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氟比洛芬酯 认知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康复训练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并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rris评分为(90.74±5.32)分,高于对照组的(88.22±5.76)分;焦虑得分为(7.84±3.19)分,低于对照组的(9.23±3.73)分,抑郁得分为(6.09±3.98)分,低于对照组的(7.85±3.71)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90.57%,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11.42±2.62)d,短于对照组的(13.34±3.3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前不采自体血,观察组术前采自体血,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和输血情况。结果两组PT、APTTFIB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例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血常规提示有中度贫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1.5U后改善;对照组术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冒冷汗、乏力、结膜苍白等表现,甚至有出现心悸、心率增快、持续性低血压表现,予输1.5-3U红细胞悬液后症状改善,其中出现不同程度输血反应16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输血技术能显著减少输异体血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刺激红细胞再生,提高患者造血速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自体输血 膝关节置换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