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23例患者行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的入组对照组,2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入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就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情况及体外循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50%的率60.87%、体外循环时间(94.8±33)min显著优于对照组43.48%、(116±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较好,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口面积和体外循环,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 跨瓣压差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中保留瓣膜下结构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左心室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实施二尖瓣置换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瓣膜下结构分为保留组45例(术中保留瓣膜下结构)、全切组52例(术中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随访3和6个月的一般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功能定量指标;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心尖长轴整体纵向应变及左室短轴整体圆周应变参数,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保留组与全切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1.8±11.3)和(43.3±10.6)岁,男性分别占58.0%(26例)和44.0%(2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57.8±4.5)和(78.6±6.7)min,均长于全切组[分别为(48.1±4.4)和(48.1±4.4)min](均P<0.05);保留组患者停机时左心房压为(8.4±1.8)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全切组的(11.3±2.5)mmHg(P<0.001);保留组与全切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测定值、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应变率、二尖瓣环左室壁侧应变率均存在组间×时间的交互效应(均P<0.05)。保留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的LVEDD、LVEF分别为(44.7±4.0)mm和(45.5±4.2)mm,(56.5±4.9)%和(58.8±5.0)%,均大于全切组的(42.7±3.6)mm和(42.7±3.6)mm,(54.5±4.6)%和(56.3±4.8)%(均P<0.05);保留组术后3个月的LVESD为(32.6±3.2)mm,大于全切组的(31.2±3.4)mm(P<0.05);保留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的Tei指数分别为1.0±0.2和0.8±0.2,均低于全切组的1.2±0.3和0.9±0.2(均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中保留瓣膜下结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高左心收缩能力。

  • 标签: 体外循环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瓣膜下结构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主动脉阻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83例)和撤机失败组(20例)。通过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膈肌增厚率(DTF)和膈肌移动度(DE),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TF和DE用于预测呼吸机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8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31例,年龄为(56.5±5.5)岁;20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平均年龄为(57.3±6.2)岁。撤机成功组患者的左侧DTF、右侧DTF、左侧DE、右侧DE分别为(39.0±17.8)%、(57.7±1.2)%、(11.9±4.3)mm、(18.5±1.4)mm,均高于撤机失败组患者,分别为(18.1±4.5)%、(19.9±2.3)%、(6.2±2.8)mm、(11.9±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撤机成功患者左右侧DT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1%和88%,敏感性分别为90.46%和96.07%,特异性分别为87.83%和89.67%;左右侧D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3 mm和12.7 mm,敏感性分别为81.38%和85.56%,特异性分别为80.24%和87.23%。结论膈肌超声可较准确地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的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 心脏瓣膜置换术 呼吸机撤机
  • 简介:摘要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是骨科领域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尽管髋、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晚期髋、膝疾患的常规手术,但依然存在着术后肢体不等长、脱位或不稳定、跛行和不明原因疼痛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假体安放的位置相关。机器人辅助进行髋、膝关节置换的优势不仅在于术前可进行三维手术规划,而且手术过程中机械臂能够辅助完美实现术前规划,避免了人为误差。目前的关节置换机器人依然存在着不能进行个性化手术规划、手术时间长效率低、价格昂贵等问题,但相信在人工智能加持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下,人工关节置换机器人将会越来越精准化、智能化和微创化,这是关节外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成形术的手术风险。方法对2007-2010年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成型手术治疗的风险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死亡4例,余随访12~24个月心功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风险相对来说较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瓣膜成形术 手术风险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后尿道瓣膜瓣膜切开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膀胱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膀胱顺应性改善,排尿期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下降,上尿路积水明显改善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未改善组,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未改善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未改善组(均P<0.05)。结果表明,后尿道瓣膜瓣膜切开能改善术后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手术后上尿路积水是否改善与膀胱残余尿量、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是否改善有关。

  • 标签: 儿童 后尿道瓣膜症 瓣膜切开术 尿流动力学 膀胱功能
  • 简介:7月2日.中国台湾第2届棋王赛挑战七番棋在台北海峰棋院进行.此前三连败的台湾”红面棋王”周俊勋九段(左).刻意换平日不惯用的左手对弈.终以半目战胜陈诗渊八段(共293手),避免了被零封的尴尬。此胜也中止了挑战者陈诗渊八段自循环圈以来在本届棋王赛中的十连胜。

  • 标签: 中国台湾 棋院 周俊勋 挑战者 赛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不少学校为政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改革,在对教师业绩进行考评时,都将学生给授倮教师的打分纳入教师考评的总成绩。此举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 标签: 师生关系 教学改革 教师考评 学校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0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无心脏瓣膜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彩色超声、心电图及血脂与钙磷代谢情况监测,并结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HDL-C、ALP水平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其中回归系数为0.451~1.037,标准误(SE)为0.088~0.533,其危险系数高达1.57倍,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属于年龄性变化心脏疾病,因此加强超声检测,注意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危险因素的预防,这对改善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 标签: 老年 退行性 心脏瓣膜病 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介入组65例患者年龄大于外科组的76例患者[(56.8±12.8)岁比(50.1±12.8)岁,t=-3.124,P=0.002]。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83.1% 比 98.7%(χ²=10.960,P<0.001)],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更低(33.3%比13.3%,χ²=-2.525,P=0.012),而手术时间[(93±38)min比(395±132)min,t=19.06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间[0 h比 28 (21,74) h,Z=-10.738,P<0.001],住院时间[7(4,10)d 比21(15,25)d,Z=-8.075,P<0.001],以及住院总费用[46 073(36 837,52 448)元 比 130 798(104 048,186 188)元,Z=-10.059,P<0.001]介入组更具优势。对数据资料矫正后,介入组和外科组30 d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位21(11.5,32.0)个月的随访后,全因死亡风险介入组优于外科组(OR=0.054,95%CI:0.007~0.445,P=0.007)。结论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均是瓣周漏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即刻效果更好,而介入治疗中期效果更令人满意,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 心导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人心脏手术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病人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9%,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6.9%),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行心脏手术期护理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病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结合常规临床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数DAP、HR及SAP,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指数,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脏手术 手术围术期 应激反应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