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PH领域诊断及治疗策略不断更新,国内外在不同领域发表了PH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H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增加了基于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PH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指南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研究应用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提高检出率来降低肺栓塞的误诊。采取实验研究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肺栓塞患者30例,30例病例均进行常规CT平扫和CT肺动脉造影扫描,观察对比肺动脉分支的检出率以及狭窄情况,血栓的部位和形态。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CT肺动脉造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肺动脉造影可以对患者的栓子形态和栓塞范围进行确定,并且便捷、快速、准确性高。

  • 标签: 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诊断
  • 作者: 翟振国 熊长明 王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肺动脉高压(PH)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由于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的升高,继而进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的诊断涉及多学科,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其治疗不规范也较普遍。这些年,我国在PH的临床诊治及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其诊治及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我们呼吁进一步加强肺动脉高压领域的多学科协作,全面推进我国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体系建设。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规范化体系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假性动脉瘤(UAP)是妇产科罕见并发症,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临床常因认识不足延误诊治而发生严重后果。本文就UAP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制定UAP最佳诊疗策略提供借鉴。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子宫 病因 诊断 治疗
  • 作者: 郑烜 胡卫民 胡吉波 陈仁彪 李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肾内科,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是血管通路建立后因血液分流导致肢体远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同侧肢体出现缺血等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病例为启用左上臂肱动脉-头静脉相吻合的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左侧肢体疼痛,影像检查发现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左腋动脉狭窄,腔内介入治疗开通了流入道动脉的病变后,患者症状缓解。

  • 标签: 肾透析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结合形态学及临床特征对背侧和非背侧颈内动脉瘤(ICAAs)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确诊为动脉瘤并且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32~83 (56±11)岁。根据头颅CT平扫或DSA或外科手术的出血表现分为破裂组(n=54)例和未破裂组(n=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对2组患者CTA影像进行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壁切应力、壁切应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破裂/未破裂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对背侧和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未破裂组相比,破裂组患者年龄较小[(54.2±11.4)岁比(58.3±9.9)岁,P=0.033],女性居多(74.1%比52.6%,P<0.05),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较高(46.3%比22.8%,P=0.009),且破裂动脉瘤多分布于颈内动脉弓背侧处(57.4%比36.8%,P<0.05),血流模式复杂、集中,血流冲击区域小且不稳定(68.5%比33.3%、55.6%比10.5%、72.2%比26.3%及79.6%比36.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动脉弓背侧、血流模式(集中的、不稳定的)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51 (1.080~11.679)、3.900 (1.172~12.976)、4.966 (1.504~16.401)、51.893 (7.913~340.296)及50.015 (8.423~296.985),均P<0.05]。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组的血流模式更集中、不稳定及冲击区域小(均P<0.05),而背侧处动脉瘤破裂组血流更复杂、集中、不稳定和血流冲击区域更小(均P<0.05)。结论性别、高血压病史、背侧部位、血流集中程度和血流稳定程度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位于背侧的颈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更高。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破裂 动脉弓 背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内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脉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腔内手术 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人体腓动脉穿支解剖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式 使用20例新鲜的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借助红色乳胶灌注方式,分别观察、记录腓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及其走行和类型。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所用的20例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共计出现72个穿支,每侧分布有4.5支,分布于小腿外侧的近端穿支呈现出多源性特征。小腿外侧近段、中远段的穿支类型分别以比目鱼鱼肌肌穿支、长屈肌及肌间隙穿支为主。研究结论 腓动脉因其穿支较为恒定,外径较粗,适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的设计、切取。

  • 标签: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其在检查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进行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5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此150例患者图像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进行对比分析图像合格率。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心率过快、呼吸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等,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有不同解决方法,改变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影响因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经广范应用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然而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将CT心肌灌注(CT-MPI)以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等功能学显像整合到CCTA工作流程中,提高CCTA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及对患者预后判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但是这些CCTA功能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辐射剂量,以及FFR-CT的准确性方面。因此,本文将对CT-MPI和FFR-CT等CCTA功能学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CT-MPI与FFR-CT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面临的临床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灌注 血流储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脉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脉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3个标记后延迟时间(PLD)的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技术,探索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闭塞后有症状者与无症状者的软脑膜支及深穿支脑血流灌注改变。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27例单侧MCA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自旋标记(ASL)数据,男16例,女11例,年龄29~85 (55±13)岁。根据症状情况分为有症状组(18例)和无症状组(9例)。采用CereFlow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BF)、平均脑血流量(mCBF)、动脉通过时间(ATT)及动脉脑血容量(aCBV)等软脑膜支及深穿支的脑灌注参数。采用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两组内患侧与健侧脑灌注参数(mCBF、ATT、aCBV)的差异。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评估有无症状、大脑半球侧(患侧和健侧)及PLD(1.5、2.0、2.5 s)对CBF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有症状组患侧MCA软脑膜支及深穿支的CBF均低于无症状组[(36.8±10.2) ml·100 g-1·min-1比(46.6±13.9) ml·100 g-1·min-1,F(1,75)=13.279,P=0.000 49;(32.3±8.3) ml·100 g-1·min-1比(36.2±7.5) ml·100 g-1·min-1,F(1,75)=4.065,P=0.047];有无症状与PLD不存在交互作用[F(2,75) =0.061,P=0.940]。有症状组,患侧MCA软脑膜支和深穿支的CBF均低于健侧 [(36.8±10.2) ml·100 g-1·min-1比(43.7±10.0) ml·100 g-1·min-1,F(1,102)=12.559,P=0.000 59;(32.3±8.3) ml·100 g-1·min-1比(36.4±8.0) ml·100 g-1·min-1,F(1,102)=6.493,P=0.012]。有症状组患侧MCA软脑膜支,PLD为2.5 s时的CBF较PLD为1.5 s时的CBF高7.34 ml·100 g-1·min-1(95%CI:0.72~13.9,P=0.03);PLD与大脑半球侧不存在交互作用[F(2,102)=0.307,P=0.736]。结论单侧MCA重度狭窄/闭塞后,无症状者患侧MCA供血区的侧支循环较有症状者更丰富。ASL技术可有效评价MCA重度狭窄/闭塞的侧支循环脑灌注。

  • 标签: 自旋标记物 动脉 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 磁共振成像 脑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经股动脉穿刺是介入诊疗的常用途径之一,术后辅助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器材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1]。建立脑血管造影后使用股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的观察提醒牌,提醒护士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及时动态观察。方法:2020年11月到2021年7月我科应用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的观察提醒牌75例,分析其成因及处理经验。结果:75例中减少院内压力性损伤和穿刺处血肿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日,减少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因过度压迫及穿刺处血肿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未留下术后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电子压迫止血器 观察提醒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稳斑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进而评估该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喂养13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组,分别为模型组,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另取10只C57BL/6J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适量0.9%生理盐水灌胃,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脉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脉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脉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A型夹层 治疗策略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动脉自旋标记(ASL)图像质量,并优化其对脑血流量(CBF)的定量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101例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训练集71例和验证集30例。训练集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55.0 (41.3,64.5);测试集中男23例,女7例,年龄57.5 (49.0,65.0)。以定量灌注加权成像为参考标准,通过训练一个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重建原始ASL-CBF图像。通过结构相似指数和标准均方根误差比较原始ASL-CBF与GAN-CBF的图像质量,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脑血管供血区及卒中病灶区ASL-CBF、GAN-CBF与定量灌注的相关性,验证GAN对ASL的图像质量与量化精度的提升性能。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卒中病灶位置及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AN-CBF比ASL-CBF的结构相似指数更高(0.888比0.801,P<0.001),且标准均方根误差更低(0.628 比 0.775,P<0.001)。在不同血管供血区及卒中病灶区,GAN-CBF比ASL-CBF与定量灌注的相关性更高,以中动脉穿通支供血区(r=0.853)与卒中病灶区(r=0.765)的相关性提升最为明显(均P<0.001)。结论生成对抗网络可以在不增加扫描时间而提高ASL的图像质量与量化精度,拓展了ASL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自旋标记物 动脉 深度学习 缺血性脑卒中 医学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的急救处理流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9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资料及住院资料。其中12例因失血量过多术前死亡,余79例患者均住院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死亡组(n=12)与术前存活组(n=79)、开放手术组(n=50)与腔内修复手术组(n=29)、术后死亡组(n=23)与术后存活组(n=56)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术前血压下降、术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术后死亡23例。术前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分别为(77±11)岁、(18±5)h、(469±150)μmol/L,(4 140±1 743)ml,术前存活组分别为(70±10)岁、(12±8)h、(228±174)μmol/L、(1 358±1 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手术组与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处理及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主动脉阻断率分别为100(50,175)ml、(3.2±0.9)h、13.8%,优于开放手术组的1 700(600,3 425)ml、(5.2±1.1) h、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7±8)岁、(4.1±1.7) h、(456±172)μmol/L、(2 024±1 687)ml、100%、100%,术后存活组分别为(68±10)岁、(2.7±2.2)h、(135±26)μmol/L、(1 085±825)ml、21.4%、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相关。有条件者,血管腔内修复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动脉瘤,破裂 急救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