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康复治疗用于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心力衰竭病患7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脏康复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CPX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CPX评分,研究组治疗后(4.52±0.23)分,比对照组(3.49±0.34)分高,P<0.05。针对MLHFQ评分,研究组治疗后(44.83±4.16)分,比对照组(52.31±5.28)分低,P<0.05。结论:于心力衰竭中用心脏康复疗法,利于运动心肺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治疗 运动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疗法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摇骰子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治疗,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METs,Vo2max/HR和Vo2max/k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肌供养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运动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b)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该菌具有膜孔蛋白、荚膜多糖、磷脂酶、外膜囊泡和铁摄取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能力显著,产生耐药酶、作用靶点改变、外排泵系统、膜通透性改变、产生生物被膜等多种耐药机制,表现出对环境和抗菌药物的极强适应力。本文对Ab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致病因子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心电图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某院的97例疑似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和ESE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及阴性预测值等情况。结果:运动心电图联合ESE检查诊断冠脉严重狭窄的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运用运动心电图及ESE检查(P0.05),与单纯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运动心电图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心电图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某院的97例疑似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和ESE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及阴性预测值等情况。结果:运动心电图联合ESE检查诊断冠脉严重狭窄的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运用运动心电图及ESE检查(P0.05),与单纯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运动心电图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患儿临床分离的311株菌株耐药性,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和非CRAB组;选取与CRAB密切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1株菌株对应166例患儿(男101例、女65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至14岁。重症支气管肺炎[66例(39.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例(16.9%)]、外伤 [17例(10.2%)]是常见的原发病。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提示,AB对替加环素敏感度最高(280/311,90.0%),阿米卡星(250/311,80.4%)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93/311,62.1%)随后。但多数AB对环丙沙星(247/311,79.4%)、氨苄西林(244/311,78.5%)和头孢他啶(245/311,78.8%)具有耐药性。311株菌株中有82.6%(257/311)为CRAB,65.9%(205/311)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CRAB组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三代头孢使用≥7 d、其他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率及介入性操作概率均高于非CRAB组[26.2%(34/130) 比8.3%(3/36)、43.8%(57/130)比22.2%(8/36)、47.7%(62/130)比13.9%(5/36)、46.9%(61/130)比 22.2%(8/36)、75.4%(98/130)比50.0%(18/36),χ²=5.169、5.533、13.383、7.082、8.631,P=0.023、0.019、<0.01、0.008、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OR=3.179,95%CI 1.247~8.107,P=0.015)和介入性操作(OR=5.107,95%CI 1.446~18.042,P=0.011)为CRAB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PM、OXA-24基因在CRAB和非CRAB 中均有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9.2%(116/130)和86.1%(31/36)、77.7%(101/130)和72.2%(26/36),均P>0.05];而VIM及OXA-58基因在两组中未检测到。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在CRAB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CRAB(均P<0.01)。结论在PICU临床总检出AB中,CRAB和MDRAB所占比例高;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及介入性操作是CRAB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CRAB相比CRAB存在高表达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和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

  • 标签: 儿童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外排泵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感染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ICU院内感染XDRA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2例患者均进行PICCO及CRRT,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早期出现G+球菌感染,联合抗G+球菌治疗9日出现XDRAB感染,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1例联合治疗2日时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反复,复用后治愈,替加环素疗程均为1周。结论: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且行血流动力学治疗的患者应高度警惕XDRAB血流感染,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XDRAB 医院内感染 替加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有限范围内处理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瓣的不动区,进行面部多层次剥离悬吊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采用有限范围内剥离SMAS瓣不动区的方法开展面部除皱术110例,其中男1例,女109例,年龄46~72岁。术中皮瓣剥离范围与经典的除皱范围相似,SMAS层的处理范围集中在颧颊部的不动区。以轻拉SMAS瓣能看到鼻唇沟的深度和走行角度改变、口角提升、口周垂肉上移为剥离到位的标准。每剥离1 cm的SMAS瓣,进行1次动态评估。如果能观察到鼻唇沟的深度和走行角度随着牵拉而发生改变则停止向内剥离,对于不动区的处理停止;否则继续向内剥离。最后,按经典的多层次悬吊原则,达到面部年轻化的目的。术后对患者主观满意度、局部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调查。结果本组110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4.5%(104/110),其中十分满意61例,满意43例,可接受2例,不满意4例。所有患者均表示眉下垂、鼻唇沟、口角位置、口周垂肉、皮肤质地情况有改善。术后早期并发症为局部血肿4例(3.6%)。远期并发症为耳前、耳后瘢痕过宽或增生3例(2.7%)、耳垂移位2例(1.8%)、颞部切口无毛发区过宽1例(0.9%)。结论SMAS瓣不动区的有限剥离对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影响,可以实现并维持较好的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面部 解剖 悬吊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a)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等条件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菌导致的院内感染,给医疗卫生管理和人类生命健康带来极大挑战。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及细菌毒力的增加亟需新的治疗策略应对。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一种保守"分泌装置",能够以接触依赖的方式将效应蛋白注射到其他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实现抗菌和抗宿主功能,与细菌的环境适应性、竞争力及宿主内定植能力密切相关。T6SS基因簇由核心基因、效应基因以及相关基因组成,其编码的T6SS效应蛋白存在高度多样性,在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T6SS介导的细菌间竞争、宿主内定植、接合质粒相互作用以及T6SS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研究T6SS相关抗菌活性、毒力和耐药等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Ⅵ型分泌系统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然后分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敏感菌株有103株,耐药菌株有97株,通过黏附半定量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进行测量,对两种菌株的生物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86.6%(84/97),敏感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22.3%(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应该诊断鉴别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防止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毛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建立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呋喃酮C-30的最低抑制浓度;观察10 μmol/L呋喃酮C-30处理后,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菌毛结构和蹭行运动的变化;检测菌毛和生物被膜编码及调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呋喃酮C-30最小抑菌浓度为64 mg/L;与对照组相比,呋喃酮C-30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低(0.690±0.104比0.997±0.134,t=8.118,P<0.05),菌体周围无明显菌毛结构,且蹭行运动圈直径明显减小(7.675±1.061比5.808±0.474,t=4.306,P<0.05);呋喃酮C-30下调所有检测基因的表达,尤其是csuA/B、csuE、BfmR基因显著降低。结论呋喃酮C-30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结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削弱鲍曼不动杆菌的蹭行运动能力,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呋喃酮C-30 菌毛,细菌 生物被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患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患者的致病变异,用Sanger测序法对其家族成员进行验证,采用短效长方案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ingle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结果患者存在梗阻性无精子症,鼻呼出一氧化氮值84 ppb,鼻窦及双肺存在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证的典型表现。测序发现其携带DNAH5基因第11外显子c.1489C>T(p.Q497X)和第38外显子c.6304C>T(p.R2102C)双等位基因变异。患者通过ICSI助孕获得临床妊娠。结论上述发现丰富了DNAH5基因的变异谱。DNAH5基因的变异不影响ICSI助孕的结局。

  • 标签: 男性不育 弱精子症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确定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II评分)对CR-AB老年感染者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抽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CR-AB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CR-AB感染情况。依据感染后30 d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7例)和存活组(139例)。分析CR-AB感染老年患者的耐药性,统计分析老年CR-AB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18年至2019年株洲市中心医院共196例年龄≥65岁患者发生CR-AB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CR-AB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均>90.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耐(65.1%)、替加环素(44.8%),未产生多粘菌素耐药。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后曾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7 d、高APACHEⅡ评分是影响CR-AB老年感染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Ⅱ评分预测CR-AB感染老年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4(95% CI:0.686~0.822,P<0.001),临界诊断值为26.5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70.5%。结论老年CR-AB感染患者耐药情况严重,如患者入院后感染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7 d以及高APACHEⅡ评分要警惕预后不良,APACHEⅡ评分对老年CR-AB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呼吸机相关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150株,采用K-B纸片法检测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8.00%、72.00%、72.00%。36株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氨曲南及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80.00%;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44%、80.56%。对36株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酶的基因进行扩增,获得aac(3)-Ⅰ 、aac(6’)-Ib、aac(6’)- Ⅱ及ant(3’’)-I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氨基糖苷酶aac(3)-I 、aac(6’)-Ib、aac(6’)- Ⅱ及ant(3’’)-I基因广泛存在于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中,临床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呼吸机相关感染 氨基糖苷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08月至2020.0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患者(n=170)送检的各种类型标本,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并记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结果:170例患者中,一共分离出17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痰液标本有109株(占比64.12%)、创面分泌物标本有38株(占比22.35%)、血液标本有10株(占比5.88%)、尿液标本有7株(占比4.12%)、脓液标本有4株(占比2.35%)、无菌液体标本有2株(占比1.18%)。占比最高的为痰液标本,其次为创面分泌物标本与血液标本。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93.53%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8.82%、妥布霉素83.53%、庆大霉素77.06%、左氧氟沙星50.00%、阿米卡星15.29%、复方磺胺甲恶唑11.18%。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且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可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有利于控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分布特征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药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