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血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行主动血肿检查的患者4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血管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误诊率、图像质量。结果血管造影误诊率为6.98%(3/43),CT血管造影误诊率为4.65%(2/43),两种方法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管造影比较,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Ⅲ级(4例)、Ⅳ级(2例)的例数较少(χ2=3.957、4.074,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Ⅰ级、Ⅱ级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3例患者中,经CT血管造影诊断,单纯型主动血肿18例,溃疡型主动血肿25例,其中14例出现中等量及以上的胸腔积液,血肿平均厚度为11.42 mm,受累升主动最大直径为56 mm,降主动的最大直径为44 mm。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血肿进行诊断,成像清晰,效果优于血管造影,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具体情况。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肿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诊断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血管,主动受累罕见。本例患者为52岁男性,临床表现为皮肤、肺、肾、周围神经、心脏、主动多系统受累,皮下肿物病理提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胞质型(cANCA)1∶80,诊断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予甲泼尼龙1 g/d 静脉滴注3 d后改口服泼尼松60 mg/d,环磷酰胺 0.2 g 隔日1次静脉注射,7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主动血肿吸收,其他器官受累亦好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累及主动罕见且危重,需早期识别和治疗。

  • 标签: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壁间血肿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外科领域经导管腔治疗的理念、技术、材料发展迅速,适应证不断扩展,深刻影响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主动修复术已成为急、慢性远端主动弓或胸部降主动、腹主动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升主动疾病包括升主动瘤、假性动脉瘤及急慢性夹层、血肿、穿透性溃疡等的治疗中亦受到关注并有相应报道。相比于经典外科开放手术,腔修复术具有微创优势,增加了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由于升主动主动根部解剖结构特殊,支架材料和手术器械选择有限,腔修复术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术式的中长期疗效亦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8例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57.0±6.7)岁(范围:31~71岁)。术后再发A型夹层距TEVAR的时间[M(QR)]为37 d(72.8个月)(范围:1 h至14年)。48例急诊手术,9例亚急诊手术,1例转运至手术室途中因夹层破裂死亡。57例手术患者均行主动根部处理。54例于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全弓置换,3例(年龄>65岁)于浅低温下行弓部去分支吻合+升主动置换+弓降部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手术时间(445±32)min(范围:382~485 min),主动阻断时间(103±19)min(范围:89~133 min),心肺转流时间(189±27)min(范围:162~221 min),术中出血量(665±343)ml(范围:450~1 750 ml)。术后ICU停留时间5(6)d(范围:2~27 d),术后住院时间14.0(4.5)d(范围:2~36 d)。死亡3例,包括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消化道出血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0.5~7.0年,1例术后3个月发生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再次手术,2例再次行胸腹主动置换,其余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吻合口漏和支架扭曲膨胀不全。4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术后2年突发脑梗死。结论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多数与支架移植物相关,积极的外科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血管内手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主动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假性动脉瘤腔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假性动脉瘤腔修复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改装时间50~120 min;隔绝动脉瘤手术时间75~210 min。术后随访15~42个月,目前5例患者支架稳定,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针对原发病因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结论体外开窗腔修复术治疗近肾型腹主动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主动脉,腹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腔介入手术治疗主动夹层和胸主动瘤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法将本院于2019年04月-2021年06月纳入的76例主动夹层和胸主动瘤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开放性手术和腔介入手术治疗,比较应用成效。结果 参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愈率,观察组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腔内介入手术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夹层(TA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35~83岁[(56.2±12.9)岁]。主要为胸背部创伤,患者均接受TEVAR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脏器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1 d脑钠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主要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逆撕、截瘫及漏发生等情况。主动CTA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主动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远端主动真腔直径,明确TEVAR术后主动重塑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5.9±6.3)个月]。手术时间为60~200 min [(96.7±30.7)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31.1±6.8)ml],术中肝素使用剂量为0~0.53 mg/kg[(0.4±0.1)mg/kg],术后ICU住院时间为1~7 d [(4.7±1.3)d]。7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胸腔闭式引流、气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并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予以药物治疗好转。术前、术后1 d患者的脑钠肽、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A复查示支架位置满意,没有逆撕、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例Ⅰ型漏,瘤体未进一步扩大,患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夹层动脉瘤直径为(34.4±5.0)mm,较术前的(38.2±5.6)mm缩小,远端主动真腔直径为(26.8±4.6)mm,较术前的(22.6±6.0)mm扩大(P<0.05或0.01)。结论TEVAR对心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动重塑良好,是治疗Stanford B型TAD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破裂 主动脉,胸 血管内手术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胸主动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夹层的主要手段。腔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在术前及时对血管解剖形态、血管壁及腔病理改变、相关脏器功能评价、支架种类选择以及支架放置方案作出分析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B型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当主动结构破损、管壁变薄,在管腔高压血流冲击下,局部向外膨胀扩张并达到正常主动直径的1.5倍以上时定义为主动瘤。胸腹主动瘤指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至髂动脉分叉之间的主动瘤。由于胸腹主动瘤累及范围广,涉及几乎全身所有内脏器官,手术无法避免会导致器官缺血,且手术切口、手术范围毗邻关系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全身系统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全胸腹主动置换术一直是主动外科中的难点。近年来手术推广、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技术、术后监护水平、抗凝血药物甚至人工材料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全胸腹主动置换术的安全性。本共识详细描述技术难点,包括胸降主动及腹主动的显露、腹腔脏器血管重建等细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腹主动瘤腔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瘤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瘤颈组和非复杂瘤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瘤的结果,评估复杂瘤颈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CTA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患者,其中复杂瘤颈组88例(66.2%),非复杂瘤颈组45例(33.8%),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平均住院日、技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远期再干预、远期内漏、动脉瘤直径增大、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瘤颈因素与预后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瘤颈直径>31 mm与远期再干预相关(OR=24.975,P=0.02)。结论复杂瘤颈腹主动瘤患者接受标准EVAR治疗并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手术 复杂瘤颈 腔内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的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P=0.033]。结论分期杂交腹主动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瘤,与传统胸腹主动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瘤 杂交手术
  • 简介:摘要腔治疗主动弓疾病时,重建主动弓上分支后可向近心端延长近端锚定区,确保手术成功。腔重建主动弓上分支的主要方法包括复合手术、平行支架技术(烟囱或潜望镜技术)、体外开窗技术、原位开窗技术、分支支架等。目前,各项技术共同存在,各有优势。未来的主动弓上分支重建,将以安全、有效、便捷的完全腔内化技术为发展趋势。

  • 标签: 主动脉弓疾病 复合手术 平行支架技术 开窗支架 分支支架 分支重建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主动弓腔修复术为难以耐受开放手术的主动弓部夹层和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救治机会。主动弓部发出重要的头向分支动脉,腔修复中需要重建。主动弓的特殊解剖形态、搏动性高速血流,以及较长的腔操作入路等增加了腔修复的困难。传统的去分支技术是重要的辅助技术,结合烟囱技术、近端开槽和开窗技术等,可部分简化弓部腔修复操作。而针对主动弓部特点设计的新的专用腔移植物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开窗及分支设计是专用腔移植物的两个基本设计策略,而分支设计更多地被新器械采用。腔移植物设计的创新理念包括模块化与一体化设计,内嵌分支与外分支设计,单分支与多分支设计等。目前,复杂的弓部分支动脉重建仍需要在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实施。制定严密的手术计划,进行有效的团队配合,主动弓腔修复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并在更大人群中验证。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假体和移植物 主动脉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夹层腔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修复治疗的61例孤立性腹主动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60.2±11.4)岁(范围:43~87岁)。47例患者采用分叉型支架,14例患者采用直筒型支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采用分叉型支架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2.4±47.9)min(范围:70~310 min),直筒型支架为(95.7±23.7)min(范围:70~150 min)。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3例患者发生Ⅰa型漏。随访(37.1±22.1)个月(范围:3~91个月),3例患者发生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其中1例加重为Stanford A型并破裂死亡,1例接受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保守治疗57个月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术后主动重塑良好,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P=0.584、0.309)。结论分叉型支架和直筒型支架行腔修复术治疗孤立性腹主动夹层可以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预后和主动重塑。

  • 标签: 主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腹 血管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修复治疗创伤性胸主动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创伤性胸主动假性动脉瘤且接受腔修复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年龄(51.2±11.0)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于杂交手术室完成主动修复手术。2例患者行胸主动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3例患者行TVEAR联合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行TEVAR联合预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行TEVAR联合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手术时间(90.1±27.4) min,术后住院时间(8.9±3.7)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接受主动CTA复查,1例联合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患者术后发生漏,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漏消失。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及脑卒中发生,无主动再次干预,所有假性动脉瘤瘤腔均实现血栓化。结论TEVAR治疗创伤性胸主动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早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创伤 主动脉,胸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夹层合并降主动真腔狭小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A型主动夹层合并降主动真腔狭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6(41.6±9.2)岁;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7例,马方综合征5例。术前全主动CTA检查证实为A型主动夹层,同时显示降主动真腔狭小,术中无法置入支架血管。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急性者同时行半弓替换+弓部血管去分支,慢性者行全弓替换;同期行Bentall手术3例,根部成形手术4例;对降主动真腔狭小,处理方法为:2例急性期患者采用杂交手术,即血管替换术后,DSA下置入24号覆膜支架血管;对于慢性患者,2例采用内膜纵行开窗术,后内衬相应大小的2~3 cm人工血管与四分支血管远端吻合;5例降主动直径较粗(>5 cm)者,术中直接在假腔内置入支架血管或涤纶人工血管(备二期行降主动替换手术),缝闭真腔近端。结果本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神经系统障碍、截瘫、腹腔脏器缺血、下肢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早期随访中,行杂交手术者,CTA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弓部假腔血栓化闭合;假腔内置入人工血管者在术后3个月均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2例内膜纵行开窗患者,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中行TEVAR治疗,另1例假腔扩大明显而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结论A型主动夹层合并降主动真腔狭小患者的处理棘手,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此类患者,杂交手术或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 杂交手术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腹主动分支重建是处理主动疾病的挑战,开放手术、杂交技术、开窗/侧支支架、平行支架等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复杂主动疾病的治疗指征。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病变特点、术者临床经验和不同技术的适应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支重建策略。

  • 标签: 腹主动脉 分支重建 腔内治疗 开放治疗 开窗支架 侧支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FLEVOR)促进主动重构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主动夹层Ⅰ期近端修复术后Ⅱ期行FLEVOR手术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转归、假腔血栓化以及主动重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51.3±14.9)岁。4例既往因Stanford A型夹层行开放手术,8例B型夹层近端行胸主动修复术,距近端修复术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16年。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观察到内脏缺血、截瘫或院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3例患者假腔存在血流灌注,8例患者假腔完全血栓化,72.7%的患者腹主动最大径减小。结论FLEVOR手术能够有效经假腔隔绝血流,诱导假腔血栓化,促进主动重构,同时保护脊髓和内脏动脉血供,减少Ⅱ型漏返血。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远端瘤样扩张 主动脉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