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年龄≥65岁约为2.0%,年龄≥85岁约为4.0%,成为排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方式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式,术后如何护理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尖瓣、主动脉、三和肺动脉置换术的护理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 二尖瓣 肺动脉瓣 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进行尖瓣成型术治疗干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尖瓣腱索断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共计抽取118例。对其均进行尖瓣成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共有21例,其中包括延迟性心包填塞3例(主要为术后引流不畅所致,但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处理均已恢复正常)、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经对症干预后均恢复至正常状态)、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1例(予以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干预后,恢复正常)。

  • 标签: 二尖瓣腱索断裂 二尖瓣成型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重度缺血性尖瓣反流(IMR)手术前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同时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及尖瓣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术前药物规范治疗3~4周后,尖瓣反流无明显变化者(仍为中度以上反流)58例为A组,从重度尖瓣反流恢复为中度以下反流者38例为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月的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超声数据进行比较,只有LVEDd及LVEDV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分别与术前超声数据对比,A组的LVEDd、Sm’、St’、LVEDV、SPAP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月的超声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进行规范的术前药物调整治疗后,部分患者IMR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效逆转左室重构,从而优化外科治疗方式,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和评估IMR的预后和调整合理的治疗策略来给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诊断 手术治疗
  • 作者: 张琰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 简介:尖瓣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以风湿性瓣膜改变为主。治疗方式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等。但瓣膜及周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手术存在较大难度,需经验丰富的心外科团队才能完成。3D打印技术可将2D医学影像转化成三维实体模型,以展现更立体、直观的空间解剖结构,便于术者模拟术中操作,使患者接受更安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将对3D打印技术在尖瓣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3D打印技术;二尖瓣疾病;心脏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通过一例冠心病合并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药物治疗,分析机械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术后抗栓方案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介入一例风湿性尖瓣关闭不全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抗栓治疗,协助制定抗栓药物方案,同时全程监控治疗药物。结果:患者转归良好,住院及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有助于精细化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抗栓治疗 华法林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对尖瓣机械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12月,医院收治60例尖瓣机械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尖瓣机械置换术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 常规化护理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 术后并发症 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对尖瓣机械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心功能水平改善的效果。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0例尖瓣机械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分别采取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SD(34.21±5.01)mm、LVEF(49.41±5.01)mm和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尖瓣机械置换术患者开展医护患一体化护理,不仅能改善心功能水平,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心功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系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尖瓣置换术为手术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价系统护理措施在围手术阶段的价值体现。结果:系统护理措施的开展有效地优化患者的医疗干预效率,促进生理功能有效恢复,改善患者生理状态(P<0.05);系统护理措施的开展,综合性优化了糖尿病患者手术干预后的身心状态改善,使得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逐步上升(P<0.05)。结论;以系统护理措施作为糖尿病患者尖瓣置换术为术期的护理方案,基于系统化理念的指导,使得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更加有章可循,综合性促进患者生理功能的优化,改善了预后的身心状态,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护理 糖尿病患者 二尖瓣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国产经导管尖瓣夹合器及输送系统Neonova™治疗中重度及以上尖瓣反流的短期安全性、有效性及技术特点,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其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10例外科手术高危且符合入组标准的中重度及以上尖瓣反流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Neonova™系统尖瓣夹合器,于术后即刻、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随访,评估该系统治疗中重度及以上尖瓣反流的短期临床结局、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手术技术学习曲线。结果①Neonova™系统治疗尖瓣反流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反流程度显著减轻(P=0.003)。随访期间,装置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0.0%,1例患者反流程度加重,于术后37 d行外科尖瓣置换术,其余9例患者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改善为轻度(8/9)或中度(1/9)。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和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得分明显改善(均P<0.001)。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出现尖瓣狭窄,尖瓣平均跨压差无显著增加(P=0.324)。随访期间左室舒张末内径显著减小(P=0.008)。③手术时长60~300(175.8±75.2)min,手术时长与手术台次拟合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显示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显著减少(F=15.857,P=0.004)。结论Neonova™介入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外科高危患者的尖瓣反流程度及临床症状。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国产经导管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尖瓣反流围术期管理的重要评估方式。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
  • 简介:摘要三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K-ClipTM三成形系统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经导管三成形器械,该文报道1例使用K-ClipTM三成形系统治疗重度三反流的病例,患者术后三反流程度由极重度改善为中度。

  • 标签: 瓣膜性心脏病 三尖瓣反流 经导管三尖瓣成形 微创治疗
  • 作者: 魏培坚 张凤文 潘湘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创新器械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目前主要采用室间隔减容治疗,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室间隔乙醇消融术等。随着对理论知识认识的加深和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先后有学者尝试应用经导管尖瓣缘对缘修复治疗高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中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亦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动物试验数据及大型队列研究数据、中远期治疗效果未知等。经导管尖瓣缘对缘修复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或可作为单独疗法,另一方面或可联合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或以肥厚室间隔为靶点的新兴微创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探索。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二尖瓣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经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胸腔镜经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的10例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52.0±16.4)岁(范围:18~68岁),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Ⅱ预测手术病死率[M(IQR)]为1.78%(1.20%)(范围:0.96%~4.86%)。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Wilcoxon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最大厚度、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等超声心动图指标,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室间隔穿孔或心脏破裂。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发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卒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室间隔厚度减小[(10.3±1.7)mm比(22.1±4.0)mm,t=-10.693,P<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降低[12.3(11.5)mmHg比(81.7±21.1)mmHg,Z=-2.805,P<0.01;1 mmHg=0.133 kPa],有效解除了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胸腔镜经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可获得较好的早期效果。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胸腔镜检查 经二尖瓣 心肌切除术 左心室中部梗阻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高,对患有继发性三反流病症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容易存在较高的风险和病死率。为探究合适的治疗继发性三反流的方法策略,以继发性三反流的治疗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当前能够应用的继发性三反流治疗技术种类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从治疗应用中的医疗器械的角度,探讨医疗器械与治疗方案的有效配合对于治疗继发性三反流的实际效果。

  • 标签: 三尖瓣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 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反流又称三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是收缩期三叶对合功能失调导致的血液在心脏收缩期从右心室回流到右心房的疾病。功能性TR不伴有明确的三瓣膜病变,继发于左心病变出现,常伴有三的扩张。TR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三成形术缩小扩大的,或通过三置换术置换病变的瓣膜。三成形术是目前治疗功能性TR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目前TR的具体治疗策略仍有较多争议。本文针对三成形术治疗TR的诊断评估、手术策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病三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到接受三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指标、康复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术后护理可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三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与康复情况,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运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三尖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 康复情况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射频消融对三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50例三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分三组,对照组、大弯组、小弯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大弯法导管贴靠治疗以及小弯法导管贴靠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大弯组和小弯组射频消融情况对比(P>0.05),大弯组和小弯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能够使三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论是采用大弯法、小弯法导管贴靠治疗都能够使临床症状效果提升。

  • 标签: 临床效果 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