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拔管前3 d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时应用低水平辅助通气与T管法对呼吸力学差异的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 h、病情稳定且进入撤机阶段的25例困难撤机或延迟撤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19例次呼吸力学指标,根据数据收集时使用的通气模式分为低水平辅助通气组和T管组。比较两组不同通气模式相关呼吸力学指标如食道压(Pes)、胃内压(Pga)、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Pdi/Pdimax比值、食道压-时间乘积(PTPes)、胃内压-时间乘积(PTPga)、跨膈压-时间乘积(PTPdi)、膈肌肌电(EMGdi)、膈肌肌电最大值(EMGdimax)、PTPdi/PTPes比值、Pes/Pdi比值、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周期(Ttot)的差异。结果与T管组比较,低水平辅助通气组有更高的Pes、PTPes、PTPdi/PTPes比值、Pes/Pdi比值和Te〔Pes(cmH2O,1 cmH2O=0.098 kPa):2.84(-1.80,5.83)比-0.94(-8.50,2.06),PTPes(cmH2O·s·min-1):1.87(-2.50,5.93)比-0.95(-971,2.56),PTPdi/PTPes比值:0.07(-1.74,1.65)比-1.82(-4.15,-1.25),Pes/Pdi比值:0.17(-0.43,0.64)比-0.47(-0.65,-0.11),Te(s):1.65(1.36,2.18)比1.33(1.05,1.75),均P<0.05〕;而T管组与低水平辅助通气组Pga、Pdi、Pdimax、Pdi/Pdimax比值、PTPga、PTPdi、EMGdi、EMGdimax、Ti、Tto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a(cmH2O):6.96(3.54,7.60)比7.74(4.37,11.30),Pdi(cmH2O):9.24(4.58,17.31)比6.18(2.98,11.96),Pdimax(cmH2O):47.20(20.60,52.30)比29.95(21.50,47.20),Pdi/Pdimax比值:0.25(0.01,0.34)比0.25(0.12,0.41),PTPga(cmH2O·s·min-1):7.20(2.54,9.97)比7.97(5.74,13.07),PTPdi(cmH2O·s·min-1):12.15(2.95,19.86)比6.87(2.50,12.63),EMGdi(μV):0.05(0.03,0.07)比0.04(0.02,0.06),EMGdimax(μV):0.07(0.05,0.09)比0.07(0.04,0.09),Ti(s):1.20(0.95,1.33)比1.07(0.95,1.33),Ttot(s):2.59(2.22,3.09)比2.77(2.35,3.24),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行SBT时使用T管法较低水平辅助通气法增加了呼吸作功,因此行SBT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使用T管。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低水平辅助通气 T管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高水平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Embase、Medlin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比较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15日。评价指标包括: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3 324例患者。与低水平PEEP组比较,高水平PEEP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低水平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标签: 正压呼吸 呼吸,人工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甘油三酯 脑出血 全因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低水平HCG升高的临床诊治。方法 报告1例持续性低水平HCG升高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该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仅表现为血清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结论 持续性低水平HCG升高多无临床症状,应通过详细检查进行分型,避免过度治疗或漏诊。

  • 标签: 持续性低水平HCG升高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 简介:机械通气的目的是减轻呼吸肌负荷和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同时尽能可能避免人机不同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lunginjury,VILI)等各种不良反应。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要求是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以降低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常规机械通气似乎看不到对于ARDS新的具有潜力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IgG4表达异常包括血清IgG4水平升高和降低。近年来血清中IgG4浓度升高诱导的IgG4相关性疾病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血清IgG4低水平表达却缺乏研究。尽管血清IgG4含量降低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密切相关,但IgG4低水平的确切机制及临床意义仍然不明,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就IgG4低水平表达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感染 免疫球蛋白G4 低水平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1200例非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结合测定结果确定低水平HBsAg阳性例数,分析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HBsAg阳性122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31例,占总数2.58%,占HBsAg阳性人数25.40%;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14例,占45.16%;1~2μg/L的5例,占19.35%;2~5μg/L的12例,占35.48%;低水平HBsAg人群进行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标志物检测,以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HBc)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e)阳性模式为主;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仅出现在HBeAg1μg/L以下人群中。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临床测定相关低水平血清HBsAg,对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同时检测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标志物,对确定以上人群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表面抗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咽通气导管与鼻咽通气导管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HFJV)用于肺炎患者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PLVB的肺炎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4岁,BMI 18~29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0):鼻咽通气导管组(N组)和口咽通气导管组(O组)。N组置入内径4.0 mm的鼻咽通气导管,O组置入内径4.0 mm的口咽通气导管,行IHFJV,I∶E 1∶3,喷射频率10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60 ml,每间歇2 min给予5次喷射:I∶E 1∶3,喷射频率2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300 ml。分别于术前20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5 min(T4)时记录SpO2。于T1、T3和T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检查期间托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呛咳、气道痉挛、导管脱落或移位和体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O组T3时SpO2和PaO2升高,T3,4时A-aDO2降低,提下颌、呛咳和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口咽通气导管IHFJV用于肺炎患者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优于鼻咽通气导管。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支气管镜检查 肺炎 通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撤机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撤机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后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撤机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后,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撤机管理,安全可靠、撤机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撤机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撤机。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撤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较低水平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腰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血压组、通常水平血压组以及较低水平血压组,各30例。对通常水平血压组以及较低水平血压组病人术后采取持续输入剂量为0.5-6μg/kg•min的硝普钠,而正常血压组病人不采取任何处理,然后对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病人均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三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常水平血压组、较低水平血压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能明显减少脊柱手术病人的术中出血,较低水平控制性降压对健康病人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无明显影响,一般来说不会引起状况良好的病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较低水平控制性降压 脊柱手术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治疗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重症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进行氧疗和药物治疗,辅助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哮喘控制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辅助通气组患者重症哮喘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辅助通气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重症哮喘治疗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哮喘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 辅助通气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比例通气辅助通气(PA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采用PAV;结果PAV组患者VT、呼吸频率(RR)、呼吸时间常数(RCexp)、吸气流速(InspFlow)等指标均明显优于SIMV-PSV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患者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压峰值(Ppeak)、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气分压(P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撤机成功率与SIMV-PSV组相应指标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PAV组患者舒适度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SIMV-PSV组82.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操作简单,患者更舒适,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成比例通气辅助通气
  • 简介:[目的]回顾性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每次24小时,每天2次:治疗7天后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值。[结果]两组疗效、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6/4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症好转时间为(11.8±4.2)h,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与对照组(21.3±5.2)h、15.56%(7/45)相比显著较好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诊急救 急性左心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给予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氧合指数、SaO2、PaO2以及PaCO2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减轻哮喘症状。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重症支气管 哮喘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4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疗法,后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看,研究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 无创呼吸机 重症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的血清学分布情况,以为寻找最佳的献血人群乙肝低水平感染筛选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血库10000份血样,采用国产和国外ELISA试剂进行血液检测排查,对检测出的HBSAg阳性血样进行确证试验、HBSAg滴度分析及常规“两对半”检测,最好评估试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通过对10000份血样的检测,检测出HBSAg阳性血样共82例,确证阳性80例,其中国产ELISA试剂检测出47例,占58.7%,滴度在0.5μg/L以下阳性标本为38例,占47.5%。结论必须重视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献血者,提高国产试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从而降低乙肝病毒经输血传播的风险。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乙肝 血清学分布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及金标法对86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本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86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含量符合率为95.34%,两种方法无差异性(p>0.05,X2=0.095)。化学发光法与金标法符合率为70.93%,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X2=7.69)。结论化学发光法作为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首选方法,但试剂成本昂贵,需要特定的的仪器,不宜在基层医院开展。酶联免疫法经济实惠,适合基层医院普查,但操作过程繁琐、时间长,不宜作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急诊筛查试验方法。而金标法操作简单、快捷及方便,适合急诊筛查实验,但容易漏诊,不宜作为普查试验方法。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正>分析328例示:HBVDNA含量≤3~3coPies/ml组(68例)的总胆红素(TBil)为(37.7±56.3)μmol/L,均高于其它各组(P<0.05);而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06±338)U/L,也高于HBVDNA含量分别为10~4组(40例)、10~7组(68例)和≥10~8coPies/ml组(44例)(P<0.05)。从HBVDNA含量为≤10~3组、10~5组和10~7coPies/ml组的TBil和ALT的恢复曲线来

  • 标签: 复制状态 HBV 乙型肝炎 DNA 总胆红素 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