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应激反应的作用价值 方法:从我院2015-2020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抽取1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予以单纯全麻;观察组纳入50例,予以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比组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躁动评分、苏醒期应激反应情况、麻醉药用量及补液量、术后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硬膜外阻滞 全麻 苏醒时间 应激反应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麻醉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7月-2021年3月院内需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全需麻醉辅助,参照组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情况、不良情况。结果 实施后,观察组的麻醉情况比参照组好,体现差异(P<0.05);但两组在不良情况上无差异(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同时完成血液和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可推广。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应用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将来我院进行分娩并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就诊时间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产妇共有110例。应用组间对比的研究方式,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方法选择为随机平分法,护理人员在为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时,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分娩模式,观察组则开展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以此为基础来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产妇明显较对照组产妇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同样明显较对照组产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行分娩产妇提供镇痛护理服务时,开展全程陪伴护理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服务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妇的镇痛效果,同时有效的提升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全程陪伴 硬膜外阻滞麻醉 产妇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作用。方法:将130例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孕妇数量均为65例,两组孕妇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取坐位麻醉,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麻醉。结果:麻醉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血氧饱和度均下降,麻醉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麻醉体位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阻滞 联合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提出自然分娩和椎管内镇痛要求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200例,初次妊娠,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2组(n=100):单纯硬膜外阻滞+PIEB组(E组)和DPE+PIEB组(D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组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D组进行针内针蛛网膜下腔穿刺,随后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连接硬膜外脉冲泵(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参数设置:首次剂量10 ml,背景剂量10 ml/h,PCA剂量5 ml,间隔时间20 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给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2的情况、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输注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情况、罗哌卡因用量和分娩方式。记录孕妇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穿刺后头痛和胎儿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的Apgar评分。产后1 d常规随访产妇对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与E组比较,D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2比率升高,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率和产妇满意度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联合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麻醉,脊椎 镇痛,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患者66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Ⅰ组(25例)、Ⅱ组(21例)和Ⅲ组(20例)。Ⅰ组年龄(72.54±3.35)岁,Ⅱ组年龄(72.65±3.43)岁,Ⅲ组年龄(71.46±4.56)岁。Ⅰ、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患者,对Ⅰ组注入0.100%罗哌卡因,对Ⅱ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Ⅲ组为单纯静脉麻醉患者。对比3组老年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肌力评定分数、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全身麻醉药用量的数据变化。结果在最大变化率上,Ⅰ组患者MAP、HR分别为(27.9±9.9)%、(24.8±8.1)%,均显著低于Ⅱ组(35.6±8.6)%、(27.5±9.1)%及Ⅲ组(43.9±12.3)%、(44.8±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8±0.43)分、(1.5±0.36)分,均低于Ⅲ组(5.3±0.72)分,Ⅰ、Ⅲ组患者Bromage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0%(2/25)、14.28%(3/21),明显低于Ⅲ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清醒、手术结束至气管拔管时间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Ⅲ组患者手术结束至肌力恢复时间明显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药量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药量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女性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有良好的临床效应;在术中不仅更易维持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更有利于恢复术后患者的下肢肌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卵巢癌 罗哌卡因 超低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镇痛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规培期间收治的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筛选2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分组,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140例,分别采取单纯全麻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苏醒质量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0min、0.5h、4h、12hVAS评分,均低于单纯组患者(P<0.05)。结论: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全麻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效果均良好,但联合应用镇痛效果更佳,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腹腔镜阑尾炎手术 全麻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能。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4月-2021年4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老年直肠癌患者50例,将其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25例行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就两组术前、麻醉复苏前及术后首日的血清肾上腺素(AD)、血糖(BS)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AD、BS水平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而在麻醉复苏前、术后首日时,观察组AD、BS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中,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及麻醉安全性。

  • 标签: 直肠癌 老年 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摸球法随机分组,两组中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为(13.72±2.19)min,短于对照组而麻醉疗效满意时间为(21.26±3.27)min,长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麻在粗隆骨折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72例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静脉全麻、静脉全麻+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时、手术30min时、术后60min,观察组MAP、HR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较对照组27.78%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P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降低,首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首次步行距离延长(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FICB而言,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股神经 筋膜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50例临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5,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开展无痛分娩)和常规组(n=75,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进行无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镇痛效果、以及产后出血和胎儿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在镇痛总有效率方面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4.0%>%),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联合应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在2020.4-2021.4期间选出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根据奇偶法将其分成2组。其对照组用全麻方式实施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联合硬膜外麻醉,然后对比各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切皮时、麻醉半小时、术毕即刻的HR和SB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联合应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其血流动力学波动,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宫颈癌根治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混合药物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麻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初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20~60岁,BMI<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混合药物单次TPVB组(PV-SI组)麻醉诱导后0.25%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3 mg、丁丙诺啡120 μg和肾上腺素2.5 μg/ml单次TPVB联合全麻;持续输注TPVB组(PV-CI组)麻醉诱导后0.25%罗哌卡因25 ml和肾上腺素2.5 μg/ml混合液单次注射后持续输注0.125%罗哌卡因8 ml/h至术后48 h。手术结束时连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单次按压吗啡剂量2 mg,锁定时间10 min,无负荷剂量及背景输注。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吗啡总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病人推荐及满意情况。结果与PV-CI组比较,PV-SI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吗啡总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病人推荐率及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药物单次TPVB联合全麻可作为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优化策略。

  • 标签: 乳腺肿瘤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改善母婴预后。方法:选择医院麻醉科在2020年1-12月接诊进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11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全部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各项指标、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110例剖宫产产妇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其麻醉起效平均时间为(4.71±0.4)min,阻滞完善时间(10.53±1.31);术后患者复苏时间为(15.7.1±1.63)min,麻醉优良率为97.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全部产妇手术顺利,无呼吸抑制、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等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肌肉松弛好,术后患者复苏时间短、对胎儿及产妇影响小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剖宫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应用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和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BMI<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ESP阻滞+全麻组(ESP+GA组)和全麻组(GA组)。ESP+GA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ESP阻滞。神经阻滞20 min后采用针刺法判断神经阻滞成功后行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行PCIA。于术前1 d、术后1、2和3 d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于术前1 d及术后3、5、7 d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ESP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比较,ESP+G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和3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和MMSE评分降低,术后1、3和5 d时血清NSE浓度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ESP+GA组ESP阻滞均成功,且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ESP阻滞联合全麻可改善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认知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产房后要求硬膜外镇痛时宫颈扩张<5 cm、孕37~42周、单胎头位、ASA分级Ⅰ-Ⅱ级的初产妇298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模式下硬膜外(epidural, EP)阻滞组(CEI+EP组,99例)、PIEB模式下EP阻滞组(PIEB+EP组,98例)和PIEB模式下DPE阻滞组(PIEB+DPE组,101例)。记录产妇达到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1分的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两侧感觉阻滞平面上限,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不对称阻滞、镇痛不全、更换导管、产间发热、改良Bromage评分≥1分、胎心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瘙痒、头痛、剖宫产、器械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和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结果PIEB+DPE组NRS≤1分的时间短于CEI+EP组和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PIEB+EP组(P<0.05)。产妇其余指标及新生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模式下DPE技术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少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产妇发热的比例。

  • 标签: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 连续硬膜外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以及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内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了顺产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随机性分成了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的产妇未要求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的产妇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比两组中产妇的总产程、VAS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出现率。结果 对照组中产妇的总产程、VAS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出现率均高于观察组,组别当中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间,对其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可以显著推动产妇产程进展,对产妇分娩疼痛进行缓解,降低其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分娩时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其产程和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1-2020.12期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98例,随机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产妇不给予镇痛处理,研究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第二、第三产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可缩短第一产程,并缓解疼痛感,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分娩 硬膜外阻滞麻醉 镇痛效果 产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