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IgG)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200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MIA)进行抗-HCV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5%;CMIA检出49例,阳性率为2.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IA优于ELISA,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CMIA适合于丙型肝炎的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丙肝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磁性微粒放射免疫分析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磁性微粒放射免疫分析与常规放射免疫分析,对甲状腺激素进行性能评价。结果两的相关性良好。结论磁性微粒放射免疫分析检测T3、T4临床测值较常规放射免疫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磁性微粒子 放射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综合化学发光免疫为一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其免疫分析利用免疫反应和发光反应来检测目标物,以识别抗原与抗体。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也有了相应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的性能评价,并以罗氏Cobase411电化学发光仪与原装试剂进行检测来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的应用研究。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罗氏Cobas e411 雅培i200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射免疫与电化学发光免疫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了解两种方法的检测特点及两者对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和放射免疫分析对15份血清标本的CEA含量进行检测,应用SPSSV11.5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其相关性良好,但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检测速度等电化学发光免疫均显著优于放射免疫。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是一种工作效率高,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

  • 标签: 放射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进口试剂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352例血清和血浆标本,采用美国雅培有限公司出品的“ARCHITECTHBsAg”和罗氏诊断公司出品的“HBsAgquantitativeElecsys”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罗氏试剂与雅培试剂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结论两种HBsAg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相关性较好,具有同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AFP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中的稳定性、敏感性。方法对120名患者采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标志物AFP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稳定性、敏感性。结果化学发光(C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酶联免疫(ELISA),并且稳定性高于酶联免疫,P<0.05。结论在测定肿瘤标志物AFP方法中ELISA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均差于CL,但ELISA具有经济实惠,方法简单,适于一般医院检验科推广应用,有条件的医院检验科应该选用CL,有利于AFP准确定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 AFP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ACCESS化学发光仪回收试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回收试剂的再利用价值。方法用ACCESS化学发光仪回收试剂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试验等验证实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回收试剂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0%,回收率均在90%~110%内,线性试验等结果全为可接受。结论ACCESS化学发光仪回收试剂评价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范围的性能评价均能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回收利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胰岛素c肽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B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2型糖尿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餐后3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C肽 化学发光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31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58例,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ECLIA)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与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ECLI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58例,ELIS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7例,两组HBsAg、抗-HBs、HBeAg、抗-HB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抗-HBc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LIA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具有灵敏性、操作简单、自动化、快速,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乙肝 标志物 电化学发光 ELISA
  • 简介:目的分析符合NCCN指南绝经标准和正常月经状态的两组乳腺癌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3项性激素的水平,为判断60岁以下、未接受卵巢去势但已停经的妇女是否达到绝经状态提供依据,以便合理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用西门子吖啶酯化学发光检测的204例年龄≥60岁或双侧卵巢切除后的患者(绝经组),以及128例处于正常月经状态患者(未绝经组)的性激素检测结果。采用核密度图描述3种激素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的分布特点,用百分位数表分别描述这两组患者的3项性激素数据。两组间3项性激素水平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绝经组中,E2最高值为53.63pg/ml,FSH和IM的最低值分别为9.68mU/rnl和1.18mU/ml。核密度图显示3项性激素水平都呈偏态分布,它们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绝经和未绝经患者3项性激素的分布都有重叠,尤以LH为著。结论LH不宜用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绝经状态。对符合2011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绝经标准专家共识的患者,当西门子吖啶酯化学发光检测E2〈50pg/ml、FSH〉10mU/ml时,可初步判定其为绝经状态,并可考虑应用AIs,但应追踪性激素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误判的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性腺甾类激素 绝经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因素分析对影响医院业务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因素分析的原理对医院业务收入变动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人次和门诊平均费用这2个变动因素共同影响门诊收入。出院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日费用这3个变动因素共同影响住院收入。结论应用因素分析科学地分析医院业务收入,可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业务收入 医院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层次分析在医学领域中主要用于辅助医学决策,而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则可用于医院管理综合评价、制定卫生政策和分配卫生资源等宏观管理方面。本文旨在对层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层次分析法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干化学分析方法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WBC与RBC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60份尿液标本分别进行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镜检,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60份尿液对比检测中,干化学法检测RBC阳性87例,经显微镜复查为34例阳性,阳性符合率为39.08%;干化学法检测RBC阴性173例,镜检阴性171例,阳性2例,阴性符合率为98.84%;干化学法检测WBC阳性85例,镜检复查阳性66例,阳性符合率为77.65%;干化学法检测WBC阴性175例,镜检复查阴性165例,阳性10例,阴性符合率为94.28%。结论在尿液标本的RBC与WBC检测中,干化学法检测无法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临床必需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干化学法 显微镜法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发光、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80份血清标本的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并按HBV-DNA载量分成4组,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80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为161例,占89.4%,HBV-DNA阳性为101例,占56.1%,两者同时为阳性的有101例,占56.1%。经统计学分析HBsAg定量与HBV-DNA载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没有相关性(r<0.3,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与HBV-DNA载量无关,联合检测两者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HBV-DN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 荧光定量PCR(FQ-PCR)
  • 简介:摘要目的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采集我院420例住院患者尿样,对其检测。干化学法检验前仪器必须用质控物进行质控,合格后方可进行检验。将10ml尿液用离心管充分搅拌,试纸试剂部分完全浸泡样本中2s,将试纸边缘在试管边缘刮蹭,并且用滤纸吸去多余黏液,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放在传送盘上,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取出检验结果。镜检把充分搅拌的10ml尿液放入离心机内,进行13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部分清夜,留取2ml尿液沉淀残渣,进行充分搅拌,滴于检测平台进行检测,并且纪录结果。结果420例患者红细胞检测,干化学法中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0例,百分比为14.29%,镜检中检测出阳性例数为30例,百分比为7.14%。经过x2检验,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420例患者白细胞检测,干化学法中检测出阳性例数为35例,百分比为8.33%,镜检中检测出阳性例数为72例,百分比为17.14%。经过x2检验,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p<0.05)。结论两种方法优缺点并存,为了提高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综合两种检验结果,进行优势互补,给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检验结果。

  • 标签: 干化学法 镜检法 尿液沉渣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为什么-为什么分析进行护理缺陷讨论(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对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个人和系统原因追根溯源,预防和降低相同、相似及相关护理问题的再次发生,增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前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为什么-为什么分析应用模型培训后,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应用此法进行每月一次的全科护理缺陷讨论,护士长釆用标准化倒推式提问模式,环环相扣,对一个护理缺陷发生的过程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会发生,护士从各自的眼光和角度予以回答,直到回答“没有更好的理由”或直到一个新的问题模式被发现时才停止提问,解释根本原因,通过“差错防止”过程进行护理不良事件预防。结果与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三年同期平均护理不良事件或显性隐患发生数相比,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每月、每季、每半年及全年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为什么-为什么分析进行护理缺陷讨论,既不限制参与人员的多元化发散性思维,又能增强问题分析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讨论过程印象深刻,降低重犯率,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 缺陷讨论 不良事件预防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用均值分析进行血液分析仪室内质控,统计血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日均值,进而计算月总均值。用该与全血质控品室内质控比较,结果稳定性好,准确反映标本的实际水平,避免了偶然误差,而后者对分析前的标本采集、放置、处理、转运等因质控物没有参与,仅表现在分析过程中,均值分析可弥补这一不足,对发现标本分析前误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均值分析法 质控品 血液分析仪 室内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