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估套管法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01月至2019年7月,使用近交系Fisher344大鼠40只(雄性,体重180~22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35只作为受体,构建慢性排斥排组、对照组肾移植模型共35例。同时与本课题组既往传统手术方式(肾动静脉端端吻合)构建的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法比较改良组与对照组各段手术时间,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组间差异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本研究共采用套管法行改良大鼠肾移植35例,模型成功率88.57%(31/35),平均手术时间为(108±19) min,传统手术组动脉吻合时间(18±5) min,改良手术组肾动脉吻合时间减少为(1.0±0.5) min(t=20.043,P<0.01),肾静脉吻合时间为(2.0±0.5) min,肾静脉吻合时间减少为(2.0±0.5) min(t= 23.2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体手术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冷热缺血时间与本组传统方法比较大幅缩短。结论大鼠肾移植模型中应用套管法的难度低、简便,动静脉吻合时间短,输尿管支架法吻合简单可靠。

  • 标签: 肾移植 大鼠模型 血管吻合 套管法 慢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尿管 排尿 疼痛 排尿反射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肿瘤PICC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管期间应用ADOPT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管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管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异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OPT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PICC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管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管满意率。

  • 标签: ADOPT模式 肿瘤 PICC置管 自我管理 置管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系统评价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桡动脉管和足背动脉管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 、 Cochrane Library 、 Embase 和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桡动脉管和足背动脉管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由 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 除 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从中提取原始资料,运用 RevMan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9 篇,包括研究对象 930 例, 3 篇研究评为 A 级, 6 篇评为 B 级。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3-7d 导管留置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中脱管率、局部血肿或淤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中堵管或曲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足背动脉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3-7d 导管留置率可能高于桡动脉管,且足背动脉管的并发症发生率, 其中的 脱管率,局部血肿或淤血的发生率均低于桡动脉管。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桡动脉置管 足背动脉置管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套管法在小型猪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RPUUO)模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将成年健康雄性贵州小型猪9只(贵州中医药大学动物研究所提供)切除左肾,随机抽签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持续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CPUUO组)和RPUUO组,每组3只。RPUUO组和CPUUO组用套管法造成右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术后第14天,RPUUO组解除梗阻,CPUUO组不解除梗阻。术前和术后第3、7、14、28天,抽血查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超声扫描观察肾脏集合系统分离程度(DRCSS)。术后第28天处死全部猪,取右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RPUUO组SCr和BUN在术后第3天较术前明显升高,第14天达最高值,在第28天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第7、14天较S组高[SCr:(133.11±14.73) μmol/L比(114.43±4.40) μmol/L、(169.13±13.68) μmol/L比(115.53±5.90) μmol/L,t=19.374、24.267,P<0.05),BUN:(5.81±0.85) mmol/L比(5.81±0.85) mmol/L、(7.96±0.41) mmol/L比(7.96±0.41) mmol/L,t=18.083、30.760,P<0.05];在术后第28天比CPUUO组低[SCr:(111.33±12.02) μmol/L比(268.03±14.84) μmol/L,t=16.683,P<0.05),BUN(5.10±0.15) mmol/L比(15.21±0.54) mmol/L,t=22.408,P<0.05)。RPUUO组DRCSS在术后第7天增加,第14天达最大值,在第28天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第7、14天较S组增大[(2.23±0.18) mmol/L比(0.61±0.09) mmol/L、(3.90±0.19) mmol/L比(0.60±0.08) mmol/L,t=20.308、28.675,P<0.05];在术后第28天比CPUUO组低[(0.94±0.39) mmol/L比(5.93±0.23) mmol/L,t=16.474,P<0.05]。S组肾脏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CPUUO组肾脏组织结构重度异常,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大面积萎缩消失,残存肾小管明显扩张,肾间质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RPUUO组肾小球变化不明显,肾小管轻度扩张,肾间质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套管法在小型猪上建立RPUUO模型,这种动物模型安全可行。

  • 标签: 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 动物模型 可逆性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内科 PICC 管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择取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间在我院肿瘤内科 PICC 管患者共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导致肿瘤内科患者 PICC 管期间出现感染的因素,探讨 PICC 管期间的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出现感染患者 20 例,占比 10.00% ,感染人员与非感染人员在 PICC 管留置时间、管位置以及导管材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进行 PICC 管中,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在 PICC 管期间需要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出现率。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血管管是ICU常规操作,传统的操作方法是通过体表定位法进行操作,常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随着重症超声的开展,许多临床医生开始应用超声引导下行管操作,但仍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只有理解超声基本原理,规范操作方法,同时强化练习,可以真正实现“一针、一眼、一导管”的重症治疗标准。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内科 PICC 管最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于我院选取 102 名肿瘤内科患者应用 PICC 管,将其随机划分为 51 例对照组与 51 例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从 PICC 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指标等方面予以分析。 结果 :对照组 静脉炎 3 例( 5.89% ),血栓 1 例( 1.96% ),导管堵塞 1 例( 1.96% ),导管感染 2 例( 3.92% );护理满意度超级满意 32 例( 62.75% ),一般满意 18 例( 35.29% ),不满意 1 例( 1.94% ),管时长( 47.37±4.28 ) min ,渗血量( 6.12±1.23 ) ml ;观察组静脉炎 3 例( 5.89% ),血栓 1 例( 1.96% ),导管堵塞 1 例( 1.96% ),导管感染 2 例( 3.92% );护理满意度超级满意 32 例( 62.75% ),一般满意 18 例( 35.29% ),不满意 1 例( 1.94% ),管时长( 31.48±1.98 ) min ,渗血量( 2.01±0.94 ) ml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针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 PICC 管法的确能起到缓解患者痛苦等作用,并且采用优质护理手段还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使其在 PICC 管过程中产生较强的舒适度,故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 置管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 POWER PICC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静疗质量。方法:选取符合留置 POWER PICC的重症患者 18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95例)和实验组 (n=90例 ),对照组在管中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在管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在管中导管异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管中导管异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加强病房留置 POWER PICC,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产推广。

  • 标签: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静脉麻醉 POWER PICC 丙泊酚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管前心理评估与风险预判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管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PICC管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6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1:1比例分为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管部位与管成功率、出血量、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至12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二科收治的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上肢静脉PICC管术和下肢静脉PICC管术。比较两组新生儿管成功率、出血量以及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肢静脉管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管组新生儿出血量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上肢静脉管组、操作耗时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管时,下肢静脉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管后时间的增加,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呈降低趋势,且管后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下肢静脉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管组新生儿送管困难、置入过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下肢静脉管组中未发生置入颈静脉、返折腋静脉等情况。下肢静脉管组新生儿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上肢静脉PICC管术有利于提升管成功率,减降低出血量以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等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舒适度明显优于上肢静脉PICC管术。

  • 标签: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置管部位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多学科团队协作( mu lti - disci -p linaryteam, MDT) ,它是近年来 国际上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医学模式。它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 的 小组协作模式、决策模式 ,推动了全方位的专业化 、 规范化的治疗方式 以及进行合理的医疗资源整合 [1]。 2013年天津首家多学科肿瘤护理联合会诊开诊,由主治医师,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血管外科医师,放射科会诊医师,介入医师,临床注册药师, B超诊断专家等多学科共同参与讨论特殊或疑难 PICC病例的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护理措施 [2]。查阅相关文献报道,现将国内 MDT应用于 PICC中的相关进展及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MDT PICC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手臂操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管(PICC)患者管侧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管患者8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PICC管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PICC手臂操功能锻炼。干预4 w后,比较两组患者管侧肢体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功能,并观察两组发生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稳定性及日常生活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肌力、活动水平、关节活动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手臂操可维持和促进PICC管侧肩、肘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手臂操 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深静脉管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到进行深静脉管术的成人患者共 80例,均于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管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接受深静脉管术的患者可实施术后护理方案,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成人 深静脉置管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