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吴茱萸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材,有多种不同的炮制方法,而炮制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采用最佳的炮制方法以提高吴茱萸药用价值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吴茱萸炮制方法相关问题,详细讲述吴茱萸在两千多年的应用当中所采用的不同炮制方法,旨在提高吴茱萸炮制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使其发挥更大的药用价值。

  • 标签: 吴茱萸 炮制方法 甘草炮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腔隙性脑梗死(LI)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至70年代,Fisher通过一系列细致的病理研究提出了“腔隙假说”。随着头颅CT/MRI影像技术及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的临床应用,LI又兼具影像和病因分型意义。因此,LI从最初病理学的诊断,到现在具有临床、影像、病因的多重身份,概念及内涵大大超出了最初的病理学含义,造成了目前名词的混乱和临床不同场合的滥用。文中将从LI的历史病理概念出发,系统综述LI的相关术语及概念演变过程,并对LI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定义提出展望,以期为LI的规范化使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假说 脑小血管病 病理学
  • 简介:摘要:黄精为临床常用中药,其炮制方法源远流长。历代医方、本草、炮制专著对黄精的炮制均有记载,有传统炮制方法,也有各地用药习惯,致使全国各地炮制方法不够统一,累计达到20多种。本文对我国黄精的炮制历史进行剖析,并结合当前黄精炮制现状,深入分析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黄精炮制的发展情况。

  • 标签: 黄精 炮制 历史沿革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药和传染病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追溯,通过古医药书籍对传染病诊疗的深入对比,发现他们的共性与区别,对于最新的传染病(新型冠状肺炎)能有借鉴和启迪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斗转星移风雨兼程的历程展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让我们新时代的开创者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路,从而肩负起创造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历史使命 新时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血液灌流(HP)方案和CVVH+HP或CVVH +血浆置换(PE)方案救治重度胡蜂蜇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历史队列研究和优效性检验的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连续筛查5家研究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胡蜂蜇伤患者,招募进入CVVH+DPMA+HP组(干预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各研究中心收治的重度胡蜂蜇伤病例,与干预组进行1∶1匹配,建立历史对照组。历史对照组按其实际的血液净化方案,分为CVVH+HP组和CVVH+PE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3 d和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并发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患者预后。结果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干预组与两个历史对照组分别有56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各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病、生化检查指标和危重症评分等基线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预组下降更快;接受DPMA治疗〔风险比(HR)=1.04,95%可信区间(95%CI)为1.02~1.08,P=0.00〕及体温(HR=1.02,95%CI为1.00~1.03,P=0.02)、血中肌酸激酶(CK;HR=0.98,95%CI为0.96~1.00,P=0.05)和肌红蛋白(MYO;HR=2.88,95%CI为1.24~6.69,P=0.01)水平降低是使APACHEⅡ评分降至目标值(1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组间出血并发症、滤器或灌流器血栓形成、血压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VH+DPMA+HP方案能显著降低重症胡蜂蜇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效果优于CVVH+HP和CVVH+PE方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胡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血液净化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