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嗅觉功能和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卵清蛋白(OVA)构建AR小鼠模型,通过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将其分为有嗅觉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OD)组和无OD组。选择OD小鼠,再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鼻给予OVA联合多巴胺(时间分别为第3、6、9、12 d)或OVA联合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相同处理时间)。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评估小鼠嗅觉功能。HE和PAS染色后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黏膜嗅觉标志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的表达,以及中多巴胺重要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D11b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的损伤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伴OD小鼠鼻黏膜具有AR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AR不伴OD小鼠相比,AR伴OD小鼠黏膜OMP的表达减少(F=26.09,P<0.05),中GFAP和CD11b的表达增加(F值分别为38.95和71.71,P值均<0.05),中TH表达减少(F=77.00,P<0.05)。经鼻给予多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小鼠发现食物小球时间,与对照模型组相比,多巴胺可下调中GFAP和CD11b的表达(F值分别为6.54和46.11,P值均<0.05),减少中凋亡细胞数量(F=25.64,P<0.05),但对鼻黏膜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F值分别为36.26和19.38,P值均>0.05),对黏膜OMP的表达亦无显著影响(F=55.27,P>0.05)。结论多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R小鼠嗅觉功能,可能原因是抑制中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细胞的凋亡损伤。

  • 标签: 多巴胺 变应性鼻炎 嗅觉障碍 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及体积测量方法,初步建立正常儿童球体积的参考范围。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120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及徐州市儿童医院体检儿童病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4组,其中男童60例,女童60例,所有儿童均使用GE DISCOVERY MR750 3.0 T磁共振冠状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序列扫描获得影像,应用人工勾画边界并逐层相加的方法计算双侧球体积。结果正常男童球体积分别为左(21.97±0.50) mm3、右(22.51±0.49) mm3、总(44.78±0.95) mm3,正常女童球体积分别为左(23.08±0.82) mm3、右(22.33±0.76) mm3、总(45.41±1.55) mm3,男童、女童左右侧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左、右侧球体积及总球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磁共振冠状位T2加权FSE序列能清晰地显示轮廓,可用于球体积的测量研究;男童、女童左右侧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女童球体积整体呈减小趋势;正常儿童球体积范围的测定后续或可作为评价儿童病变的参考之一。

  • 标签: 嗅球 儿童 体积 测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鼻颅底母细胞瘤切除的手术的配合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鼻颅底母细胞瘤切除的手术患者1例,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双侧鼻腔、鼻窦、前路颅窝底),根据检查结果,使用神经外科与鼻专科联合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是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切除术中,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手术配合尤为重要,良好的配合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一例 鼻颅底嗅母细胞瘤 切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27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术后早期发热7例,视力下降2例,嗅觉缺失12例,术后新发癫痫3例;2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无脑脊液鼻漏及死亡患者。随访5个月至6年,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全切除沟脑膜瘤,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额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醇(Callispheres)可载药微栓塞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出142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入微组和碘油组,微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栓塞术治疗,碘油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1%,明显高于碘油组治疗有效率55.56%,P<0.05;两组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微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血清AFP浓度均低于碘油组,P<0.05。结论:聚乙烯醇栓塞可载药微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肿瘤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 碘油栓塞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醇(Callispheres)可载药微栓塞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出142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入微组和碘油组,微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栓塞术治疗,碘油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1%,明显高于碘油组治疗有效率55.56%,P<0.05;两组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微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血清AFP浓度均低于碘油组,P<0.05。结论:聚乙烯醇栓塞可载药微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肿瘤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 碘油栓塞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噻托铵粉雾剂治疗对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价值探究。方法:样本均收录于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收录70例,收录时间均于2019.3——2022.3,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均纳入样本35例,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噻托铵粉雾剂治疗)。统计组间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组间肺功能指标相较P>0.05;在实施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更优,P<0.05。结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噻托铵粉雾剂治疗对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价值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嗅铵粉雾剂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涂层囊(drug-coated balloon,DCB)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植入与普通囊(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联合BMS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D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以TASC D级股腘病变为标准纳入的接受DCB联合BMS植入及POBA联合BMS植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其通畅率、免于靶血管再干预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15例符合股腘动脉TASC D级病变的患者,共120条患肢,平均闭塞长度(29.1±6.5)mm。DCB联合BMS组36例,37条患肢,POBA联合BMS组79例,83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8.1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89.2%比86.7%)、9个月(86.4%比76.9%)、1年(66.8%比70.9%)及2年(63.1%比56.9%)的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靶血管再干预率(FCD-TLR)术后3个月(100%比95.1%)、9个月(94.3%比82.3%)、1年(78.5%比80.6%)、2年(74.1%比68.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对于股腘TASC D级病变,相较于POBA联合BMS,DCB联合BMS的获益仍不明确。

  • 标签: 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药物球囊 股腘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曲菌通常继发于肺内空腔中,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威胁生命的大咯血。手术切除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因肺曲菌通常不侵及肺空腔周围血管,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差。此时可考虑动脉栓塞、局部注入药物、放射治疗等方法。本文将对肺曲菌(咯血)的各种非手术局部治疗进行概括和总结,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囊)双囊对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例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因具有引产指征于我院妇产科住院就诊的妊娠晚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产妇应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实验组10例产妇则采用cook双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分娩方式、产程耗时、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分娩结局差异,验证cook双囊对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引产前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引产后的Bishop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则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双囊可有效促进妊娠晚期产妇的宫颈成熟,有助于产妇产程的缩短和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且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新生儿健康的保障,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cook双球囊 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探究在进行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中输尿管囊扩张治疗的实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院选取30名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到我院接受输尿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院需要采用抽样分组的方式将该3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当中的患者为15人,且每组患者中的性别均为男性,年龄在45周岁到5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周岁。在研究的阶段中,其中一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我院给予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常规护理,并将该组命名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我院给予的护理方式为全新的整体式干预护理,在研究中我院将该组命名为实验组。在研究结束后,我院需要结合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护理方式的优劣分析,并详细探究整体干预护理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实际被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护理有效人数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尿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护理中,采用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整体干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有着极大的优势,能够给患者恢复健康带来有效的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输尿管狭窄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真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真性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吞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真性麻痹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后真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COOK囊引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21 年1 月- 2022 年1月60 例足月妊娠引产孕妇进行研究,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单纯应用药物引产)与试验组(n=30,采用宫颈囊扩张器引产),对比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试验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宫颈囊扩张器可提高足月妊娠孕妇的引产效果,促进宫颈成熟,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球囊扩张器 足月妊娠 引产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扩张囊联合人工破膜催产的效果。方法 文中通过借助随机抽样法将40例产妇分参照组以人工破膜催产,而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添加宫颈扩张囊,各20例,针对两组间各指标观察对比。结果 临产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以研究组更短,与参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率参照组占30.00%,阴道分娩占70.00%,和研究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是5.00%、95.00%。结论 通过为产妇提供宫颈扩张囊、人工破膜催产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扩张球囊 催产 人工破膜
  • 简介:摘 要:目的:以囊导管为原材料,在囊表面喷涂药物涂层后,再经过后处理,使药物涂层形成晶体状态,考察样品涂层性状以及在健康猪模型体内扩张后不同时间点血管组织残留量,以评估后处理涂层技术对于产品开发的可行性。

  • 标签: 药物球囊 雷帕霉素 药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