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乳房再造对于提升患者自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基于假体置入的乳房再造术是乳房再造的主要选择。关于假体置入平面的选择,曾先后出现过皮下平面、肌下平面和胸肌前平面置入。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胸肌下平面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术式,但对胸大肌的剥离提升引起的术后疼痛、肩功能障碍以及动态畸形等并发症受到很多医生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欧美国家整形外科医生重新考虑胸肌前(皮下)平面乳房再造,并且观察到其短期良好的术后表现。该文就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乳房植入 假体和植入物 脱细胞真皮 乳房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平面手指离断修复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1年1月-2019年12月共收治手指多平面离断患者7例13指,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9岁;其中4指多平面1例,2指双平面3例(其中示、中指2例,中、环指1例),1指双平面3例(示指2例、小指1例)。厘清指别,彻底清创,按"先远端,后近端"的再植顺序,注重血管吻合质量,分组协作,术后严密观察,制定早期康复方案,尽可能恢复患肢功能。结果再植术后6例11指成活,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法进行随访1.5~36.0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例,良3例,差1例。结论守原则、细操作,分组协作,早期康复,多平面指体离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断指再植 多指离段 多平面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及长轴平面内技术对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外周穿刺肥胖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长轴组和短轴组,各50例。长轴组患者给予长轴平面内技术,短轴组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对外周静脉穿刺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技术后,短轴组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长轴组,短轴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长轴组,短轴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长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与长轴平面内技术比较,短轴平面外能明显缩短外周穿刺肥胖患者的穿刺时间、改善其穿刺效果以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故值得临床于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短轴平面外 长轴平面内 肥胖患者 静脉穿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2019年7月,收治1例自残致左腕部4平面离断伤。经多学科沟通,制定相应诊疗策略,给予输液、输血、纠正休克、降低血糖等对症治疗,同时左腕部多断面离断清创再植,术后应用心里干预,应对突发情况,术后患肢恢复好。

  • 标签: 断肢再植 断腕 显微外科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双侧肋缘下两点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2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CIA组(C组)和SAPB+TAPB+PCIA组(ST组),各组31例。ST组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SAPB,给予0.25%罗哌卡因30 ml,并行双侧肋缘下两点TAPB,每侧每点给予0.25%罗哌卡因10 ml;C组不做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方案,术后两组均给予PCIA。记录患者神经阻滞30 min后的温度觉减退平面。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总用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ST组患者SAPB阻滞后30 min的温度觉减退平面是T3~T11,TAPB为T6~T10。与C组比较,ST组患者术后2、4、8、12、24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降低和VAS<3分例数增多(P均<0.05)。与C组比较,ST组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1.13±0.15)比(26.02±0.51),(3.06±1.27)比(49.01±2.62)]次和舒芬太尼总用量[(62.5±3.3)比(87.6±1.8),(126.6±6.5)比(160.8±7.8)]μg、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少(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血肿、严重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SAPB联合双侧肋缘下两点TAPB加PCIA相对于单纯PCIA能更有效地控制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减少患者术后躁动。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食管肿瘤 胸腔镜 疼痛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皮肤松弛,法令纹加深,面颊凹陷,下颌缘不清晰有面部提升手术需求的求美者。采用9点双平面布线法面部线性提升手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对我院2019.1月-2019.4月86例(平均年龄35岁)采用9点双平面布线法线性面部提升手术后分别给于1周、1个月、3个月、1年、2年复查回访统计数据进行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观察研究。结果:69例为优、15例良好、2例一般。2年提升维持率91%。2年满意率89%。其中一例面部皮肤消毒液过敏满意度下降。3天内为微肿胀期,一周内基本恢复。手术后不用带头套不影响日常工作。结论:9点双平面布线法线性面部提升手术优良率可达95%。远期效果满意度高,不良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产妇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平面注入0.3%罗哌卡因各20ml进行术后镇痛,B组注入等量盐水,所有产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h、8h、12h、24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11月收治1例右手第2~5指多平面20节离断患者,本院优化急救流程,通过断指再植急救绿色通道,积极术前准备,发挥团队协作,统一调配人员,分工合作,分4组同时手术,缩短断指缺血时间,确保断指再植手术质量,术后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后期加强功能康复锻炼。术后13 h再植手指成活良好,保全了离断手指的功能长度,最大限度恢复手功能;术后2个月时,20段指成活17段。优化流程、缩短热缺血时间,发挥团队协作,分组手术、分工合作,确保血管、神经、肌腱吻合和缝接质量,并加强护理及术后观察与处理,可提高多指多平面离断再植的成功率并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手指离断 指多节离断 断指再植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素平面显像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体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20例,应用核素平面显像(SM-Allen法、GE-Allen法、SM-Himanka法、GE-Himanka法)评估甲状腺体积,并以超声显像法(US-Ellipsoid法)测定的甲状腺体积作为参考值,采用线性回归以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核素平面显像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体积的临床价值。结果US-Ellipsoid法测定的甲状腺体积与基于核素平面成像的SM-Allen法、GE-Allen法、SM-Himanka法、GE-Himanka法测定的甲状体积比较,F=0.825,P=0.51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S-Ellipsoid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结果与SM-Allen法、GE-Allen法、SM-Himanka法、GE-Himanka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结果存在相关性,R2=0.612、0.592、0.837、0.783。ICC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US-Ellipsoid法测定的甲状腺体积与基于核素平面成像的SM-Allen法、GE-Allen法、SM-Himanka法、GE-Himanka法测定甲状体积,ICC=0.836、0.765、0.912、0.855,P均<0.05。结论核素平面显像测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体积与超声显像法测定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核素平面显像法测定结果和超声显像法能取得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甲状腺 核素平面显像 超声显像 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经临床确诊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儿麻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切皮后MAP和HR及术中KLS合剂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腹直肌平面阻滞有效的提升麻醉优良率,降低麻醉风险对患儿的影响,稳定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促进麻醉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小儿疝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腕舟骨骨折中的诊断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5名腕舟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依次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比较不同诊断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螺旋CT扫描中,腕舟骨骨折检出率98.18%(54/55),在多平面重建技术中,腕舟骨骨折检出率85.45%(47/55),(p<0.05)。结论:针对腕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多平面重建技术具有直观、立体的优势,能够实现对骨折移位情况、骨折走线情况的反馈,诊断准确率高,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建技术 腕舟骨骨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疼痛是导致应激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有利于减少外科手术导致的应激,减少由疼痛引起的不良事件,加快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是加速外科康复(ERAS)理念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腹横肌平面阻滞是区域神经阻滞的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镇痛效果可靠,广泛地应用于腹部手术疼痛管理,在ERAS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腹横肌平面阻滞解剖基础、临床应用、阻滞效果影响因素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优化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腹部肿瘤 疼痛 麻醉和镇痛 腹横肌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为Ⅰ~Ⅱ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30例)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伤口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15 min后测阻滞平面可达T3~T7脊神经支配节段,观察组测神经阻滞平面为T2~T9脊神经管理节段,两组术后1 h和6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术后的镇痛中,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竖脊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为Ⅰ~Ⅱ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30例)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伤口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15 min后测阻滞平面可达T3~T7脊神经支配节段,观察组测神经阻滞平面为T2~T9脊神经管理节段,两组术后1 h和6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术后的镇痛中,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竖脊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腭咽成形术治疗腭咽平面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咽腭平面气道狭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8)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n=48)接受改良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改良腭咽成形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腭咽平面气道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集入院进行CT检查的磨玻璃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划分为两种,分别是良性组45例与恶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T多平面重建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诊断后结合资料发现,恶性组多结节融合状、斑片状以及不规则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 多平面重建 肺部 磨玻璃小结节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原理进行探讨,在不同的部位骨折临床作业当中进行应用。背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解剖环节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当解剖结构具有复杂化和重叠性的特点时,可以确保骨关节骨折等解剖作业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保障诊断环节的整体效率,为临床环节提供了充足的诊断信息。结果与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或者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折创伤检查环节当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以以直观的形式对骨折关节的损伤情况进行显示,有助于保障骨折分型环节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使骨科医师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螺旋CT 腰椎创伤性骨折 三维和多平面重建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全身麻醉后行剖宫产术,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同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术后2 h、4 h、12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1±0.9)分、(2.2±0.7)分、(3.0±0.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3)分、(4.9±1.2)分、(3.9±0.8)分(t=8.946、7.854、6.246,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3.4±0.8)分、(3.2±0.7)分、(3.3±0.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7)分、(2.2±0.9)分、(2.5±0.8)分(t=7.235、6.130、5.953,均P<0.05)。术后,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8.4±2.9)次,少于对照组的(13.1±3.7)次,镇痛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 (31/40)(t=7.036,χ2=9.347,均P<0.05)。术后1 d、2 d,观察组静脉自控镇痛累计用量分别为(52.1±1.9)mL、(121.7±4.1)mL,均少于对照组的(63.6±2.4)mL、(146.5±5.3)mL(t=6.240、8.842,均P<0.05),拔管质量评分为(1.3±0.3)分,低于对照组的(3.2±0.5)分(t=6.664,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胎儿取出、切皮、插管各时间点皮质醇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脐带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减少,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出生1 min时Apgar 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提高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母体应激反应,更好的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剖宫产术 麻醉和镇痛 超声检查 腹横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病人控制 疼痛测定 皮质醇 妊娠结局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在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的应用和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行择期漏斗胸Nuss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12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E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30 min行双侧T5水平的ESPB,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0.5 h(T2)和术后2 h(T3)时的血皮质醇水平,术后2、4、6、12、24、48 h的疼痛相关行为学评分法(Face, Legs, Activity, Cry, and Consolability, FLACC)评分,PACU复苏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中用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血皮质醇水平较T1升高(P<0.05),E组T3时血皮质醇水平低于C组(P<0.05)。E组术后2、4、6、12 h FLACC评分低于C组(P<0.05)。E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CA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低于C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缩短PACU停留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漏斗胸 Nuss手术 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