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全麻过程中无动脉(NIBP)与动脉(DirectART)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近年来全麻中同时行NIBP与DirectART监测的患者病例中,根据麻醉诱导后10分钟NIBP的平均动脉(MAP)水平及此时的体位,分为a、b、c三组,每组收集25例;a组:MAP≥70mmHg,平卧位;b组:MAP≥70mmHg,右侧卧位;c组:MAP〈70mmHg,平卧位。同时记录该时点的NIBP与DirectART数值,对两组数值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a组中NIBP与DircetART数值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938;b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高度显著性,r=0.933;c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显著性,r=0.771。结论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且为平卧位时,两种方法对MAP的监测数值可相互替代;在侧卧位时,可用NIBP所测MAP值通过加减由体位引起的静水骶差准确推算DirectART的MAP值。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时,两种方法对MAP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行DirectART监测,以获得患者真实的MAP数据。

  • 标签: 无创动脉压 有创动脉压
  • 简介:目的经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动态行血压监测,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以指导临床工作。经动脉穿刺导管采取动脉血标本随时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方法选择收治1cm的重患25例,经左桡动脉或右桡动脉穿刺一置管,通过换能器连接到计算机上,以显示器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以及动脉的波形。记录血压(ibp)和无血压(miBp)数值及测压时间,血压组对照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iBp的测压时间为3秒±0.4秒,niBp的测压时间为23±2秒,iBP的数值比NiBp高18±2mmHg,两组对比,P<0.05。结论动脉血压能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便于对危重患者的血压连续、动态监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连续监测 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 血压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病情危重患者采取动脉置管,直接动脉血压监测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中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30例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用桡动脉血压监测,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准确的临床指导。结果30例患者病情平稳后拔除置管,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穿刺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置管 有创血压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对休克、急性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等危重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可为医生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但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由于CV/,监测必须在深静脉置管后方进行,而且对穿刺技术要求较高,故有众多不便,同时一些偏远基层医院也没有条件进行CVP的测定。而肘静脉压测定可由上肢肘静脉穿刺测得,其方法简单易行,可在任何情况下问

  • 标签: 肘静脉压监测 急症护理 外周静脉压 血容量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成人桡动脉测压第二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重温一下桡动脉解剖情况。方法:选择4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成人患者,按要求使患者前臂取中立位,略向尺侧偏10°-15°桡侧向上,固定前臂,用22G动脉留置针穿刺重管。结果:33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第二针穿刺成功,2例因穿刺不成功改其它部位行动脉监测。结论:桡动脉IBP广泛用于复杂病情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动脉血压监测,当桡动脉第一穿刺点因故不能进行时,成人桡动脉则压第二穿刺法为IBP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结合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操作,证实了成人桡动脉测压第二穿刺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此法在患者俯卧位或改变体位时穿刺尤现方便可行。

  • 标签: 成年 桡动脉有创测压 第二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体位
  • 简介:一个北美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小”潮气量通气较“大”潮气量更能提高ARDS病人的生存率;PEEP和短暂高气道压可复张萎陷的肺单位和改善氧合;在几个北美的试验中,无医师领导的脱机草案能减少通气的时间;由于证据证明入住ICU前危重病人未获得最佳治疗,促进了早期预警评分和危重监护出诊队伍的发展。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 PEEP 气道压 出诊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因小气道阻塞、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失衡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rension,PHT)。研究资料表明,肺动脉高压可明显影响COPD患者的病程和预后,所以早期诊断并控制低氧血症及PHT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期住院的COPD患者70例,根据血气分析参数,推算出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探讨COPD患者缺氧程度、pH的变化与PAMP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血气分析 肺动脉压 COPD患者 酸碱失衡 慢性阻塞性肺病 PAMP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24例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16例,女108例,年龄44~80(63±8)岁.外周肱动脉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并求得脉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诊为冠心病,比较脉压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结果224例中,11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为冠心病.冠心病组除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比例上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外,两组的各种血压参数(除舒张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收缩压和吸烟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他各种参数与冠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脉压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冠心病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冠心病
  • 简介: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PP的大小反映大动咏硬化的程度,对心血管病人的近期和/或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心血管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脉压指数(PPI)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大小。深入认识PP与PPI有助于识别已经存在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脉压 脉压指数
  • 简介:2004年11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了“中国首台西门子超高速64层螺旋CT机SOMATOMSensation64落户北京协和医院”新闻发布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集团总裁范伯龙先生、北京协和医院院长戚可名教授、放射科主任金征宇教授等出席了发布会。

  • 标签: 北京协和医院 无创 有创检查 冠状动脉成像 螺旋CT 科主任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重度烧伤休克期简便、快捷、有效补液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002-07~2009-07收治的15例危重烧伤患者立即行锁骨下深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此作为快速补液通道,同时床旁安装简易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装置,依据CVP监测结果,结合尿量、心率、呼吸及意识等无监测指标调节补液。结果15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平稳度过。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适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期治疗及护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烧伤 休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7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计算出这些患者的脉压差,观察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脉压差大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均增高(P<0.05).结论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IMT相关,脉压差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差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多发性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24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3个,其他部位3个。一期手术处理2个动脉瘤13例(其中微手术7例,栓塞手术6例),二期手术者7例。结果优良13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DS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相辅相成。尽可能一期处理所有动脉瘤,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微创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MIDCABG)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2003年9月,我院在全麻、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了33例单支MIDCABG.14例采用左前外侧小切口,19例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切口.31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1例使用大隐静脉行主动脉根部至前降支旁路移植,1例行胃网膜右动脉至后降支旁路移植.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量(163±120)ml,术后引流量(193±169)ml,术后拔管时间(6.4±5.5)h,ICU时间(17.8±4.4)h.随访(14.7±7.4)月,无死亡.结论MIDCABG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总结3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冠状动脉旁路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的中期疗效.方法2000年11月~2003年4月共行MIDCAB33例,单纯MIDCAB29例,杂交技术4例.25例采用经典MIDCAB,4例胸腔镜辅助,4例AESOP机器人辅助.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呼吸机脱机时间(7.5±1.9)h,引流量(274±197)ml,输血率9.1%(3/33),术后住院(6.9±1.7)d.随访33例,时间(24.3±5.7)个月,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复发率9.1%(3/33).术后再次冠状动脉造影4例,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术后导管再次血管化2例(6.1%).结论MIDCAB术中期效果满意.

  • 标签: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杂交技术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