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胃置入长度对脑梗死长期鼻饲饮食患者营养改善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来自我院罹患脑梗死疾病并且接受长期鼻饲饮食的66例患者进行抽取,时间介于2020年2月~2022年3月范围;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完成本次干预研究各组别划分,即包含33例采用45~55cm胃留置长度干预的参照组,与包含33例采用55~65cm胃留置长度干预的研究组;组间比较两组营养改善情况(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回抽胃内残留量以及并发症(呕吐、吸入性肺炎、呛咳以及胃反流)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参照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差别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参照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回抽胃内残留量较参照组回抽胃内残留量更少(P

  • 标签: 胃管置入长度 脑梗死 长期鼻饲饮食 营养改善 回抽胃内残留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长度和留置时间对患者疼痛及渗液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给患者静脉穿刺时,2组均采用20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留置针置入皮肤及血管长度为(2.5±0.1)cm方法,对照组留置针全部置入皮肤及血管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留置针置完成时、置48h、72h等时段患者穿刺部位疼痛程度及渗液情况。结果 穿刺置完成时、置48h、72h等时段,患者疼痛程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48h、72h等时段渗液发生率,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留置针 置管长度 留置时间 疼痛 渗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通过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输注甘露醇,观察效果。方法:我院神经重症患者66例,两组各33例均是随机分组,观察组行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对照组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为两组输注甘露醇,对比两组置阶段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静脉炎总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穿刺次数较少,平均留置时间较长(P<0.05)。结论:甘露醇输注给神经重症患者,采取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方式,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神经重症 甘露醇 外周静脉 中等长度导管 留置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法医工作人员在临床鉴定受害者创口长度进行分析研究。法医人员在对受害者创口长度进行临床鉴定时,不仅应用在刑事诉讼相关案件,还可以作为相关物证,应用在人民检察院定责相关工作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法医鉴定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司法部通过定制发布《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一文,从而对法医工作人员在日常轻伤、创口、损伤等内容进行鉴定,从而使鉴定结果更加公正、公平。简而言之,法医工作人员在鉴定受害人伤情时,首先需要对受害人的创口长度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以往工作实践经验,给出当事人双方最公正的鉴定结果。本文通过对受害人创口长度在法医工作人员临床鉴定中带来的具体应用表现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创口长度 法医临床鉴定 应用体现
  • 简介:【摘要】 在法医临床实践中,伤者身体各部位创口的长度往往得到医学上的确认。然而,许多不确定条件和影响因素使得准确确定受伤程度和确定其损伤程度变得困难。因此,如何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确定伤者的损伤程度,成为法医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了法医实践中常见的有关创口长度损伤程度的类型,但由于鉴定实践中存在几种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创口长度,法医临床鉴定,伤病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领域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多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会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口鉴定,然而创口长度鉴定在整个工作当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为后续推导破案来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法医部门要提高对创口长度鉴定的重视程度,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来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可以将法医临床鉴定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提高。

  • 标签: 创口长度 法医 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痛逐淤汤治疗腰腿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2-2021.12月,1年内收治的98例腰腿痛患者,将所有患者用数字随机法为对照组(49例,使用药物治疗)和治疗组(49例,使用痛逐淤汤治疗)。结果:治疗组NRS疼痛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腿痛患者使用痛逐淤汤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中等长度导管(M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客观科学的评价MC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在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初步拟订MC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021年7—9月,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的M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73项三级指标。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19与0.831,协调系数为0.218与0.220。结论构建的M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不断改进MC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中等长度导管 质量评价 德尔菲 体系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中长导管循证方案在重症患儿导管护理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于我院PICU的80例患儿,依据其就诊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科内常规的中长导管护理方案,干预组患儿的中长导管按照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中长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中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平均为(8.81±8.01)天,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患儿中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3.65±4.29)天,导管并发生率为2.5%;两组患儿中长导管的留置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危重症患儿中长导管日常维护中实施循证护理,可延长其留置时间并降低其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确保重症患儿诊疗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效益。

  • 标签: 中长导管 危重症儿童 循证护理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等长度导管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1-2022年我院100例需要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结论 针对接受中等长度导管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中等长度导管 静脉输液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等长度导管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科室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留滞护理,对照组采取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等长度导管 脑卒中 偏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应用于重症患者早期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97例留置中等长度导管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结果。结果:95例患者均一次性置成功,2例再次穿刺后置成功,管道留置时间7~42d。置期间加强观察,妥善维护导管,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导管并发症并处置,预防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及时发现穿刺点渗血渗液并处理。经干预后87例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3例转院,7例死亡。结论:B超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置容易,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较少引起并发症,可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静脉营养、长时间脱水及患者的抢救中,其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早期干预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B超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 重症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形泪道支撑术治疗泪小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外伤性泪小断裂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断裂的泪小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至6个月拔,之后随访3~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末,39眼治愈,7眼好转,2眼无效。有效率为95.83%(46/48),术后未见明显眼睑畸形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泪小断裂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导泪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支撑管,环形 置管术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在中等长度导管维护同质化中实施PDCA循环维护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54例以相同型号的中等长度导管置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维护以及PDCA循环维护,比较组间维护达标率、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中等长度导管维护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 PDCA循环 中等长度导管 同质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等长度导管维护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2020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56例型号相同中等长度导管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8例,分别给予常规维护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维护,对比两组导管维护达标、并发症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导管维护达标率92.86%相比对照组67.86%明显较高(P

  • 标签: PDCA循环 血栓性堵管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中Offset重建与双下肢长度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由同一术者行单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及术后标准双髋正位片40例患者资料,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arris评分明显升高,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Offset重建组与未重建组在等长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Offset重建组患者,其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较小组同差值较大组在术后双下肢等长率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同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帮助患者改善髋关节功能,通过中Offset重建,并尽可能保证双侧股骨偏心距接近,从而有效预防相术后双下肢不等长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全髋关节置换术综合效果。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Offset重建 双下肢长度差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小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与外套管根部打折率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60例)和干预组(n=60例)。常规组接受留置针置的过程中完全置入外套,干预组接受留置针置的过程中不完全置入外套管,在皮外余 2~3 mm,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质量、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59/60)高于常规组的85.00%(51/60),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89±0.54)d长于常规组的(2.78±0.43)d,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和风险处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常规组的16.67%,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留置针置的过程中不完全置入外套管,余2~3mm在皮外可以有效降低外套管与留置针的打折率及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套管打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M)黄斑和视盘区血流密度(VD)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6~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患者171例17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2例,女性99例;年龄(35.0±10.8)岁。将患者分为PM组、高度近视(HM)组、非HM组,分别为51例51只眼、70例70只眼、50例50只眼。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患眼黄斑和视盘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分区将黄斑、视盘区中心6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视盘中心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旁中心区;旁中心区分别有2条放射线将其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区。测量患眼黄斑和视盘的中心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外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VD。对比观察PM组、HM组、非HM组患眼VD情况。三组患眼之间VD比较采用方差分析;VD与AL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PM组患眼黄斑旁中心区SCP、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VD均低于HM组、非H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M组患眼黄斑中心区DCP的VD高于H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视盘区,除DCP上方、下方、颞侧和外层视网膜中心区外,PM组患眼其他区VD均低于非H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CP的黄斑中心区、视盘区上方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视盘中心区的VD与AL不相关(P=0.647、0.688、0.146 ),其他区域的VD均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HM、非HM患眼比较,PM患眼黄斑及视盘区多数区域的VD降低。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参与儿童眼病研究的100例小学一年级学生和100例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建立近视预测模型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不同模型预测近视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 结果 使用单一AL指标预测模型时小学一年级学生中的灵敏度为6.62%、阳性预测值为91.84%,初中一年级学生中的灵敏度为87.35%、阳性预测值为47.18%;使用2种指标预测模型时预测效果最好的是AL+UCDVA,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43%和78.75%,初中一年级学生中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79.84%。结论 AL在儿童和青少年早期预测近视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一种非侵入式检查,操作简单,是儿童和青少年眼球发育过程中不可逆性、与形成近视有关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筛查、诊治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一个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眼轴长度 近视 预测模型 儿童 青少年 近视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