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宫颈癌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现居妇产科恶性肿瘤第二位,而高危乳头病毒(以下简称HR-HPV)持续感染是目前已知的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何清除HR-HPV病毒至关重要。笔者对HR-HPV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从病因病机及诊疗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乳头病毒(HPV)高危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择取的300例样本均来自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为宫颈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的宫颈细胞学无变化,之后筛选三组检测患者,并检测16种高危HPV及3种低危HPV,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宫颈癌组的HPV阳性率为97.00%(97/100),宫颈癌前病变组的HPV阳性率为60.00%(60/100),对照组的HPV阳性率为13.00%(13/100),HPV总阳性率为56.67%(170/300):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HPV的阳性率有:HPV16的阳性率为29.41%、HPV18及HPV33的阳性率为5.88%、HPV52的阳性率为8.24%、HPV58的阳性率为7.06%。结论: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有一定的联系,并在高危HPV感染中,其中主要的感染因素为HPV16。

  • 标签: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 高危型感染 宫颈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E6/E7 mRNA和高危乳头病毒(HR-HPV)检测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异常的绝经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02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年龄(56.05±8.46)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所有患者进行HPV E6/E7 mRNA、HR-HPV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50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中,正常及炎症10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0例,宫颈癌16例。HPV E6/E7 mRNA和HR-HPV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在正常及炎症、LSIL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SIL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诊断为LSIL及以下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53.1%+39.2%)低于HR-HPV(95.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SIL及以上病理结果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100%+98.1%)高于HR-HPV(100%+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在LSIL及以下与HSIL及以上比较,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前者低于后者,HR-HPV检测的阳性率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 E6/E7 mRNA在病理诊断为HSIL及以上病变的特异度[55.4%(92/166)]、阳性预测值[80.9%(330/408)]、阴性预测值[97.9%(92/94)]均高于HR-HPV[22.3%(37/166)、71.4%(322/408)、72.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98.2%(330/336)]低于HR-HPV[98.8%(332/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与宫颈病变病理诊断高低有相关性,联合TCT检测在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绝经女性 宫颈筛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高危乳头病毒(HPV)分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满足条件的2495例受试者接受高危HPV分检测,同时对HPV阳性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必要时可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入组患者高危HP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筛选的2495例受试者中,有278例感染了HPV高危,感染率为11.14%;不同年龄组间HPV高危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阳性有369例(14.79%),阴性2126例(85.21%)。在接受宫颈活检送病理检查的278例受试者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是85.97%(239例),有39例检测出慢性宫颈炎(14.03%)。其中检查出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CIN)Ⅰ级有98例(41.00%),CINⅡ51例(21.34%),CINⅢ78例(32.64%),宫颈癌12例(5.02%)。占比较高的高危亚型依次为HPV16(24.69%)、58(13.81%)和52(12.55%)。经比较,不同人乳头病毒高危亚型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乳头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分型筛查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乳头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7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组,另同期选择70例宫颈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给予整合分析,行回顾分析,统计研究组与参照组高危乳头病毒感染率,应用比较分析法对相关临床数据给予数据对比。 结果:研究组中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89.29%,宫颈上皮内变Ⅰ级的HPV阳性率为60.00%,宫颈上皮内变Ⅱ级的HPV阳性率为66.66%,宫颈上皮内变Ⅲ级的HPV阳性率为90.90%,参照组宫颈炎患者的HPV阳性率为17.14,经分析发现恶性程度越高,HPV 阳性率也就越高,P<0.05。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着正相关关系,临床上,阻断HR-HPV感染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癌 癌前病变 HPV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农村育龄妇女,比较Pap、HPV检测、TCT检查宫颈病变阳性结果的检出情况。结果 HPV+TCT检查的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HPV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阳性结果检出率,与单项宫颈癌筛查相比,联合检查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刮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中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来建立一个能够同时对14中高危乳头病毒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有效地建立一个对癌基因E6/E7mRNA的检测方法。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23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探究14种高危乳头病毒中,不同病毒的E6/E7基因序列,来探究这些基因序列中存在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并且结合相对应的反应体系来构建一个高危乳头病毒E6/E7mRNA的检测方法与系统。在实验中需要结合这些临床样本来利用温核算扩增技术进行高危乳头病毒E6/E7mRNA检测,最终来探究其检测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一致性。结果:在实验中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试验检测中将检测限提升更高的程度,并且对于一些常见低危HPV中也并没有出现交叉检出的情况,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与Aptima HPV检测结果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更是高达94.4%阴性预测值比阳性预测值高出更多,高达97.9%,而阳性预测值仅为65.6%。结论: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有着特异性好、稳定性好以及灵敏性高等等优势,能够在为高危乳头病毒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诊断方案以及技术平台。

  • 标签: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mRNA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分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筛查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信息,同时收集相应病例此前6个月内的高危乳头病毒(hrHPV)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共478例,患者平均年龄39.4岁(19~81岁),44.8%发生于30~39岁,34.7%发生于40~49岁,其中355例行hrHPV检测,阳性率为93.8%(333/355),阳性病例中277例病毒,55.6%(154/277)患者感染HPV18,48.7%(135/227)患者感染HPV16,HPV18/16的总感染率达93.1%(258/277)。478例患者中212例为单一原位腺癌,余266例为原位腺癌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后者HPV16的感染患者显著多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检查阳性率55.9%(167/299),余44.1%细胞学阴性患者的hrHPV阳性率为92.7%(101/109),其中HPV16/18占有病毒病例的94.3%(83/88)。结论HPV分检测和细胞学联合筛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宫颈原位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腺癌 细胞学技术 人乳头状瘤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炎合并高危乳头病毒感染患者接受干扰素阴道泡腾胶囊联合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宫颈炎合并高危乳头病毒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和观察组(干扰素阴道泡腾胶囊联合微波治疗),每组患者例数均是34例。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阴道泡腾胶囊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应用效果明显,可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干扰素阴道泡腾胶囊 宫颈炎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自取样是受检者自己采集标本进行疾病检测的方法,具有隐私性强、操作方便简单、时间地点自由等优点,可以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时间限制及交通和医疗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人群参加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依从性。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居家自取样检测成为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一个发展趋势。HIV及HPV感染给个人及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在一级预防的有效性、普及性不足的现况下,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目前关于HPV和HIV自取样检测的研究较多,其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且在人群中接受度较高,对于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居家自取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乳头病毒(HPV)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变(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组织病理诊断为CIN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共261例,其中CIN1级60例、CIN2级41例、CIN3级51例、鳞癌72例和形态学正常的宫颈对照组织37例(HPV阴性10例、阳性27例)。将所有病理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进行HE染色、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完成染色判读,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结果HPV mRNA原位杂交在CIN1级中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基底至中层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BME)及伴表层细胞内弥散整个核的片状染色(supD),即≤BME+supD模式;在CIN2级中主要表现为基底直至中层之上但未达上皮全层的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模式(>BME)和部分伴supD染色的模式,即>BME+SupD模式;CIN3级主要表现为>BME模式,且点状染色分布于上皮全层。在CIN1级、2级和3级中,上述3种染色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mRNA原位杂交技术有助于CIN的准确诊断与分级,且有着比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佳的特异性。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位杂交 E6/E7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阳市宫颈病变患者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基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372例,参照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感染情况及HPV基因分。结果HPV阳性率77.15%(287/372);未检出HPV 81、HPV 82高危HPV以HPV 16、HPV 58、HPV 52最常见(30.31%、16.38%、12.20%),低危HPV以HPV 11、HPV 6、HPV 43最常见(13.59%、12.54%、11.15%);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中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P<0.05),但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中HPV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显著正相关(r=0.280,P<0.01);单一感染占80.84%(232/287),多重感染占19.16%(55/287),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16、HPV 31、HPV 52、HPV 53、HPV 66及HPV 6、HPV 11、HPV 42、HPV 43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阳市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显著正相关。高危HPV以HPV 16、HPV 58、HPV 52常见,多数为单一感染,但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宫颈原位癌与HPV阳性率、多重感染率的关系仍有待探究。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备孕妇女对乳头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方法:选择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门诊2019年8月一2022年5月期间就诊的332例备孕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HPV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2例备孕妇女对乳头病毒(HPV)知晓率为9.64% ,处于育龄阶段的备孕妇女HPV感染率因素与年龄无显著相关,但备孕妇女HPV感染因素问卷显示与吸烟、使用避孕套、伴有生殖道其他感染、丈夫阴茎包皮过长等有密切关联。结论:吸烟、使用避孕套、伴有生殖道其他感染、丈夫阴茎包皮过长是备孕妇女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降低HPV感染率。

  • 标签: 备孕妇女 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高危乳头病毒检测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临床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筛选出200例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全部接受TCT检查与HR-HPV检测。结果:统计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TCT检出阳性15(7.50%),病理检查阳性率11(73.33%),HPV-DNA检出阳性49(24.50%),病理检查阳性率10(20.41%),两项检出均阳性10(5.00%),病理检查阳性率10(100.00%),差异显著,P<0.05。不同宫颈病变级别HPV感染率,CIN I11(68.75%),CIN II 7(87.50%),CIN Ⅲ 5(100.00%),1(100.00%)。结论: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临床筛查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时接受高危乳头病毒检测更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临床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乳头病毒联合TCT检测和宫颈活检在宫颈癌早期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345例女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人乳头病毒检查、TCT检测和宫颈活检,统计乳头病毒+TCT检测、宫颈活检的宫颈病变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另参照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上述两种方法诊断宫颈癌的应用价值。结果:宫颈活检的宫颈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检出率与人乳头病毒+TCT检测比较,差异均较小,P>0.05。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乳头病毒+TCT检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病毒联合TCT检测以及宫颈活检在宫颈癌早期诊治中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TCT检测 宫颈活检
  • 简介:摘要人乳头病毒(HPV)相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PSCC)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独特亚型,是HPV相关性口咽癌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PV相关性OPSC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APOBEC3家族成员导致的体细胞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HPV相关性OPSCC的治疗靶点。HPV相关性OPSCC存在高DNA甲基化表型,未来可应用胞苷类似物作为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进行表观遗传学治疗。针对高风险人群利用血清学病毒蛋白及唾液和血清肿瘤DNA检测可早期发现并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本文对HPV相关性OPSCC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并探讨HPV相关性OPSCC新的治疗策略和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21.01-2022.02就诊于本诊所的HPV亚临床感染患者56例,盲法分设不同小组。乙组(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n=28例);甲组(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n=2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HPV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乙组为78.5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IL-6水平显著高于乙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HPV转阴率为96.43%,乙组为78.57%;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乙组为14.29%,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干扰素α-1b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升HPV转阴率,降低复发风险,安全性高。

  • 标签: 干扰素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 转阴率 不良反应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高危乳头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明确病因,但并非所有HR-HPV感染都会导致宫颈癌,说明多种因素参与调节HR-HPV的致病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激发宿主抗病毒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研究表明HR-HPV通过调节TLRs的表达和信号通路改变局部免疫微环境,导致病毒持续感染以及宫颈癌发生。本综述将总结并讨论TLRs在HPV感染致宫颈癌中的免疫作用和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TLRs激动剂在HPV疫苗中的应用。

  • 标签: Toll样受体 HPV 宫颈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