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危HPV病毒检测阳性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C2HPVDNA检测技术对适龄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高危HPV病毒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V阳性检出率16.0%,HPV半年至一年的持续阳性感染率为52.7%,在阳性标本中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为7.2%。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且持续感染性较大。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HC2 检测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头病毒杂交分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分析研究。方法对1106例患者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者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1.1106例患者中HPV阳性682例。2.1106例患者中,细胞学异常的705例,并对异常者做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慢性炎症165例,CINⅠ145例,CINⅡ157例,CINⅢ169例,宫颈癌69例。3.HPVDNA阳性病例在各组中分布细胞学正常的有106例(26.4%),慢性炎症有101例(61.2%),CINⅠ有109例(89.8%),CINⅡ有141例(89.8%),CINⅢ157例(92.9%),宫颈癌有68例(98.6%)。结论在乳头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快速导流杂交分技术,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基因分型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简介:子宫颈癌是危及全球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位列第2的女性恶性肿瘤。乳头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引起女性宫颈癌最主要的因素。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Hausen发现HPV导致子宫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防治方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各级别宫颈上皮内变中所感染HPV的基因,来探讨不同基因HP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2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上皮内变(CIN)患者的HPV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根据病变级别分为CINⅠ、Ⅱ、Ⅲ3组。232例CIN患者均有细胞学检查结果,HPV检测采用亚能HPV基因分检测系统进行23种HPV-DNA亚型分析。结果HPV-16和58亚型感染位居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前两位,说明这些亚型致病力强,更易导致宫颈的高级别病变。结论本组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8、33、18、56、31,易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亚型是16、58、18、31、35、56,HPV-DNA的分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基因型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简介:目的了解铜仁市城区宫颈乳头病毒(HPV)感染状况及类型,为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获二代法对城区年龄在30~60岁的1855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刮片并对结果进行HPV的DNA检测以确定受检者HPV类型。结果1855例受检者中检测出HPV感染者650例,占总人数的35.04%,650例感染者中,高危HPV415例,占HPV感染总人数的63.85%,其中41~50岁组高危HPV感染率高于30~40岁组和51~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HPV感染131例,占总感染人数的20.1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高危HPV感染的阳性率较高,必须加强对广大已婚妇女HPV筛查力度,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捕获二代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乳头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84例宫颈癌、262例宫颈良性病变和3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宫颈者进行人乳头病毒感染检查,比较三组被检者感染率。结果乳头病毒感染率从高到低为宫颈癌患者(89.29%)、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3.28%)和健康对照组(0.67%),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变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连地区女性乳头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本院妇科门诊的14-80岁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6604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882例,总体检出率为28.5%,HPV感染的年龄分布<25岁年龄组感染率较高,55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降低,低危亚型感染随年龄增大感染率呈下降趋势。HPV感染的型别分布高危亚型以16最多,45最低;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感染,低危亚型均以116为主,感染率最低的是43。在多重感染中,高危亚型参与频率前两位的是16和52。而单一感染前两位是16和58。结论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本研究人群的HP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前5位的HPV亚型是16、52.58、33.53,,不同于其他文献报道的16/18为主要亚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与人乳头病毒感染的关系,探讨人乳头病毒感染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关系,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防治与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与人乳头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组化染色HPV,48例阳性,阳性表达核式为细胞核,2例阴性,阳性率为96%。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乳头病毒感染。乳头病毒感染膀胱尿路上皮后通过人的免疫系统可以将感染后的病毒清除,但是如果感染的人乳头病毒数量过多,或者反复持续感染,不能清除乳头病毒病毒DNA将会整合到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形成一种新的细胞。此种新的细胞既不属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也不属于乳头病毒,而是属于一种寄生于膀胱粘膜内的一种寄生体。此寄生体在初期阶段生命极为脆弱,仅能适应膀胱粘膜内的局部环境。随着该寄生体在人体内的进化可以突粘膜层进入基底膜外,成为浸润性癌。在人体内进一步进化可以适应人体其它部位和其它器官、组织,成为中晚期尿路上皮癌。晚期尿路上皮癌细胞具有较强的适应人体环境生长的能力,且由于它是从人体细胞演化而来,与人体细胞具有同源性,不容易被人免疫系统清除,化学治疗药物和放疗等也很难准确杀灭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人体细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乳头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05月我院收治的27例患有妊娠合并乳头病毒感染的患者,经综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9例(70.37%)表现为下生殖道疣,8例(29.63%)为亚临床感染。患者全部接受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25例患者足月分娩,2例早产分娩,均未发现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病。结论本组未见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病毒感染新生儿,发生呼吸道乳头病,所以该症对新生儿的影响能够被对症治疗明显抑制。

  • 标签: 乳头瘤病毒感染 妊娠
  • 简介:目的检测乳头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CIN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有指征行阴道镜活检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0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480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0.2%(193/480),其中正常/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17/42)、66.2%(131/198)、26.4%(28/106)、17.3%(17/98)和0(0/36)。其中CIN1组、SCC组与正常/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与CIN2/3组,CIN1、CIN2/3组与SCC组HPVLI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变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预测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目的分析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病毒(HPV)16L1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序列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1例宫颈癌组织和181例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筛选HPV16阳性标本,进而对其L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变(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6例成功扩增出HPV16L1基因,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25.0%(10/40)、37.6%(53/141)和54.1%(33/61)。HPV16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宫颈癌组织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但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地域性,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关系。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L1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C02激光手术联合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复发性喉乳头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10例,激光切除后同时用西多福韦于病灶基底注射18例,对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单纯CO2激光切除喉乳头10例,术后4周电子喉镜检查发现喉乳头复发8例,2例缓解;18例经上述手术切除联合西多福韦肿瘤基底部注射.4次1疗程。治愈14例,治愈率77.8%;其他4例均为缓解。结论CO2激光手术切除联合西多福韦肿瘤基底部注射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进一步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减少了肿瘤的复发。

  • 标签: 喉乳头状瘤 西多福韦 CO2激光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胆管乳头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4—2011年确诊的7例胆管乳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期有关胆管乳头的报道11篇文献29例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胆管乳头临床表现为腹痛占91.7%,腹痛伴有黄疸占72.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占69.4%,CA19-9升高占37.5%;影像学提示胆总管扩张占88.9%,组织学检查癌变占30.6%,随访28例,复发率为53.6%,病死率为35.7%。结论胆管乳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病的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胆管肿瘤 乳头状瘤 诊断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8例喉乳头患儿及家长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气管切开患儿气道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28例患儿中,气管切开患儿11例在院内拔管出院,3例戴气管套管出院,其余患儿呼吸均通畅无憋气,预后效果好。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延长了再次手术的时间。

  • 标签: 喉镜检查 喉肿瘤/治疗/护理 乳头状瘤/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如何更加彻底切除鼻腔鼻窦乳头,降低术后病变的复发率。方法选自2004年—2010年在我院术前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内翻乳头的患者42例次,按分级后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部分联合上颌窦前壁开窗(柯陆氏)手术或上颌窦内壁大部分切除术,额窦鼻外开放术等开放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彻底的切除肿瘤防止复发。术后换药,随访1~3年。结果42例中5例复发经再手术治疗。4例在换药随访中对可疑部位组织予清除烧灼后未见复发,总治愈率88%。结论对鼻腔鼻窦乳头治疗需根据CT及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部位,根据病变范围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有利于更彻底切除肿瘤。

  • 标签: 内翻乳头状瘤 鼻窦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SPTP)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实性假乳头螺旋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0例9例是女性,1例为男性,胰头2例,胰颈1例,胰体位部7例,1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10例肿瘤实质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均呈渐进性强化,10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的螺旋CT有一定的特征性变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胰腺其他肿瘤鉴别。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波热凝治疗咽部乳头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6年至2012年收治的咽部乳头患者采取热凝治疗。结果对80例咽部乳头患者一次性治愈无并发症。

  • 标签: 微波热凝 咽部乳头状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鼻息肉与乳头并存的CT表现与分析,提提高对此疾病认识,以防误诊漏诊。方法收集鼻息肉与乳头并存16例CT资料,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结果16例鼻息肉与乳头并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60岁,中位年龄40岁。单侧12例,上颌窦5例,筛窦7例,CT表现为一侧鼻腔、窦腔内充满低密度中心或基地端呈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教清楚,较高密度呈条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增强后较高的密度软组织影有中度强化;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钩突、鼻甲骨及上颌窦内壁骨质变薄;其中3例见单侧上颌窦内壁骨质缺损。双侧4例,CT表现为双侧鼻腔、筛窦腔内充满软组织低密度影,筛窦及后鼻道内见不规则较高密度影,两侧上颌窦腔内粘膜明显增厚,腔内为慢性炎性改变,筛泡间隔骨质破坏。所有患者都有双侧或单侧进行性鼻塞、多涕,其中3例偶有涕中带血,6例伴有嗅觉减退。病程6个月至5年。结论探讨多层螺旋CT表现眼眶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鼻窦 息肉乳头状瘤 临床 影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CT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密度灶,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2例在MRIT1、T2序列上信号与脑灰质接近,中度强化。其中25例为单侧发病(左侧13例,右侧12例),2例累及双侧。1例仅表现为左侧鼻前庭小息肉样结节;累及中鼻甲区域26例,其中8例累及上颌窦,累及筛窦、鼻咽部各4例。该组中9例见筛骨骨质硬化;5例癌变者均发现筛孔状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累及颅底。结论内翻乳头好发于单侧中鼻甲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当发现溶骨性破坏时提示内翻乳头恶变。MRI对内翻状乳头软组织边界的显示较CT清晰。

  • 标签: 内翻乳头状瘤 鼻腔 鼻窦疾病 CT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