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测在血液早期检查中的诊断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在2011年8月-2012年3月我院进行临床检测的患者145例,成人96例,新生儿49例,使用临床检测血液方法对患者和新生儿血液检测,其中方法包括血液生活指标CRP检测、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小板水平的检测等。结果在145进行临床检测的患者成人中发现贫血性疾病25例、白细胞疾病4例、出血性疾病3例;新生儿中发现贫血性疾病5例,低血糖现象3例,其余病例中成人与新生儿均正常。结论临床检测有助于诊断出患者未表现出来的血液性疾病。早期的临床检测和诊断有助于血液治疗,消除了患者身体中血液隐患,提升了新生儿的存活率,同时也间接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临床检测 血液病 早期诊断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血液中危重急症虽少见,但临床表现十分危急,若病情观察及诊治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本文就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意识,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处理,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预见性护理作一经验总结。

  • 标签: 危重急症 临床观察要点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血液患者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收集本院血液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41例恶性血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1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34%),其次为肠道(19.48%);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66.67%)、光滑念珠菌(12.82%)为主。结论:本院恶性血液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化疗、糖皮质激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老龄化等。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分级来指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白色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发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确诊的54例白血,且54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0.5X109/L。按照非随机同期对照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A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观察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以及真菌感染率,并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真菌感染率为22.2%,B组真菌感染率为7.4%。统计结果显示,A组病患真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大于B组病患(P<0.05)。A组疾病有效控制率为81.5%;B组有效控制率达92.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患者能有效地预防由于免疫功能的损伤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提高恶性血液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沙利度胺 伊曲康唑 真菌感染
  • 简介:尿多酸肽(Uroacitides),又名CDA-Ⅱ(celldifferentiationa—gentll),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抗肿瘤新药,它是从健康人尿中经酸化、吸附、洗脱、真空干燥等过程制成的含有多种有机酸和多肽成分的非细胞毒性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苯乙酰谷氨酰胺(占4l%),马尿酸(占35%),分子量在400~2800D的多肽(占17%),还有少量4一羟基苯乙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

  • 标签: 尿多酸肽 临床应用 血液病 5-羟基吲哚乙酸 羟基苯乙酸 细胞毒性药物
  • 简介:总结13户家庭聚集性恶性血液患者的护理经验,均为一个家庭中出现2例恶性血液患者。认为针对这一特殊的患病群体,护理重点在于做好心理护理,针对夫妻患者、有血缘关系患者及患者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尽可能提供社会支持;由于该组疾病的高死亡率,注重患者生死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把防治恶性血液的相关问题提升至家庭的整体健康环境中。本组13户恶性血液患者中2例患者均去世的有5户,其中1例患者去世的有4户,其他患者目前仍在血液科接受检查与治疗。

  • 标签: 家族聚集性 恶性血液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实时护理记录是指护士对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每一具体时间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的真实、客观、实时的记录。在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中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同时也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当今复杂的医疗纠纷中,护理记录又成为护士在法庭上自我辩护的有力证据。因此,选择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的40份血液患儿护理记录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实时护理记录 血液病 应用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造成血液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等,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本医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治的血液患者。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液患者的感染致病菌,并且对其进行培养之后使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测定,通过药敏试验确定致病菌类型与种类。结果420血液标本的的阳性率为37.32%,主要类型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等。所占比例分别为51%、17.26%和31.74%。结论引起血液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亚胺培南最为敏感,主要的敏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临床药师应该充分的了解这些常识,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血流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粒细胞缺乏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l)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经两性霉素B治疗45例,为治疗组,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4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9.9%、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及低血钾症等,其中,唯有低钾血症发生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性霉素B与其脂质体治疗血液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真菌感染临床总有效率接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 标签: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真菌病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 简介:摘要我们分析了血液透析和糖尿肾病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液透析对早期糖尿肾病的患者的疗效。方法是把我院40例确诊为糖尿肾病的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对照组(即非血液透析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lb、尿蛋白、平均动脉压、Hb的变化,比较血液透析对早期糖尿肾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是治疗后透析组Alb上升、尿蛋白减少、血压降低,Hb上升,相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b、尿蛋白、平均动脉压、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得出了结论,血液透析对早期糖尿肾病患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关于糖尿肾病透析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 临床研究 护理
  • 简介:摘要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XT-2000i是日本SYSmex公司在XE-2000的技术基础上改进后的新型血仪分析仪,血红蛋白(HGB)测量使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CSLS)的原理。白细胞计数应用了多角度光散射的原理,综合分析光散射信号和聚次甲基荧光染料信号进行白细胞分类。血小板(PLT1)和红血胞常规应用点阻抗技术。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仪分析仪已陆续在市场出现,并开始大量应用到临床检验工作中,对提高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减轻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的精确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过于依赖全自动血仪分析仪,忽视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而造成的误诊误判越来越多。

  • 标签: 白血病 漏检分析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诱导期糖尿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对30例诱导期糖尿肾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由主管护师分别在透析前1天(干预前)及常规血液透析后15天(干预后)实施心理干预。在透析过程中由主管护士采用提问式与患者直接交流,从而评估患者心理反应、治疗动机及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供舒适的环境支持和信息支持,指导自我护理,给予家庭心理干预等。结果经过心理干预,诱导期糖尿肾病患者恐惧、绝望、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患者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诱导期糖尿肾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期的健康状况。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有助提高诱导期患者透析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使患者由诱导期血液透析安全过渡到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透析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糖尿乳酸酸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进行治疗的28例重症糖尿乳酸酸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乳酸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为5.79±2.24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为8.12±3.15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乳酸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重症糖尿乳酸酸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血乳酸水平,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糖尿病 酸中毒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30例白血病患者(慢性白血8例,急性白血22例)(试验组)与健康体检人(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学检验。比较血红蛋白含量、血液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值小,白细胞值和C反应蛋白含量值较对照组大,数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白血的诊断结果比较准确,可信度较高,在诊断、治疗、疗效观察中选择血液分析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分析 检验 急慢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灌流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因各种感染在我院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诊断抗生素脑者共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30ml/min;18例患者中使用头孢菌素13例(72.22%),喹诺酮类4例(22.22%),β-内酰胺酶抑制剂1例(5.56%),其中有5例患者为两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发生时间多在使用抗生素后3-7天。结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抗生素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和剂量、残余肾功能。血液灌流是治疗抗生素脑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加强各科医师对抗生素脑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种类和剂量是预防的关键;及时停药和充分透析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血液灌流 抗生素脑病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尿毒症,从而导致神经紊乱、视网膜受损、心脏硬化、糖代谢缓慢以及周围血管失调等。所以患者要接受相关治疗,而血液透析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类似于心血管这样的疾病。因此,要重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这有利于避免血液透析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出现。现就40例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发现良好的护理有益于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 标签: 糖尿病血液透析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糖尿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针对糖尿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方法分析58例糖尿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58例糖尿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糖尿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高,做好糖尿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