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17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血肿的的临床分析。结果:鼻中隔血肿是鼻中隔矫正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手术创伤有关。预防:术中止血彻底;填塞前应该仔细检查术腔;填塞时注意双侧压力要均匀。结论:鼻中隔血肿是鼻中隔矫正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手术创伤有关。

  • 标签: 鼻中隔手术 鼻中隔血肿 预防 填塞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之一的肝细胞癌,其非手术治疗整体效果不佳。CXCL17作为目前最后被发现的 CXC 家族趋化因子,当前随着CXCL17受体以及相关功能的不断研究,发现其在干细胞癌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标签: CXCL17 肝细胞癌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在IB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Th细胞分化不受调控及其细胞因子过度激活时,免疫系统会转变成促炎状态,进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炎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了IBD的发病。这些发现使Th17细胞及调节其发育和功能的途径成为治疗的靶点。文章就Th17细胞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辅助性T细胞17 细胞因子 治疗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异常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Treg/Th17平衡是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推进发现雷公藤甲素对调节Treg/Th17平衡有着显著效果,固本文总结近些年有关雷公藤甲素基于Treg/Th17平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作以综述,以期为雷公藤甲素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甲素 Treg/Th17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及对G-17、PGI水平影响。方法:将11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样本均为我院收治,治疗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样本进行分组,即联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各5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G-17、PGI水平、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的G-17、PGI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G-17、PGI水平显著升高,用药后临床有效率更高,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取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胃蛋白酶等水平,提高临床有效率。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苏颗粒 慢性胃炎 胃蛋白酶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IL-17B在小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C57BL/6雄鼠(n=18)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李斯特菌感染组(野生型,WT),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无菌PBS,WT组小鼠和IL-17B缺陷(IL-17B-/-)雄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9115,每只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感染48 h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以涂板计数法检测脾脏和肝脏中的细菌定植量;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或脾脏中IL-1β、IL-6、IL-12p40、TNF-α、IFN-γ、iNOS的水平,qRT-PCR检测IL-17B、IL-17RB的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荷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C57BL/6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脾脏中IL-17B和IL-17R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WT组和IL-17B-/-组小鼠脾脏病理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1),NK细胞也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血清和脾脏中IL-6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IL-6、IL-12、IL-1β、TNF-α、IFN-γ、iNOS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IL-17B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浸润、IL-6的分泌抑制宿主清除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IL-17B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血清胃泌素17(G-17)与胃黏膜抗原(MG7-Ag)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CAG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血清G-17、MG7-Ag、胃蛋白酶原(PG)I、PGII水平及其比值(PG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清G-17、MG7-Ag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G-17、MG7-Ag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12,-0.578,P<0.05),血清PGII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34,P<0.05)。结论:血清G-17、MG7-Ag与CAG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CAG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17 胃黏膜抗原 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以及预后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另选取20例接受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患者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含量(CD4+CD25+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Treg、CD8+CD25+Foxp3+Treg和CD4+IL17+Th17以及Th17/Treg比值)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进行常规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同时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复发组所获得的研究数值明显的要低于复发组患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3、CD4、CD8、Treg、TH17数值对患者治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鼻腔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性,即当CD3、CD4、CD、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则引起机能免疫力降低,加上因为存在一些不良嗜好影响等,从而导致疾病出现复发。通过参考上述复发组、未复发组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未复发组的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总体较高,而对照组数据最优,影响到鼻腔与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作用,抑制住瘤体细胞生长,起到降低复发的作用,

  • 标签: Th17 Treg细胞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福建宁德地区的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分析17例疑似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新生儿的血游离肉碱(C0)以及SLC22A5基因的变异,了解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并探讨C0水平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宁德市9个县(市、区)出生的148 04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对其中血C0 < 10 μmol/L或C0在10 ~ 15 μmol/L的新生儿进行SLC22A5基因检测,分析其游离肉碱水平与基因变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确诊17例PCD,折算新生儿患病率为1/8 707。共发现12种SLC22A5基因变异,其中热点变异为c.760C>T、c.1400C>G、c.51C>G。相比于其他位点,携带c.760C>T变异者的C0值显著偏低(P<0.01)。结论宁德地区新生儿PCD的患病率较高,需制定干预措施积极防控。携带c.760C>T变异者C0水平明显偏低,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串联质谱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6年广州市某医院一起医务人员感染性腹泻暴发病因、传播途径以及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及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厨工的粪便/肛拭子及环境拭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报告病例158例,罹患率为5.2%(158/3 010)。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诺如病毒检测阳性厨工配餐科室医务人员发病风险是检测阴性厨工配餐科室医务人员的3.5倍(RR=3.52,95%CI:1.54~8.06);共采集各类标本141份,阳性率27.0%(38/141),基因测序结果为GII.17毒株,病例与食堂送餐阳性人员同源性为100%。结论本起疫情为GII.17毒株感染引起的院内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疫情在中心手术室医护人员中传播后,引起食堂配餐人员感染进而通过配餐环节扩散到其他科室。诺如病毒暴发调查时要注意排查厨工的感染情况。

  • 标签: 诺如病毒 GII.17 医院 暴发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核因子(NF)-kB p65通路相关因子在诊断急性脑出血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肘静脉血对其血清IL-17、NF-kB p65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不同病情和不同预后脑出血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IL-17和NF-kB p6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IL-17和NF-kB p65水平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重度>中度>轻度;恶化组IL-17和NF-kB p65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恶化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可将IL-17、NF-kB p65作为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17 核因子-kB p65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连花清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IFN-γ、IL-17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 2 组 : 对照组 ( n = 30) 予基础治疗加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n = 30) 基础治疗加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IL-17、IFN-γ 水平。结果 : 观察组总有效率(98. 21%) 显著高于对照组( 87. 50%)  ( P<0. 05) 。观察组患儿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完全复常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5) 。治疗 3、7 天,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 SAA、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 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TNF-α、sIL-2R、IL-6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IFN-γ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能降低并调节炎症因子,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

  • 标签: 连花清瘟颗粒 上呼吸道感染 炎症因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落实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增加,Treg细胞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呈良好趋势,血清IL-10、IL-17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的应用,可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产生积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reg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片联合康复新液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羟氯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指标(IL-12和IL-17)含量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IL-12和IL-17含量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血清炎症指标IL-12和IL-17含量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片联合康复新液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水平。

  • 标签: 康复新液 硫酸羟氯喹片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附子理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及对组织学和血清促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医门诊及病房、康复科病房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AG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60例) 和治疗组(60例,附子理中汤联合穴位敷贴) ,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G17、PGI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P<0.05) ,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17、PG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PGI水平显著升高(P<0.05) ,并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CAG采用附子理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升高血清G17、PGI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附子理中汤 穴位敷贴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附子理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及对组织学和血清促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医门诊及病房、康复科病房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AG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60例) 和治疗组(60例,附子理中汤联合穴位敷贴) ,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G17、PGI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P<0.05) ,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17、PG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PGI水平显著升高(P<0.05) ,并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CAG采用附子理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升高血清G17、PGI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附子理中汤 穴位敷贴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