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或动态观察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者均应考虑腘动脉损伤.③腘动脉的血管重建,早期诊断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开放性的腘动脉损伤诊断一般较容易,最后再进行腘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清创后对血管缺损大于2cm者(本组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动脉损伤
  • 简介:作者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本组17例患者经传统治疗方法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DVT)1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例下肢 形成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咽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咽喉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以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17例咽喉部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17例患者均有口咽喉部及喉部黏膜溃疡或白色病损,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梅毒血清学检查均呈阳性。经系统“驱梅”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2年复查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结论口咽喉部梅毒的诊治关键在于当接触史不明确或临床难于确诊时,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相应病原学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 标签: 口咽喉部 梅毒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Th22和Th17细胞可能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白癜风患者60例(按不同分期划分,活动期白癜风患者30例,静止期白癜风患者30例;按不同分型划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29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31例),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30例为对照。取外周静脉血,免疫荧光PCR法检测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2和IL-17表达含量。将所检测结果与白癜风患者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白癜风患者实验组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活动期白癜风患者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2)寻常性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节段型患者。(3)在白癜风患者组中,外周血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水平以及IL-22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00)。结论Th22和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分期分型 TH22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多点缝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6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7)。实验组均采用多点缝合后引流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均采用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17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残余少量积液,多次抽液后痊愈;1例出现感染后皮瓣坏死,清创后行植皮术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7d。对照组15例患者5例痊愈;7例出现感染,予清创后痊愈;3例出现感染后皮瓣坏死,予植皮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31d。结论:多点缝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顽固性皮下积液 多点缝合
  • 简介: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7表达,KOA患者关节液中IL17表达水平,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7表达水平

  • 标签: 中表达 关节液 患者关节
  • 简介:目的:分析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17酮类固醇(17-KS)的指标及与手工方法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110例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高血压组(50例)、嗜铬细胞瘤组(30例)及库欣综合征组(30例);另随机抽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选取30名高血压待确诊患者作为待确诊组。分别评价生化仪法和手工法17-KS检测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等指标,且对5组临床样本检测进行比较。结果:生化仪法检测17-KS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等相关指标优于手工法;手工法和生化仪法检测定值质控品BIO-RAD的相对偏差分别为8.43%和4.23%,生化仪法临床标本检测的异常率略高于手工法。生化法检测嗜铬细胞瘤阳性率高于手工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5)。结论:生化仪法17-KS检测比传统的手工法有更好的检测能力,生化仪法及试剂检测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 标签: 17-酮类固醇 全自动生化仪法 手工法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配合使用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内,选择17例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并且在术后配合护理,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内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但不配合护理。探讨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生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比对照组要好(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配合使用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护理 膝关节功能
  • 简介:卒中急性期,损伤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触发炎性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随后卒中可诱导免疫抑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其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在卒中后增加,进一步促进卒中后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卒中后免疫抑制相关通路可对Th细胞亚群进行调节,反馈作用于Th17细胞。

  • 标签: 卒中 免疫抑制法 TH17细胞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17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17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7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8年4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效果以及疼痛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疼痛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7和TGF-β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阜阳皮研所门诊接受治疗的CU患者中,抽取7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共计70例为对照组,检查两组人员血清中的IL-17和TGF-β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从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组IL-17和TGF-β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患者IL-17和TGF-β指标比健康人群高,可通过检测为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IL-17 TGF-&beta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验室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总结室间质评失控的原因和在控经验,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法对质评样本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17-羟孕酮(17-OHP)进行检测并上报,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接受卫生部临检中心分发的14批次共计70份质评样本,G6PD测定结果偏倚分布范围为-13.29%~66.67%,相对偏倚平均值为4.13%;17-OHP测定结果偏倚分布范围为-10.18%~16.89%,相对偏倚平均值为1.14%。70份质评样本中,2份G6PD测定结果失控(偏倚≥30%或≤-30%),定量判断符合率为97.14%(68/70);17-OHP测定结果全部在控,定量符合率为100%(70/70)。70份G6PD质评样本反馈结果中,阴性32份,阳性38份,定性判断符合率为100%(70/70);70份17-OHP质评样本反馈结果中,阴性25份,阳性45份,定性判断符合率为100%(70/70)。每一批次项目评分结果均≥80%,本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合格。结论四川省新筛实验室G6PD和17-OHP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满意,但仍存失控情况,需要密切注意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减小实验误差,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17-羟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接受17β雌二醇片治疗时阴道用药不同时机选择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内接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64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于患者卵泡直径处于10~12mm时给予17β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于患者卵泡直径大于等于13mm时给予17β雌二醇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性激素各指标水平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LH、FS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E2水平高于对照组,起始内膜厚度、排卵日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排卵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直径大于等于13mm时接受17β雌二醇片阴道给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beta 雌二醇片 阴道用药 不同时机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接受 17β雌二醇片治疗时阴道用药不同时机选择的效果。方法: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期间内接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 64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2例。对照组于患者卵泡直径处于 10~ 12mm时给予 17β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于患者卵泡直径大于等于 13mm时给予 17β雌二醇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性激素各指标水平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LH、 FSH、 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 E2水平高于对照组,起始内膜厚度、排卵日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排卵时间低于对照组; 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直径大于等于 13mm时接受 17β雌二醇片阴道给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β雌二醇片 阴道用药 不同时机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目前严重困扰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阐明,以及其易种植、复发等类似肿瘤的特性,迄今尚无确切诊治手段。最新研究发现,EMs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T细胞免疫密切相关。CD4+T细胞的2个重要亚型,辅助性T细胞(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Th17/Treg)失衡及其所致的腹腔内环境稳态失衡,均与EMs发生、病变程度及其导致不孕等临床特征有关。笔者拟就Th17/Treg与免疫内环境失衡在EMs中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身免疫疾病 T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 TH17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 免疫内环境失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泰兴地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联合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住院患者359例,同时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PGR)、胃泌素17(G17)、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组的PGⅠ水平显著高于胃癌患者组(P<0.01),PG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P<0.05),PGR水平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P<0.01)。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患者的G17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HP阳性率均比较高。但HP感染在PGⅠ、PGⅡ、PGR、G17水平变化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旋杆菌可作为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