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当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虽然在学理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当性与价值意义毋庸置疑,但如果其不被公众所理解和认同,则势必会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因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内涵,分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诸多因素,将有助于把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公信力 价值认同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总体趋势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其目标在于社会主义公共人的培养,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具有以公共情感、公共理性以及致力于公共事务的奋斗、牺牲精神所构成的公共精神为核心的公共性品质,让受教育者成为真正关注、关心并实际贡献于国家、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意味着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存在方式。在转型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公共环境、设施的教育价值利用与再造,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传播途径的利用与再造,公共性活动的开展及其价值引导来进行。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公共人 公共化转型
  • 简介: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得到了拓展、话语交流互动的范式得到了创新,同时也出现了话语结构失衡、话语疏离生活世界、主导话语权受到解构威胁等转移现象,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重塑,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要求.

  • 标签: 话语重塑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 标签: 帛书《易传》 治道尊天敬众 文德之教 谦德
  • 简介:利益与权力是考察政治生活的两个重要维度。依据政治生活中所呈现出的不同主题,根据利益与权力的不同组合,人类政治生活依次呈现出强权政治、解放政治、生活政治三种范式。强权政治争夺权力是为了保持权力,表现为对权力的赤裸裸的争夺;解放政治掌握权力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基本自由权利,争取基本平等自由的生活机会与条件;而生活政治中,权力更多遮蔽了那种暴虐性质,权力同样也是为了权利,但这种权利更多地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一个稳定的现代宪政体制下,这种权利更多地指向实质性的权利。

  • 标签: 政治范式 强权政治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 简介:马克思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法哲学、阶级分析,以及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彼此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分析 政治设计
  • 简介:政治道德人格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人格,其发育和完善对现实政治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政治领域,最为严重和深层的问题就是政治道德人格的缺失。要改进中国的政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尤其是要改变政治道德人格缺失的状况,一项重要而基础性的任务就是培育现实的、现代的、自主的新型政治道德人格。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是最为直接的途径,文化和制度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政治治理是最直接的手段。

  • 标签: 政治道德人格 缺失 培育
  • 简介: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生产领域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出了现代意义的资本概念,阐发了资本的形成、实质、职能和社会性质,揭示了现代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这一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集中体现于洛克所代表的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中。洛克的财产权理论是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环节,他不仅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并确认所有权的观点,而且为私有财产不平等进行了辩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是对洛克思想中关于自然状态的假设、劳动理论和为私有财产不平等辩护的功利主义思路的补充和发展。

  • 标签: 资本 劳动 所有权 自由 平等
  • 简介:“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是古代儿童必读的百科全书一《幼学琼林》的篇首语,至今已有几百年的时间。请看“上古结绳记事,苍颉制字代绳。龙马负图,伏羲因画八卦;洛龟呈瑞,大禹因别九畴。历日是神农所为,甲子乃大挠所作。算数作于隶首,律吕造自伶伦。甲、胃、舟、车,系轩辕之创造;权、量、衡、度,亦轩辕之立规。伏素氏造网署,教佃渔以赡民用;唐太宗造册籍,

  • 标签: 历史 评论 科学 百科全书 结绳记事 唐太宗
  • 简介: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5月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2006年lO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文化任务。他指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思想 胡锦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国家文化软实力 和谐文化
  • 简介:本文试图从基督教思想史这一人类认识上帝的发展史视域来谈今天中国教会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中获得看见,寻觅历史和神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借此指导神学思想建设及其成果转化,促进广大教牧人员的深层思考,办好中国教会。

  • 标签: 基督教思想史 神学思想建设及其成果转化
  • 简介:德国汉学界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研究长期以来存在重视先秦、轻视宋明的倾向,但德语世界对朱熹思想的译介活动和阐释工作也并非没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其译介活动的悠久历史和阐释工作的层出不穷上。对朱熹思想在德语世界中的接受进程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为一场真正对话做好准备,然而目前所看到的德语世界的朱熹思想研究大都不能令人满意,都还难以经得起学术性的严格推敲,这一现象反过来必然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思想对话的真正本质。

  • 标签: 朱熹 理学 德国汉学 中国哲学
  • 简介:我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既是偶然的机遇,也是一种内在志趣追求的结果。上中学时,我就对人文学科非常感兴趣,至今这种兴趣仍未稍减。20世纪50年代初,我考入东北人民大学行政系,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读到二年级就参加了工作,在此期间对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兴趣浓厚。在短暂的工作之后,1954年,我又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 标签: 学术思想 人文学科 国家经济建设 教学与研究 1954年 50年代
  • 简介:毛泽东史学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唯物史观是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理论内核,“古为今用”的史学目的论是它的突出特点,历史主义的史学方法论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方法不断创新的学术背景下,探讨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史学思想 唯物史观
  • 简介:在《程氏易传》中到处充斥着君、臣这类字眼,可见程颐在解释《周易》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在众多的政治思想中程颐又特别强调有关“君臣共治”的思想,他常常将爻与爻之间的相应关系解释为政治世界中的君臣关系。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曾指出“君臣共治天下”是北宋新兴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程氏易传》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对于《程氏易传》中“君臣共治”思想的阐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程颐对于《周易》的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颐的政治思想

  • 标签: 君臣 共治 二五之应
  • 简介:“过(恶)”思想是刘宗周《人谱》核心话题之一。《人谱》将人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诸形态,并深刻阐发它们的产生缘由及思想实质。从现象言,《人谱》关注人生存世界中具体的“过(恶)”的形成与危害;而其实质,则是探索意义世界中“本心”的客观性和常在性,是对人性本质的理性把握。

  • 标签: 《人谱》 “过” 迁善改过“本心”
  • 简介: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冯特 宗教心理 民族心理
  • 简介: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学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学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 标签: 詹姆斯 宗教心理学 背景 特点 地位
  • 简介:实在的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的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的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的逻辑建立起的赋予美感的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的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的一般性理论,再将其与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的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
  • 简介:杨恩寰先生是实践论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实践论美学发展过程中,他提出了很多有创见性的观点,对实践论美学的更新与拓展做出了贡献。对如何理解“实践”概念、“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以及审美历史发生学与审美现实创造论等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观点.

  • 标签: 实践论美学 思想述评 历史发生学 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