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孟庆延在《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历史意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阐释当时乡村社会危机成因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大众动员的权力技术,更是革命政党以马列主义普遍原则改造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中介机制。

  • 标签: 农村调查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早期 群众路线 乡村社会
  • 简介:早期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早期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围绕寻求救国真理这一主题,经历了封建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一历史进程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况。

  • 标签: 毛泽东 早期政治思想 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十六国北朝时代,是敦煌莫高窟营建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敦煌的艺术家们经过吸收西域传来的艺术风格,并结合汉晋以来的传统艺术,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本地特点的佛像艺术。又在北朝后期受中原文化的冲击,而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本文在对莫高窟早期佛像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佛像的类型,从而探讨不同类型的来源等问题。

  • 标签: 佛像艺术 敦煌石窟 早期 十六国北朝 敦煌莫高窟 源流
  • 简介:吴强在《学术探索》2018年第5期撰文认为,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虽未曾负笈留洋,但毛泽东早期就已对人类、国家、宇宙等世界史上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发表自身见解,而就当时的世界形势、国际时局、中外关系以及中国应如何自处等有关议题亦有极富创见性的思考。(一)人类之目的:旨在于实现自我。

  • 标签: 世界史 毛泽东 早期 观照 学术探索 积极主动
  • 简介: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纠绞与较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传播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生活、居住园林到政治制度、伦理美学、哲学经济等。但是,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世界影响具有非主动性、非侵略性。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取决于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个性文化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关键。

  • 标签: 文化 传播 中国文化价值观
  • 简介: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文本解读为依据,从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的角度,讨论了早期神仙传记《列仙传》、《神仙传》中"升仙故事"与古代信仰、巫术和仪式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类"升仙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形象、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皆来自于古代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特殊职业及其在巫术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同时,"升仙故事"在表达人-仙交流和演变的主题时,以系统性的天象、物质和动物作为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也可以直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信仰和巫术并表现在古代神话的原型之中;另外,早期神仙传记的"升仙情节"中的具体场景、死亡-成仙观念、特性化的情感和气氛等因素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相关的巫术-仪式的重要影响。

  • 标签: 神话-原型批评 神仙传记 原始信仰 巫术 仪式
  • 简介:7月2日,昆明耶稣圣心堂堂区服务团体圣心公益组,在神父和小组负责人的组织下,由教友陈女士提供70多双小学生运动回力鞋,赴红河州红河县驾车乡懿林拔萃小学,赠送给那里的小学生。

  • 标签: 捐赠活动 耶稣 昆明 爱心 学生运动 小学生
  • 简介:文化景观不是建筑景观和城市美学,城市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设计城市文化景观的关键在于设计节庆活动。而节庆活动的开发设计应该本着"为城市提供有意义的场所"的原则,通过节庆主题、节庆情节、节庆人物、节庆结构的景观化设计,讲述城市故事,制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形式,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标签: 文化景观 节庆活动 城市故事 美好生活
  • 简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日关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呈现的是中国向近代日本的学习热情与日本对古代中国的爱慕情结相互交错之景象。在这一时期,不仅有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有识之士负笈东渡,出现了强劲的赴日"留学热",而且也有不少日本的文人学者来中国游历,出现了一阵来华"考察热"。而在诸多来华游历考察的日本人中,有那么几位可以说是带着明治大正时期阳明学运动之余热而冲着王阳明来的。其中高濑武次郎可以说是最早来浙考察阳明遗迹的日本学者,诸桥辙次则是最早考察并记录和拍摄阳明墓的日本学者,而井出季和太乃是最早把王阳明引入时已为日本所统治的台湾的日本人。

  • 标签: 王阳明 浙江 遗迹 日本人 考察
  • 简介: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年龄段,加之他们学习任务重,面临高考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高中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减轻高中生的压力、缓解焦虑,改善不良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探索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 标签: 心理社团 高中生 实践与探索
  • 简介:2018年4月1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共同组成的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130余人抵达日本.开展为期7天的佛教交流活动。此次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除了湛如法师和慈容法师两位团长之外.还有副团长明海法师、明光法师、慧传法师、常藏法师、如证法师、首愚法师、黄书玮居士,秘书长觉培法师、卢浔居士,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法师、居士一百多人。

  • 标签: 汉传佛教 代表团 中华 活动综述 中国佛教协会 台湾地区
  • 简介:通过对马克思早期的文本分析不难发现,马克思思想与启蒙政治哲学的辩证关系不仅表现在对启蒙政治术语的运用上,更体现为对启蒙式的现代性政治的超越。从《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一方面沿着启蒙主义的道路猛烈抨击普鲁士的现实政治,另一方面则在“真理”的追求中体现出对启蒙的不满。马克思最初建构的唯物主义政治解放的愿景,不仅能够被归结为对黑格尔的国家和市民社会理论的纠正,更应该被理解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基质中的生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伦理 马克思 真实
  • 简介: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思维的变化乃至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本研究提出了“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微观的角度呈现了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一般化模式和操作路径的构建过程,以期为广大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直观、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样例.

  • 标签: 团体辅导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 简介:中国宗教根植于中华大地这片沃土,爱国是我国各宗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宗教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各宗教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新作为响应新时代,始终与伟大复兴的进程同向同行,继续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 标签: 宗教活动场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 国旗
  • 简介: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感知学校氛围 青少年早期
  • 简介:在古典文学领域,《诗经》学是第一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功完成转型的著作。在众多文学作品、文学流派中,最为古老的《诗经》能够捷足先登,主要是其本身天然具备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相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艺术真实性,二是艺术审美发生论,即劳动创造美基础上的个体本能情感活动,三是唯物史观。因为《诗经》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此三方面的天然共通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诗经》学便迅速接受其影响,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研究模式和解诗体系,影响深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诗经》学 20世纪早期
  • 简介:聋生表达的积极性不足是上好聋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发挥其独特育人功能的一大障碍.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上做足功课,可以有效提高聋生的表达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 标签: 聋生 心理活动课 表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