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所选患者输血前、输血后的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输血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均明显比输血后高,且输血1天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均明显比输血后2天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输血后低,且输血1天后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输血2天后高,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大量输血,患者纤维蛋白得到溶解,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水平降低,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大量输血后对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所接收的38例大手术需大量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予以大量输血,之后对比输血前与输血后的纤维蛋白血小板变化,且对其凝血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的TT、PT、APTT指标均比输血前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其纤维蛋白血小板水平将显著降低,且将影响到凝血功能;因此,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围绕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血小板的临床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需要大量输血的15例患者病例,经判定符合研究标准后纳入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主要针对患者纤维蛋白血小板在输血前后的变化以及患者大量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输血前:患者纤维蛋白水平为(4.84±0.46)g/L、血小板水平值(176.33±61.56)×109 /L;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水平为(2.09±0.90)g/L、血小板水平值(82.03±25.66)×109 /L;大量输血前后各项水平值差异明显,输血后水平值偏低,P<0.05,即检验有意义。统计患者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 、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及携氧功能障碍发生率,统计结果分别为:1(6.67%)、2(13.33%)、1(6.67%)、1(6.67%)、2(13.33%)、2(13.33%)。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大量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手术中需要大量输血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在输血前后患者的纤维蛋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输血后纤维蛋白血小板均显著低于输血前(P<0.05),且输血后24h的水平值低于48h的水平值(P<0.05)。患者输血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5),且输血后24h明显高于48h(P<0.05)。结论患者在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血小板会明显降低,因此要注意对两种物质的补充维持循环系统。

  • 标签: 输血 纤维蛋白酶原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将探讨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需要大量输血的15例患者病例,经判定符合研究标准后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年龄跨度20-70岁,均数(45.37±3.68)岁;男性共9例,占比(60.00%)、女性共6例,占比(40.00%);患者输血量均超过1600ml,或1小时内患者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50%,输血速度>1.5ml/(kg·min)。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血型等常规术前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对其纤维蛋白血小板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待手术时间明确后,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均需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为了防止输血期间患者有应激反应出现,需要在术前将血液复温处理。结果:输血前:患者纤维蛋白水平为(4.84±0.46)g/L、血小板水平值(176.33±61.56)×109/L;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水平为(2.09±0.90)g/L、血小板水平值(82.03±25.66)×109/L;大量输血前后各项水平值差异明显,输血后水平值偏低,P<0.05,即检验有意义。统计患者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及携氧功能障碍发生率,统计结果分别为:1(6.67%)、2(13.33%)、1(6.67%)、1(6.67%)、2(13.33%)、2(13.33%)。结论:患者纤维蛋白血小板经大量输血后变化明显,会影响到凝血功能,导致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所以,为了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应减少大量输血的可能性。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大量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PFig)检测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进行PFig测定并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的PFig值呈现出递增趋势,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PFig值显著增高(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PFig虽然上升,但较对照组而言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ELISA法进行PFig的检测结果准确,操作简单,能够为临床提供冠心病的诊。

  • 标签: 冠心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内输血量>3500mL后纤维蛋白(FIB)与血小板(PLT)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例择期手术患者,24h内输血量超过3500ml,分别于输血前、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当24h内输血量超过3500mL时,FIB与PLT均有显著下降(P<0.05),TT、APTT、PT延长(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血后,非常容易出现纤维蛋白溶解及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情况,对此,需及时做好动态监测,且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规避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ELISA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6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使用ELISA法测定其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PFig)值,并与40例健康者PFig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值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Fig值均大于正常值(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身体健康者相比,PFig值差异不明显(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患者GMP-140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该值比正常值依次增高(p<0.05)。结论ELISA法测定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便于操作,结果明确,检测数据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冠心病 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Fb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含量以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积(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0.05);PCT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参数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中血小板纤维蛋白水平对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100例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疗程≥7天,用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将实验对象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包括阿司匹林半抵抗组)、阿司匹林敏感组。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血浆中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Fg)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浆血小板计数或纤维蛋白水平增高患者更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

  • 标签: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计数(RBC)和纤维蛋白(FBG)联合血小板计数(PLT)预测急性肺栓塞(PE)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入院确诊为急性PE的患者,按照危险分层标准,患者分为高/中危组和低危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RBC和PLT各项参数指标以及FBG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间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计入组患者696例,其中高/中危组193例,低危组503例,经研究发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在高/中危组高于低危组,FBG和PLT在高/中危组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以及血红蛋白(HG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PLT和FBG是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RBC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PLT和FBG呈负相关。RBC、PLT和FBG预测危险分层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2(95%CI:0.514~0.589),0.591(95%CI:0.554~0.628)和0.565(95%CI:0.527~0.602)。三项指标联合的AUC为0.620(95%CI:0.0.582~0.656),最佳临界值下各项指标对应的数值分别为4.57×1012/L-1,182×109/L-1和322.8 mg/dL,三者联合预测危险分层的敏感性为51.3%,特异性为78%。结论RBC和FBG联合PLT对急性PE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红细胞计数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高凝状态患者,观察自身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Fg)以及D-二聚体(D-D)的临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分为A1组(血管并发症70例)以及A2组(无血管并发症68例)。同期选择健康人员60例作为A3组(对照组)。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等方面,A1组以及A2组明显高于A3组研究对象(P<0.05);并且A1组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其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出现了异常情况,并且往往表现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情况。对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进行测定,针对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以及患者出现血管病变的情况可以进行有效明确,最终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高凝状态 血小板&alpha 颗粒膜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抗凝剂对纤维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同一份标本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和做血常规的EDTA-K2抗凝,观察纤维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种抗凝剂对纤维蛋白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做血常规用的EDTA-K2抗凝血可替代枸橼酸钠抗凝血做血浆纤维蛋白检测

  • 标签: 抗凝剂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计算血小板(PLT)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方法:在我院LIS系统中查找统计血液分析仪中符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80-94f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11.5%-14.5%的EDTA-K抗凝血液住院标本共计309份。用血小板显微镜手工计数方法作为金标准。同时用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数量,按照血液分析仪上的结果将查找的标本分为:8.8fl

  • 标签: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电阻抗法 血液分析仪
  • 简介: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因其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临床口腔创伤及缺损的修复中逐渐被重视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PRP与PRF的制作较简便,且不易出现疾病传染及免疫排斥的不良反应,两者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牙周炎是目前造成牙周骨缺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们为了探寻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将PRP与PRF用于牙周治疗中,本文即将近年来有关PRP与PR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周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β-455G/A(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g)、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LEDVT患者153例为病例组,同期我院体检及住院患者中无LEDVT者262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区分FGB-455G/A基因多态性,并经测序分析证实;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FGB-455G/A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不同;455AA+AG基因型在LEDVT组分布频率高,A-455等位基因在LEDVT组分布频率高(P<0.05);血浆Fg浓度在FGB-455G/A基因型之间有差异(P<0.05),455AA+AG组Fg浓度高于455GG组;多元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Fg(OR=1.718)和455AA+AG(OR=1.739)基因型进入最后的方程。结论血浆Fg浓度升高可能是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455AA+AG基因型携带者血浆Fg浓度高,A-455等位基因与血浆Fg浓度升高相关;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LEDVT有关,455AA+AG基因型携带者LEDVT易感性增加,A-455等位基因可能是LEDVT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FGB-455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