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肢静脉药物溶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总结2011年至2012年6月收治51例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29例治愈,22例好转,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结论尿激酶等药物溶栓治疗对下肢静脉治疗的有效方法,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強用药观察,做好心理及并发症护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药物溶栓 治疗观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DVT)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8例患者下肢静脉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3%,好转率为62.5%,为了使患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非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下肢静脉(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EDVT)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480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其中7例术后出现LEDVT(发生率0.47%)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LEDVT患者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部分行置管溶栓+尿激酶治疗,出院3—6个月后行双功彩超复查,其中治愈5例,好转2例。结论LE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特别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方法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有无静脉及肺栓塞的症状及体征,观察时间12~35d。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是造成下肢静脉(DVT)的三大因素,对于偏瘫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发生在瘫痪的下肢,其中60%以上为膝下DVT,有症状的DVT发生比例不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对于此组病例患者进行总结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静脉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集的10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静脉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109例患者中6例发生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5%。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及溶栓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为了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静脉的预防,加强用药观察及溶栓后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0例下肢静脉形成病人的治疗和对对其中220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0例下肢静脉病人(321侧)均在2周内分别应用尿激酶30~50万单位静脉推注。及rt-PA1.5mg静脉输注。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220例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个月。症状消失为150例(68.2%),肢体出现静脉曲张35例(15.9%),皮肤色素沉着25例(11.4%),溃疡例10(4.5%)。结论药物溶栓治疗静脉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在ICU科选取40例患者分两组采取不同预防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入组第7d和第14d未出现阳性,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和4例阳性。结论在ICU患者下肢静脉预防性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并结合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改变的形成。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静脉形成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单左侧20例,单右侧6例,双侧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对下肢静脉检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

  • 标签: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下肢静脉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预防和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389例ICU住院患者实行卡方检验,比较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果股静脉置管组、伴有下肢骨折组、机械通气组、使用刺激性药物组、卧床超过72小时组,其下肢静脉的危险性要比对照组高(P<0.05),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人群要注意其下肢的护理,做好静脉管的保护,并配合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来进行静脉的有效预防和护理。

  • 标签: ICU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30例下肢无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股静脉(CFV)、股浅静脉(SFV)、胫周围静脉近段(PTV)等内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FV、SFV、腘静脉(POV)的CDFI值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进行诊断,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准确等优点。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DVT)的诊段、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0月剖宫产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下肢静脉的原因与术后长期卧床、手术损伤血管、术中术后应用止血药、妊娠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肥胖因素有关。10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疼痛肿胀、增粗、患肢活动受限、皮温低,部分患者伴有低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检查而确诊。采用抗凝溶栓及中药口服和外敷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结论重视妊娠期保健,术后严密观病情变化,及时发现DVT,及时积极的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致死人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占到将近一半。在合并多系统损伤致死病人中,75%存在颅脑创伤。下肢静脉形成(L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形成,包括小腿静脉以及腘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我科一名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于2013年3月11日并发左下肢静脉形成,现将其病因、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应用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依次从股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进行,对下肢静脉的各种血栓声像图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右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左侧;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会表现为充盈缺损以及腔内强弱,血流信号无显示。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检查时,使用彩色多普勒具有快速、无创、简单可靠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肢静脉(DVT)形成的机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针对静脉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相对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概率。结论向DVT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可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再栓塞。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栓塞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