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静脉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静脉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静脉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综和护理方式减少患者出现下肢静脉,使用日常防御,心理护理,体位干预,药物预防等方式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发生率为3.33%,2例患者经入院深入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骨科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状为下肢静脉,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此病发生率,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相关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临床患者在予以治疗之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结论在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伴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护理观察
  • 简介:研究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DVT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DVT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DVT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DVT部位、分型、时间分期及Hcy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成员间年龄分布及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DVT病例组患者以50-60岁为好发高峰期,左下肢DVT比右下肢多见(3.38:1)。DVT组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侣.45±9.67vs1389±4.33,P=0.001)。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Hcy水平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DVT组部位分型、发病时间分期各组间Hcy对比无明显差异。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VT发生的敏感的风险标记,Hcy的监测对诊断DVT的观察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HHCY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清洁护理、体位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减轻其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84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再选取84例下肢无病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均为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所有实验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结果从CFV、SFV和POV值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证明P<0.05。从CFV内径值及MGV内径值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尽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下肢静脉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患者平均年龄(52.5±13.5)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手术。分析(1)50例下肢静脉患者的病变部位。(2)对比正常及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正确率。结果(1)50例患者中下肢静脉位于左侧27例,右侧21例,双侧2例。主要位于下肢近端静脉(40例),下肢远端静脉10例。急性者36例,慢性者14例。(2)正常及下肢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存在明显差异。(3)以手术为金标准,彩超诊断出49例下肢静脉患者,1例诊断为股静脉,手术显示为左髂外及股静脉,诊断正确率为9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有独特的优越性,可早期发现、诊断急慢性下肢静脉,对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下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气压治疗仪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予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53例,除传统常规护理外加用气压治疗仪。观察对两组患者下肢神经静脉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53例中仅2例(3.77%)发生下肢静脉形成。对照组52例中有10例(19.23%)发生下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脑出血 气压治疗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取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患者98例进行分析,围术期形早期诊断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49例纳入观察组,未采取抗栓溶栓措施的4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治疗有效率。结果98例患者经血液学检测与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下肢静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极为常见,可在早期诊断下给予抗栓溶栓治疗方法,对下肢静脉的控制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骨科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2月89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与遗传、肢体制动、恶性肿瘤、肥胖、高龄、麻醉、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