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分析中药黄芪,分析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应用黄芪治疗的22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析黄芪对各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黄芪的药理作用。结果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制剂,临床疗效明显由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在抗感染、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血管系统、改善血液系统具有显著作用,适合在临床相关疾病应用。

  • 标签: 中药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黄芪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96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接受常规治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者480例归为对照组,加服黄芪精口服液者480例归为观察组,随访1年,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黄芪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发病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黄芪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反复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脑血栓、心力衰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组间合并,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20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黄芪治疗,经过两周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糖尿病肾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7.5%,脑血栓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0%,心力衰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黄芪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药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药理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130例采用中药黄芪治疗的患者,样本病例抽取时段为2014.8~2016.8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其药理作用。结果在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脑血栓、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黄芪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中药黄芪其药理作用有对血压、血糖进行调节、抗癌、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抑制、对心功能进行改善、免疫调节等,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进行改善和调节作用独特,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利用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各类疾病患者在使用黄芪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为理想,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能够使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得到提高,具有保护心肌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中药 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力衰竭患者有12例,肿瘤患者有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12例,糖尿病患者有12例,肾病患者有12例,均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此同时,给予患者中药黄芪治疗,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心力衰竭组、肿瘤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糖尿病组、肾病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1.67%、91.67%、100.00%、91.67%,均没有发生感染、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症状。结论中药黄芪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可用于心力衰竭、肿瘤、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中药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和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5%(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可靠。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辩证治疗痛经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 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经患者,治疗时间在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与中成药组。中药组施以中药辩证治疗,西药组施以芬必得治疗,中成药组施以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结果数据发现,中药组与中成药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药组,且治疗满意度也明显高于西药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痛经症状后,应当优先施以中药辨证治疗法,缓解痛经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辨证治疗 痛经 疗效分析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附件囊肿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附件囊肿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中药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比观察组(95%)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附件囊肿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 附件囊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药调配过程中能够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炮制质量、饮片质量、处方调配、中药配伍等,本文从这些因素入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纠正措施。

  • 标签: 中药调配 中药疗效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黄芪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作用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0例病患,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黄芪五苓散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结果两组数据两组病患前后治疗症状情况及临床疗效及腹水复发率两大数据相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病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达到远期治疗效果,对病患后期病情的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且有利于病患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中医疗法 黄芪五苓散 肝硬化腹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外敷治疗关节炎疗效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60例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30例。其中,对30例对照组关节炎患者采取常规性的口服秋水仙碱,30例观察组关节炎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如意金黄散加减外敷。着重观察两组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30例对照组关节炎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上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敷治疗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使用,提升临床治疗水平。

  • 标签: 中药外敷 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炮制方法对其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中医科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4例患者分为A组(生物碱类组,38例)、B组(苷类组,42例)、C组(挥发油类组,33例)、D组(鞣质类组,31例)。回顾性分析四组患者临床资料,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中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方剂治疗方案。结果A、B、C、D四组所用药物均实施中药炮制技术处理后再行给药,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最高为苷类B组,为95.24%,治疗总有效率最低组为挥发油类C组,为87.88%。A组与D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93.55%,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四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A、C组各1例皮疹,用药结束后自行恢复。B组1例恶心呕吐,未给予特殊处理,停药后恢复。结论中药炮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药药方和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炮制后的药材毒性被祛除或减弱,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有利于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疗效 炮制方法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