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Delphi法构建能够和临床治疗契合的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对完成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目前医院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提供必要的评价框架基础支撑。方法 本文在观点分析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研、层次分析等多种方式,完成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界定,并完成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和分析。结果 完成包含五个一级指标以及18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就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对应的是0.417、0.062、0.263、0.160、0.098,对应的二级以及三级指标权重赋值范畴分别是0.008-0.278、0.001-0.111。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的CI、CR值分别是0.000-0.046、0.000-0.045。结论 基通过研究,出色构建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本文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观察和临床应用分析,证实了本文给出的指标评价体系有较为出色的实践应用价值,能够用来进行介入方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研究。

  • 标签: 介入方向 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 :介入医学以其微创、有效 、 安全既简便的 优势 被更多的 患者所接受。 伴随在 介入医学在国内外的广泛 运用 ,介入护理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专业护理。护理在介入医学中的辅助作用 已经产生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 明显 , 针对介入导管室特殊的环境、复杂的材料和各种操作, 下面是关于 介入导管室护士的素质要求 和 技巧配合。

  • 标签: 导管室 精神素质 介入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真实感受,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3月至2020年4月,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广东省6家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12名男护士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将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结果提炼出介入导管室男护士工作体验的4个主题:男护士存在的优势;工作价值及成就感;压力与应对;期望与支持。结论介入导管室男护士有良好的工作体验,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大,对进修、科研、薪酬具有较高的期望,建议护理管理者适当增加介入导管室男护士比例,稳定和加快男护士队伍建设,加强男护士介入科研及新技术培训,增加男护士的自信心和竞争力,以便最终提高男护士护理服务能力。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男护士 工作体验 多中心质性研究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比较两组自护知识技能评分、病情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预防、护理及治疗知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照顾者实施护士主导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可有效提升其自护知识技能水平,帮助控制病情,提升患儿照顾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士主导型 内行照顾者 介入式护理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通过介入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演技据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DT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和NIHHS评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5%(31/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HS评分和DT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HS评分和DT评分分别为:(17.43±1.82)分,(3.10±0.59)分,对照组患者的NIHHS评分和DT评分分别为:(22.41±2.16)分,(4.89±0.5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满意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 110 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55 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规范护理,对照组在规范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对比来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对照组的满意率也高于观察组。结论:脑血管介入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 标签: 脑血管 护理方式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介入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配合介入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改善其神经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究 介入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 201 7 年 3 月至 201 8 年 3 月 从 心内科随机抽取 110 例收治的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 ,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5 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脏护理 , 对照组 在 观察 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费用及满意度。结果 : 对照组 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 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 明显优于 观察 组。 结论:通过介入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跟满意度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值得被运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患者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介入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54)和常规组(n=54),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介入护理方法。最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从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三方面进行评价。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血管介入 常规护理 介入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介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 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5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介入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得知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关于开业护士的认知情况和看法态度,研究造成认知不同的因素。方法:抽取180名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来进行研究调查,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有关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对于开业护士的看法观点以及所持态度的问卷进行线上调查。结果: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整体对于开业护士的认识观念得分为(69.05±12.07)分;96.18%的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想要成为开业护士;还有部分护士认为取得开业护士资格首先要达到最低学历为本科、最低职称为中级且最低在医院工作5~10年;53.35%的护士认为,当前我国国家政策导向制约了开业护士的发展前景,而且开业护士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医疗管理部门应对开业护士构建规范的管理制度、执业体系以及符合国家特色的培养办法。结论:大部分专科护士对开业护士采取积极态度,但是从认知方面亟待提高,应进行概念普及并出台相应法律来规范开业护士行业,重视开业护士的培养与执业规范以保障行业发展。

  • 标签: 伤口 造口 专科护士 开业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介入护理,观察和对比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2019.10——2020.10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1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划分成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介入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6.03±1.72)d和(55230.05±120.16)元,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介入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介入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作为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自60年代起,便在我国得到了显著发展,对此类疾病起到了巨大的治疗效果。目前,就我国现有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周围血管病的主要诱发群体在于老年。我国目前采用管腔内支架对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与以往治疗模式相比,管腔内支架可以有效弥补PTA治疗的不足,从而保持血管可以长期开通。此技术于1986年使用,在1988年得到了全面改良。1991年,我国首例应用周围血管管腔内支架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面奠定了管腔内支架在我国的治疗基础。因此,本文将就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周围血管疾病 老年群体 介入治疗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8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和介入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介入护理组给予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介入护理组护理治疗和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介入护理组手术成功率(97.1%)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79.4%),且介入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更低。结论:在脑血管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时,实施介入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从而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本文目的探究在对原发性脑血管患者和病人实行胆总管介入治疗时 , 使用胆总管介入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研究方法本次关于介入治疗和护理在脑血管性疾病进行治疗的患者和病人中的实际应用及效果分析观察研究。选择了在我院 2017 年到 2018 年治疗的 80 名原发性脑血管患者和病人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 , 将脑血管患者长期使用随机分配的护理方法平均的划分为两组 , 每组的护理人数 40 人 , 实验组脑血管患者在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上使用了介入治疗。 研究结果 : 经过介入治疗之后实验组脑血管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和脑血管并发症的康复发生率都有明显的优于长期使用普 通的护理治疗方法的患者和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