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用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移植术患者的类型、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修复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受伤7d内手术组和受伤7d后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25例患者中,348例行手术治疗占90.2%,其中209例行不同类型移植共248例次,包括远位带蒂202例次占81.5%、局部19例次占7.7%、游离12例次占4.8%、其他类型组织15例次占6.0%。5例因撕脱或坏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8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或补植小片后愈合。其余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次修复,功能及外观较满意。受伤7d内手术组(170例次)和受伤7d后手术组(78例次)患者,成活率分别为98.8%(168/170)及96.2%(75/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18/170)及12.8%(10/78),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1、0.27,P值均大于0.05)。结论可用于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和设计、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术后正确观察与处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手术缺损腹部修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62例手部缺损腹部修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手部缺损 皮肤修复 优质护理 心理状态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我院从2001年~2002年应用腹部治疗前臂及手部外伤后皮肤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晚期手功能重建40例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前臂外伤 腹部皮瓣 治疗 手部外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对1993年11月-2006年3月我院已收治的306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所采用种类进行分类总结,从而更好地把握各种皮的适应证,提高我们在临床中判断伤情与选择的水平。

  • 标签: 皮瓣 手部创伤 手部软组织缺损 适应证
  • 简介:目的总结岛状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岛状修复.结果71例完全成活,3例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岛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的适应证.

  • 标签: 带蒂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面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支血管链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部移植术后温测量护理的效果。方法:2022年07月一2023年07月,截选20例调研对象,均为手部移植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温测量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入组20例患者中,有9例和7例(35.00%)患者手背、手掌顺利成活;各有1例手背患者(5.00%)和1例(5.00%)手掌患者在术后2d内,手掌出血血管危象,经及时且专业处理后改善;1例患者温差值在3℃以上,在术后1d内手背出现血管危象,经外科手术探查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手部移植术后温测量护理在术后恢复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皮瓣移植术 皮温测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收治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手掌部11例,手背部8例,年龄4~12岁,均伴有肌腱、骨骼外露。其中,猪草机绞伤11例,压砸伤8例。缺损面积3.5 cm×2.5 cm~7.5 cm×6.0 cm,切取面积4.0 cm×3.0 cm~8.0 cm×6.5 cm。一期手术予以清创后,肉芽组织清洁干燥时,二期游离修复,术后10例获得门诊随访,9例微信随访。结果19例顺利成活18例,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成活。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除1例修复手掌部出现色素沉着外,其余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可,无挛缩、粘连等并发症。供区可见线形瘢痕。结论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易于解剖,切取时间短,皮肤延展性好,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小儿 手部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前臂质地优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其已成为修复手部创面的主要方法.桡动脉或尺动脉逆行岛状需牺牲前臂一组主干血管,目前已很少应用[1].我们于1995年至今,采用六种不带主干血管的前臂修复手部创面84例85处,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带主干血管 前臂皮瓣 手术修复 手部创面 皮肤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之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实验组43例应用移植进行创面修复,对照组43例予采用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手指外观、感染的状况、知觉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修复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外伤创面修复基本完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修复后的手部外观更为逼真美观、感染率较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收缩症状出现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达到相对较美观的外形以及功能修复效果,缩短患者创伤的恢复的时间,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安慰效果。

  • 标签: 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意手部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选择性应用及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129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详细病情,选择相应的手部修复术治疗,比较不同修复术的疗效。结果术后129例患者随访2年,129例患者中,122例患者手术成功,均成活,其中7例患者部分坏死。不同手术患者的TAM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合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详细病情,给予相应的手部修复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任意手部皮瓣 病情 优良率 TAM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意手部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选择性应用及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 129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详细病情,选择相应的手部修复术治疗,比较不同修复术的疗效。结果:术后 129例患者随访 2年, 129例患者中, 122例患者手术成功,均成活,其中 7例患者部分坏死。不同手术患者的 TAM 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结合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详细病情,给予相应的手部修复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任意手部皮瓣 病情 优良率 TAM 功能
  • 简介:手部外伤后常有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影响了功能及美观,所以患者对手部缺损修复的要求较为强烈。而施行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就我科自1994~2003年期间收治的手部移植修复创面组织缺损300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薄型皮瓣 皮蒂 修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0~2002年收治热压伤患者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1~42[(28.46±7.36)]岁.烧伤面积1%~5%TBSA,均为Ⅲ度.创面分布:手背及前臂均烧伤13例,仅手背5例,手背并多指3例,手掌并腕前屈侧2例,手背并手掌2例,手指掌背侧中远端1例.合并症:合并指骨骨折6例12指,肌腱缺损4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软组织挫裂伤2例,皮肤撕脱伤1例.损伤程度按田社民等[1]提出的分类方法划分为中度损伤21例,重度损伤5例.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部 热压伤 合并症 软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