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1966年Rashkind等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至今,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已经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导管检查、姑息手术到现在的根治性封堵、支架的植入及瓣膜的替换等,介入性心导管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先天心脏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就间隔缺损性疾病、主肺分流性疾病、瓣膜性疾病及内外科镶嵌治疗等介入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我国先天心脏的介入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小儿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10 月的 120 例患有先天心脏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有 63 例,女有 57 例。结果: 120 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的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病 介入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其以诊断准确性高、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势迅速普及推广,同时也对先天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手术安全性,减少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我院 2009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对 30 例先天心脏患儿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心脏病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先天心脏(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早期死亡原因,为改善此类患儿的临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的CHD术后死亡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死亡流行学特征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CHD术后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3至2018年间病死率从2.2%降至1.2%。死亡时年龄<1岁患儿最多(250例,72.0%),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1周(254例,73.2%),尤其是术后24 h内(101例,29.1%)和术后第2天(51例,14.7%)。死亡原因以术后残余或残留解剖问题为主(103例,29.7%),其次是心律失常(66例,19.0%)和肺高压(57例,16.4%)。与双心室患儿相比,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术后心力衰竭和肺高压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以及术后监护能力的提高,近6年CHD患儿术后病死率逐年下降;术后残余或残留解剖问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工作中仍需加强对小年龄CHD患儿围术期的管理。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 死亡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心脏(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漏斗胸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到2018年5月间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7例先天CHD合并漏斗胸患儿的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4.5±2.7)岁,年龄范围1~12.7岁,体重(14.5±5.2)kg ,体重范围7.5~27.5 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4例,单纯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根据年龄及漏斗胸程度,分别接受游离提拉胸骨、自制胸骨抬举装置、NUSS钢板的治疗,CHD分别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腋下直切口)或经皮及经心导管封堵治疗。结果17例患儿均接受同期手术矫治,心内畸形矫治及漏斗胸均矫治成功,住院时间(13.2±4.8)d,住院时间范围为(8~25)d。有2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依据患儿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予以同期矫治儿童CHD合并漏斗胸,可避免多次手术、麻醉的风险,安全有效。

  • 标签: 漏斗胸 心脏病,先天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康复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成人先天心脏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在 SAS 、 SDS 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接受介入治疗的成人心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康复,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先天心脏的MRI检查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MRI检查的50例先天心脏婴幼儿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实施综合护理,评比两组患儿的检查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行比较,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先天心脏进行MRI检查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证检查的顺利开展,提高检查依从性和成功率。

  • 标签: MRI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儿童先天心脏(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主要指胎儿期由于受到各种异常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脏及血管发育异常,进一步影响正常结构及功能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儿童CHD临床死亡率占非感染性疾病的首位,因此给患儿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多数学者认为CHD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单独作用或两者共同作用所致。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儿童CHD遗传因素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单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这些突变或异常与儿童CHD临床表型无绝对一一对应关系。CHD遗传学研究能够为该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产前咨询,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基因 染色体
  • 作者: 陈虹宇 吕铁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肺血减少型先天心脏是存在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且以肺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先天心脏,因肺血流减少导致肺发育异常,同时伴随体肺侧支血管的形成和复杂的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因而导致患儿临床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是临床上心脏畸形矫治的难点问题。而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临床处理方案及时机取决于具体疾病类型及体肺侧支血管情况。现就肺血减少型先天心脏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先天心脏并非心脏畸形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先天心脏并非心脏畸形联合手术和单纯心脏手术患儿共72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联合手术组(A组)和单纯心脏手术组(B组)分为低风险层(L层)和高风险层(H层)。A组患儿36例,年龄1.5~168.0个月(中位年龄18.0个月);B组患儿36例,年龄1.0~170.0个月(中位年龄19.0个月)。2组患儿术后返回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记录各患儿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脑钠肽(BNP),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及入ICU即刻(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等时刻的心排血指数(CI)、心脏循环效率(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乳酸(Lac)、血糖(Glu)、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等。结果1.A组组内比较:低风险层(L-A)患儿年龄[(39.9±37.0)个月]、身高[(94.1±20.1) cm]、体质量[(14.4±6.7) kg]均大于高风险层(H-A)患儿[(7.5±3.7)个月、(68.1±6.4) cm、(7.8±2.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L-A组CPB时间[(37.0±23.6) min]、ACC时间[(19.1±13.4) min]、气管插管时间[(7.1±4.7) h]、ICU滞留时间[(1.1±0.3) d]、术后24 h BNP[(2 257.3±952.0) ng/L]均小于H-A组[(84.7±28.4) min、(41.9±30.7) min、(71.0±67.6) h、(8.7±5.7) d、(5 327.2±992.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分层处理对Glu、IS、CI、CCE等参数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T5时刻,L-A组的Glu(F=4.43,P<0.05)、IS(F=26.99,P<0.01)低于H-A组,CI(F=18.39,P<0.01)、CCE(F=5.28,P<0.05)高于H-A组。2.组间比较:分别在L层和H层中,A组与B组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CPB时间、ACC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参数、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对于L层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联合手术不增加气管插管及ICU滞留时间,同期联合手术安全可行。2.对于H层患儿,同期联合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任意时点,IS高于L层患儿,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较L层增高,同期手术前需个性化评估患儿病情及制定手术方案。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非心脏畸形 同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先天心脏检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 201 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选取实施产前检查的孕妇 180 例作为本次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实施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和常规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及引产尸解报告为金标准,观察分析两种方式检出率和诊断效能。 结果:本组 180 例孕妇中出现胎儿先天心脏者 42 例,占比 21.11% ,其中单心腔 6 例、房间隔缺损 10 例、法洛四联症 12 例、室间隔缺损 14 例。而 42 例经胎儿心脏超声共筛查出 40 例,检出率为 95.24% ;经常规超声检出 30 例,检出率 71.43% ,两种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两种方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对比发现心脏超声优于常规超声( P<0.05 )。 结论:先天心脏检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效果显著,即可提高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防御和诊疗,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超声 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先天心脏应用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 1月— 2018年 2月本院接诊且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 1000例,综合分析本组 1000例孕妇产前超声筛查的结果,同时对所有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至分娩亦或者是引产后,充分了解孕妇的引产亦或者是分娩结果,并对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进行计算。结果:本组 1000例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提示先天心脏 18例,占总比例的 1.8%。和分娩亦或者是引产结果对照,漏诊 1例,本组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为 94.74%。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力度,能够显著提高胎儿先天心脏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出生素质。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 分娩结果
  • 简介:摘要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包含以临床特征命名的多种疾病,Digeorge综合征是其中一种,其典型表现为胸腺缺如或发育不良、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胸腺缺如的完全型Digeorge综合征较罕见,诊治困难且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一例确诊的完全型Digeo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断经过,并分析诊断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及突破口,为后续该病的诊断及临床管理提供经验。

  • 标签: Digeorge综合征 新生儿 胸腺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在护理小儿先天心脏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于 201 7 年 6 月 --201 9 年 6 月 ,选取 小儿先天心脏患儿 5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25 例为控制组,双号 25 例为试验组 。 控制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健康教育。比较两个组别家属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及总满意率。 结果:两个组别 家属对家庭护理、康复护理、饮食、用药等掌握评分、总满意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在护理小儿先天心脏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即可提升家属相关知识掌握度,且其普遍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先天心脏患者在实施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9 年1月-2019 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心脏患者6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结合介入术治疗方法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 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 手术时间、 术后疼痛评分、 住院康复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先天心脏患者在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了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评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治疗,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先天心脏护理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所取得的临床成效 方法:选择2018年到2019年一年期间医院所进行就诊的52位患有小儿先天心脏的病人开展研究,将这些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1]。对于观察组中的患儿,以综合治疗为前提开展相应的专职护理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中的患儿常规护理的方式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教育。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论:在进行小儿先天心脏护理的过程中,融入相关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提升家长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有利于提升治疗的满意度,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心脏病,健康教育,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先天心脏(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胎儿存在心血管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出现宫内缺氧,影响生长发育。母体氧疗已应用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房间隔膨出瘤、主动脉缩窄等多种CHD的治疗中。母体氧疗可以扩张CHD胎儿肺血管,增加肺循环,影响存在异常的心血管系统结构与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CHD胎儿预后,或预测新生儿风险。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氧吸入疗法 胎儿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胎儿先天心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060例孕妇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全部孕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孕妇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认对胎儿先天心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对孕妇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诊断结果显示有16例胎儿存在先天心脏,产后确认有18例,准确率为88.89%。检出的16例患儿中,室间隔缺损患儿6例,肺动脉狭窄患儿3例,单心室患儿2例,大动脉转位患儿2例,房室间隔缺损患儿2例,法洛四联症患儿2例,室双出口患儿1例。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胎儿先天心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有着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在产前对胎儿进行检验。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诊断 效果观察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先天心脏患儿临床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100例样本均在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 10 月期间接收的所有先天心脏患儿当中抽取,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划成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患儿划成试验组,两组护理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比较,试验组患儿临床各项评分明显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